北大清華畢業就可以落戶,是否有失偏頗?

北大清華畢業就可以落戶,是否有失偏頗?


枯木

北大清華畢業就可以落戶,是否有失偏頗?

近日,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定並公佈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提出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試點,符合基本申報條件可直接落戶的綠色通道政策。

北大清華畢業就可以落戶,是否有失偏頗?

再聯想到上半年風起雲湧的“城市人才爭奪戰”,不少城市接連出臺優惠政策,紛紛將手中的“橄欖枝”狂搖,冀希望能在人才爭鬥戰中立於不敗之地。

北大清華畢業就可以落戶,是否有失偏頗?

比如,3月份,南京推出外地高校生到南京面試可領1000元補貼, 40歲以內本科生直接落戶,並且可申請3年住房補貼;西安推出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完成在線落戶,三個月遷入戶口達到21萬;5月份,天津宣佈“海河英才”行動計劃,本科不超過40週歲即可直接落戶,24小時內辦理申請的人數超過30萬,系統一度癱瘓……,至於其他城市,更多的用零門檻和獎勵制度引進“人才”。

北大清華畢業就可以落戶,是否有失偏頗?

按說,對人才予以重視和某些適當優惠傾斜,從而“栽桐引鳳”,通過“火車頭”作用,引領城市經濟和文化素質快速提高(記住,並不僅僅是經濟),對城市發展本來就是好事,這點值得稱讚。然而,這些政策的出臺,能否真正起到招引到人才?即便招到人才,能否長期停留和服務城市?或者說只是一時之舉,意圖難料,這點就值得商榷。

北大清華畢業就可以落戶,是否有失偏頗?

就拿西安、成都、武漢等省會城市來說,隨著落戶政策出臺,對經濟的效益自然需要時日檢驗,可是明顯的是房價上去了,剛畢業的學生,落戶,搖號,購房,搞定,然後找工作,至於在不在這個城市無關緊要,房子自己住不住沒多大關係,畢竟在他們看來,房價是不會落的,只當投資了。一個學生哪裡來的經濟實力?背後其實還是父母親朋的資助,更有甚者,只不過是某些開發商利用的棋子而已。

北大清華畢業就可以落戶,是否有失偏頗?

而對於加入到人才爭奪戰的北京、上海等超級城市來說,其實有點小題大做了,從心而論,北上廣深這些城市從來不缺人才,這些城市體量龐大,經濟發達,各路精英人才濟濟,群英薈萃,藏龍臥虎,削尖了腦袋還不一定能出人頭地,只有人滿為患,何來的人才欠缺?如果非要說缺少,那麼缺少的是人才長久成活的土壤,缺乏的是安心工作、紮根本地的決心。

北大清華畢業就可以落戶,是否有失偏頗?

為什麼,那就是,“人無恆產,必無恆心”,在大城市生活不易,辛苦拼搏,努力奮鬥,最後還是身無片瓦立錐之地,豈能讓他們安心工作?可是,要想有一個蝸居,不是說說那麼容易,按章納稅、服務年限好辦,可是房價總是高不可及,微薄的收入猶如杯水車薪;好不容易在親朋的資助下買了郊區房,每天五個小時的往來又讓人身心疲憊;買房不等於入戶籍,有了孩子怎麼辦?上學十餘年還要回原籍高考,教材不同,招生不平,同樣資質就輸在了起跑線。而這些,教育、工作、醫療、福利等因素,都是人才得以安心工作的原因所在。

北大清華畢業就可以落戶,是否有失偏頗?

我們的人才爭奪戰,表面上是爭奪人才,背後其實牽扯到一系列因素,戶籍制度,購房政策,教育資源,醫療待遇,城市福利等,自然,超級城市由於歷史原因,政策傾斜,佔據各種優勢資源,無需置疑,不需出臺鼓勵政策,其他城市自然不是對手,人們本來就趨之若鶩,倘若再增加優惠措施,就有點過於錦上添花,濫用政府資源了。

北大清華畢業就可以落戶,是否有失偏頗?

由於戶籍、醫療、教育政策都是系統工程,自然很難一蹴而就,然而長遠來看,要逐漸縮小差距,平衡資源,允許人才自由流動,自主遷徙,這樣才能促進國家整體繁榮,而不是局部出現囊腫,那麼就需要執政者的智慧和運籌能力,盡最大可能減少而不是擴大差距,不能讓發展不平衡進一步擴大。

北大清華畢業就可以落戶,是否有失偏頗?

那麼,針對一線城市的人才優惠政策出臺就應謹慎,不能和二三線城市不對等爭奪,不要造成人才資源浪費,進一步舒緩城市壓力。將教育資源逐步全國均衡佈局,醫療福利人人平等,最後達成自由遷徙的戶籍制度。因此,北上廣深的人才爭奪,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其背後更深層次的是附著在戶籍制度上的種種不公平的福利待遇,倘若把這些剝離,那麼遷徙自由就不是問題,這才會有人才爭奪一說。

北大清華畢業就可以落戶,是否有失偏頗?

回到上海的人才優惠政策上,該不該出臺大家自己判斷,我們僅其關於清華北大畢業生可以直接落戶這點,就值得商榷。當然,可以肯定的是,出臺政策想留住更優秀人才,這不用爭論,問題是,北大清華畢業生就是人才?我想這就有點失之偏頗。

北大清華畢業就可以落戶,是否有失偏頗?

北大清華是我國頂級的著名學府,名校之所以是名校,最早是因為師資力量雄厚,師長諄諄善誘,因材施教,能夠把普通人才的潛力挖掘出來,能夠把天資聰慧的學生培養的更加優秀,這是名校的優勢所在;後來,隨著學校的聲譽提高,生源的急劇增多,對生源的挑剔逐漸顯現,只選擇各地的尖子生,從基礎上保證了很少有資質一般的學生進入;生源的優秀,師資力量的雄厚,按說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部分都應該比以前更加優秀,這是就連普通院校都應該做到的。

北大清華畢業就可以落戶,是否有失偏頗?

可是,現實中,我們看到,這些名牌院校的畢業生,並非出來個個都是精英。恢復高考以來的那些所謂的各省“狀元”,從實際調查來看,並非成為各行業的領軍者,反而是用王安石的話“泯然眾人矣”,這些年叱吒各行業的風雲人物,更是很少有名校畢業生,從歷年的報道來看,甚至還有一些北大清華生淪落街頭的新聞,因此名校學生和人才不能盲目的劃等號,二者之間沒有必然的正相關關係。

北大清華畢業就可以落戶,是否有失偏頗?

再說,一個城市的優惠政策,自然不能因為個人自身的家庭出身、教育經歷作為傾斜對象,而是根據對城市的貢獻度來衡量,這樣才能顯示出公平和公正。

北大清華畢業就可以落戶,是否有失偏頗?

說句實在話,名校畢業生對城市的貢獻,也許還不如小學畢業的清潔工的貢獻大,一些所謂的“海歸”,也許不過是花錢買的野雞文憑和抄襲來的榮譽,一些擁有綠卡的國內掘金者,也許不過是掩人耳目的“皇帝新裝”,片面的因為那張紙,就可以享受常人難以企及的待遇,比如免稅購車,買房,落戶,子女低分錄取等等,這豈不是對廣大勞動者的不公平?如果非要出臺優惠政策,也應該是在做出貢獻後的獎勵,而不是前期的招攬。

北大清華畢業就可以落戶,是否有失偏頗?

因此,上海的北大清華生直接落戶政策,是不是有點過於片面了?

北大清華畢業就可以落戶,是否有失偏頗?

2018/8/7榆木齋

北大清華畢業就可以落戶,是否有失偏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