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市委書記高宏志的「窮親戚」

全媒體記者 楊旭 李曉斌

“茄子和西紅柿一共是10.6元,你拿10元吧。”結了賬,樸實的王培雲又往顧客袋子裡多塞了兩個西紅柿……記者在武安活水村見到王培雲時,她正在自己的大棚前給前來買菜的村民稱現摘的蔬菜。

她黑瘦的面龐上掛著明媚的笑容,說起話來鏗鏘有力,身上再也找不到幾年前那個覺得天都塌下來活不下去的農村婦女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積極、樂觀,渾身透著一股對生活不服輸的幹勁!

丈夫因癌去世,給時年42歲的王培雲留下一屁股債和一個需要照顧的婆婆及一雙還在上學的兒女。為了不耽誤孩子上學,沒文化、不識字、一直圍著鍋臺轉的王培雲被迫外出打工,日子過得艱難拮据。本來,她以為自己的後半輩子就這樣了,可市委書記的到來,讓她重新燃起對美好生活的希望。

2014年4月4日上午,市委書記高宏志專程來到武安活水村王培雲家中,不僅為他們帶來慰問金和慰問品,還帶來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奔向致富路的希望。

邯鄲市委書記高宏志的“窮親戚”

邯鄲市委書記高宏志的“窮親戚”

圖為2016年1月27日 高宏志專程看望王培雲一家,走進她家的大棚瞭解種植情況 。

“我今天先來認認門,以後咱兩家就是親戚了,有什麼困難儘管說,我們會竭盡全力幫助你們。”那一天,高宏志走進王培雲的家中,從種地面積到日常收入,從子女教育到老人贍養,與她拉起家常。王培雲成為高宏志“一幫一”結對幫扶對象,與書記結成了親戚。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詳細瞭解了王培雲的生活現狀後,高宏志結合當地環境,鼓勵王培雲試著建蔬菜大棚,種有機蔬菜。隨後協調有關部門給予幫助和支持。書記的“指點”讓王培雲興奮地睡不著覺。第二天,她就開始找合適地塊,拉土墊地,建蔬菜大棚……一個月後,3個蔬菜大棚建成了,種上了西紅柿、茄子、青椒等蔬菜。自從大棚建起來後,王培雲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勁兒,早上4點就起床到大棚幹活。為了方便管理大棚,她乾脆搬到大棚旁居住。經過一年多摸索和熟悉,王培雲不再需要專家指點,也不需要僱人照理大棚,她不僅一個人擔起大棚裡的所有工作,還經常指導鄉親們種菜。

邯鄲市委書記高宏志的“窮親戚”

邯鄲市委書記高宏志的“窮親戚”

王培雲在蔬菜大棚裡勞作

為了增加收入,王培雲買來三輪車走街串戶自己叫賣。“自己賣菜雖然累,但掙得多,還可以瞭解老百姓的喜好,調整種菜的品種。”王培雲說起這幾年種大棚的經歷,像談起自己的孩子一樣津津樂道。她說,這一帶老百姓喜歡西紅柿、黃瓜等家常菜,來旅遊的客人則比較喜歡西瓜。去年,她種了一些水果西瓜,雖然個小,但又脆又甜,非常受遊客歡迎,不少客人成了回頭客,有的還提前預定。冬天山裡氣溫低,蔬菜大棚保暖性差,不宜蔬菜生長,閒不住的王培雲就建起蘑菇棚,養起了蘑菇,還種了耐寒的菠菜等。今年,她又嘗試著在一個大棚裡種了葡萄。

邯鄲市委書記高宏志的“窮親戚”

邯鄲市委書記高宏志的“窮親戚”

邯鄲日報記者在大棚裡採訪王培雲

憑著一股不怕苦的勁兒,王培雲經營的蔬菜大棚規模越來越大。幾年間,她從一個種菜門外漢成長為行家裡手,從負債累累到蓋起新房,甚至成為周邊百姓爭相學習的榜樣,還被推選為武安市政協委員。

“剛開始和高書記接觸的時候,沒想到生活會發生這麼大變化。我兒子這四年的學費都是高書記給的。高書記還經常打電話,鼓勵我種好菜,詢問我生活上有什麼困難,‘7·19’洪水時,又專門讓人給我打電話詢問是否受災。有一次,他還帶著母親、愛人和女兒來我家做客。高書記愛人比我大幾歲,讓我喊她姐,讓我喊高書記姐夫。我這個姐也經常給我打電話詢問家中情況,我們現在成了真親戚。”王培雲說。

第一批蔬菜成熟後,王培雲特意摘了一些去高宏志家串門,想讓高宏志一家嚐嚐她這個“窮親戚”親手種的菜。“高書記愛人熱情地拉著我嘮家常,回來時,她還硬塞給我1000元錢,還給我拿了好多東西,一點都不嫌棄我這個‘窮親戚’。”提起高宏志一家,王培雲臉上幸福滿滿。

邯鄲市委書記高宏志的“窮親戚”

邯鄲市委書記高宏志的“窮親戚”

王培雲向記者講述她的致富故事

如今,王培雲自家有3個蔬菜大棚。在她的示範帶動下,活水村的十多戶村民建起40多個蔬菜大棚。王培雲還計劃著跟著孩子們學學上網,通過網絡選擇試種更多蔬菜,還要學習更多種菜技能和學問,與鄉親們一起把大棚菜種得越來越好。

王培雲說:“以前最困難的時候,想都不敢想自己有能力蓋一座新房子。這要感謝高書記、感謝黨的好政策,為我指了一條脫貧路,讓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現在,房子蓋起來了,兒子也大學畢業要參加工作了,我相信這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