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人選擇單身,真的是不想結婚嗎?

越來越多人選擇單身,真的是不想結婚嗎?

01

麻省理工學院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男女配對實驗。對象是50對年輕單身男女,他們背上分別被貼上從1-100的數字。

男生貼單數,女生貼雙數,大家都可以看到別人的數字,唯獨看不到自己的,他們並不知道最大的數是100,最小是1。

遊戲規則是讓大家在有限時間裡尋找一位異性配對,配對成功後,獎金為男女背後數字相加的10倍。沒有配對則沒有獎金。他們可以隨意溝通,但不可以告訴對方數字。

由於大家不知道自己的數字,因此都去查看別人的數字, 於是,100分女生和99分男生很快被找出來,他們就是天生自帶男神女神光環,被眾人追捧的對象。

這兩人被包圍著,大家都想說服他們和自己配成一對。被淘汰的追求者不斷降低標準,原本想找90分以上,慢慢發現80分也可以,甚至六七十分也能湊合。

最後統計發現,大部分配對的男女數字都比較接近,就是我們常說的“門當戶對”,分數相差20以上的基本沒有。

然而那個100分女生卻不一樣,她選的不是99分男生,甚至不是90以上的男生,竟然是73分男生。這是為何?

原來她在眾多追求者面前,採取了觀望態度,一直等待更高分男生出現。

等大家都快匹配完了才開始著急,嘗試去尋找90分以上的男生,但是他們都已匹配成功,最後只能去找願意和她匹配的最高分,也就是那位73分男生。

02

民政部一季度公佈的數據,讓我們看到了全國結婚率的一再下滑,甚至比五年前下降了三成。

如今越來越多人選擇單身,他們真的是不想結婚嗎?

其實不然,就像上面實驗反映出的單身男女天然的匹配原則那樣,他們都希望找到自己覺得更好的,或者跟自己差不多的。

而現實狀況是,單身男女結構性嚴重不匹配,導致結婚率下降,而結構性不匹配根源於階段性的經濟發展水平。

我們現實生活中並沒有像實驗如此便利,可以在一個分佈相對平衡的小范疇進行篩選,更多的是男女嚴重的分佈失衡,尤其是需求的失衡。

經濟發達地區,人們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較高,他們有更強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對伴侶的選擇除了物質上的考慮,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需求。而這種精神上需求的錯位給單身男女的匹配帶來了更大的難度。

而在貧困地區,很多人因為負擔不起高昂的結婚成本,被迫拖延婚齡,甚至結不了婚。

越來越多人選擇單身,真的是不想結婚嗎?

03

潔茹畢業於牛津大學,在五百強企業工作,相過幾十次親了,由於自身條件優越,一直還沒人能入得她的法眼。

這次朋友給她介紹的是一位外企中高管,人也很帥,談吐優雅,舉止文明。她動心了,對人家一見鍾情。

然而,這位外企金領也是一個要求甚高的男生,他覺得潔茹雖然各方面條件都不錯,但對她就是沒感覺,談不到一塊去。

於是,相親失敗。

很多時候,不是兩個人條件都很好就能匹配上,當他們精神需求錯位,彼此三觀不一致時,擁有再多外人看來般配的條件,也沒有用。

城市裡這種現象尤其明顯,隨著高學歷女性越來越多,她們年紀稍微大點,就很難在比自己小的男性群體找對象。

而往上找年紀大事業有成的男人,他們多半已經成家,沒成家的也更願意找年輕一點的女性,這樣就造成結構上的供需失衡。

越來越多人選擇單身,真的是不想結婚嗎?

04

在農村,情況截然相反,大齡剩男問題非常嚴重。因為很多年輕男女都早早進城學習或打工,農村女人留在城市或嫁入城市要比農村男人容易得多。

最後,如果農村男人在城市被剩下,再回鄉下找媳婦相當有難度。

李挺來自農村,平時為人內向。大學時候,苦苦追求班裡的女生陳媛,只要陳媛有什麼困難,他總是傾盡所能幫助她。可是陳媛一直沒有接受他,她嫌棄李挺家境差,而且為人老實沒有一點情趣。

就這樣,李挺一直沒找到女朋友,家人讓他回去找,他接受過高等教育,又看不上村裡的女人。

還有些農民,他們一輩子在農村,就想娶村裡的女人,由於一直負擔不起結婚成本,也很無奈地單著。

精神上、物質上的需求永遠這樣錯位著,單身男女能不被剩下嗎?

05

如果將單身男女分別按照金子塔型進行分類,那麼最底層的男人和塔尖的女人這兩類是最容易被剩下的,這就是所謂的梯度擠壓。

優質男被迫不及待的優質女(塔尖下一層的女人)捷足先登,多金男則採取金錢攻勢打持久戰,攻下那些待價而沽的優質女。最後被剩下的金子塔底層男人,面臨的是真正的供需失衡和無人問津。

而對於很多剩女來說,她們自身是很優秀的,不想找比自己差的男人,她們憧憬著經濟上的門當戶對和精神上的勢均力敵。在沒遇到真正滿意的愛人之前,寧願被剩下。

這樣,代表男人女人的兩座金子塔,並不是平行連線,多數呈現的是男人往下連,女人往上連。

過去,整個社會富有的人群畢竟是少數,影響不了貧富分佈的大勢。那時候,很多人能維持溫飽,把日子過下去已經很不易,不會有太多別的想法,大家在條件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匹配起來也相對容易。

如今,隨著經濟水平不斷提高,貧富差距拉大,導致單身男女物質上的結構分佈不均。

而且隨著文明的進步,民智日漸開化,越來越多的單身男女意識覺醒,已經不滿足於物質上的條件,更注重精神上的契合,然而這種精神需求更是嚴重錯位。

所以現階段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承上啟下地決定了會在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裡維持著這種失衡。

將來,隨著社會再往前發展,物質文明充分發達,民智開化到更高程度,注重精神層面追求的人會大面積存在,那時候就會跨越現階段的青黃不接,單身男女更多奔著真愛去了,不會注重太多附加的物質條件。到那個時候,結束單身也許就沒那麼難。

又或者,精神文明到達一定高度,單身男女會選擇以不婚的方式在一起,也未嘗沒有可能。你對此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作者簡介:易水寒,愛碼碼字撫撫琴,心向從前慢,腳踏萬里路,探究靈魂最深處古典天秤女一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