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分校、分校區、獨立學院到底有什麼區別?

有四個好基友都報了暨南大學,一個去了珠海校區,一個去了廣州,一個去深圳,一個去了河源……

某高中一個宿舍八個男生是學霸,感情特別深,相約高考後報同一所大學。 後來,他們一個報了山東大學,一個報了山東大學,一個報了山東大學,一個報了山東大學,一個報了山東大學,一個報了山東大學,一個報了山東大學,一個報了山東大學。 從此他們天隔一方……

大學的分校、分校區、獨立學院到底有什麼區別?

隨著高校每年招錄大學生數量的增多,很多高校為了容納所招生的大學生,紛紛設立了分校或分校區。大家對此也都司空見慣,正是源於這種漫不經心,所以很少有人費心的深究一所學校的分校和分校區之間的差異,總得差不多。其實,這其中大有玄機。

重點大學有許多眼花繚亂的分校區、分校、獨立學院,比如“為何中國地質大學同時存在於北京和武漢?到底哪一家屬“正宗”?”“電子科大與電子科大沙河校區是什麼關係?”“山東大學和山東大學(威海)畢業證有何區別嗎?”“北郵世紀學院與北郵是什麼關係?”“北京郵電大學宏福校區發的什麼學歷?” 當然最關鍵的,這些分校拿的學歷和本校一樣嗎?

“分校”和“分校區”

一說起分校,一些家長可能會馬上想起“三本”、“民辦”等概念,進而就與“高價生”聯繫到了一起,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誤解。目前,人們在稱謂上習慣把“分校”和“分校區”統稱為“分校”,其實二者有顯著差別。

大學的分校、分校區、獨立學院到底有什麼區別?

分校:大多是與“本校”在教學管理方面相獨立的辦學機構;而分校的招生工作基本獨立於校本部,通常在招錄分數線上要低於本部。

分校區:大多是指與“本校”除地理區位不同外其餘方面皆保持一致的“本校分部”,在各方面都直接受“本部”領導。大學“分校區”一般沒有獨立招生的權力,其生源主要依靠校本部統招,再根據專業和年級分配到各個校區,因而生源質量有極好的保證。

例如,南京師範大學在南京主要分為仙林校區、隨園校區、紫金校區,三個校區間,學生除就學位置外,其餘皆享受與校本部學生一樣的待遇。而“分校”種類繁多,不同“分校”的含金量也明顯不同。

關於畢業證

畢業證可能一致,也有可能備註。不管是“分校”還是“分校區”,畢業生的本科畢業證書都由校本部統一頒發,證書的封皮樣式和文字與校本部毫無差別,證書內芯同樣加蓋本部公章和本部校長印。

只是,對於分校的證書內芯的文字表述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分校與校本部完全一致。如山東大學的威海分校,成功轉化為山東大學“分校區”,在各類學歷學位證書方面實現了完全一致;

第二種:分校表述與校本部稍有不同,文字上會註明“某某校區”或“某某分校”。如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學生畢業後,雖由東北大學統一頒發證書,蓋東北大學公章,但專業前面會寫秦皇島分校幾個字。

家長們對“分校”所頒發的畢業證內芯中,不做任何標記和文字描述的學校,可以多留意一下,這樣考生就能以較低的分數讀“分校”而能獲得和總校一樣的文憑,對畢業後找工作有好處。

“分校”的類型

01第一類:大學合併潮的產物

產生於“大學合併潮”並隸屬於“本校”,實際上基本保持獨立運行的“分校”。

本世紀初的大學合併,主要是將專業性較強的大學向有實力的綜合性大學合併,進行合併的學校在合併前地理位置並不重疊或臨近,合併後就轉化為了實際上的“類分校區”。

2000年,北京醫科大學與北京大學進行了合併,前者如今成為了北京大學醫學部。北大醫學部獨立於北京大學進行招生,學生需於大一、大二進入北京大學本部學習基礎公共課程之後,方能轉入北大醫學部進行專業深造,然而在學制、學位的轉化方面都應按照醫學部的要求執行。

2000年4月27日上海醫科大學與復旦大學合併,更名為復旦大學醫學院。目前醫學院有11個學院(部)、8個本科專業;有7個博士後流動站,30個博士學位授予點、44個碩士學位授予點。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由聖約翰大學醫學院(1896—1952)、震旦大學醫學院(1911—1952)、同德醫學院(1918—1952)於1952年全國 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合併而成。2005年7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併,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東南大學醫學院前身為創建於1935年的中央大學醫學院,其後又歷經南京大學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軍醫大學、南京鐵道醫學院等重要時期。

02第二類:與地方政府合作開辦

由學校本部與地方政府合作開辦,隸屬於“本校”卻基本獨立運行的“分校”。此類“分校”由於相關政策有待完善,在性質認定的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例如,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是由北京師範大學與珠海市政府合作建立,教學方面長期引進本部教師進行合作,分校黨委書記由本部黨委副書記兼任。

類似的還有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與北京工業大學的關係。雖然北工大實驗學院可以在北京一本招生,但是畢業證和學位證上還仍然擺脫不了實驗學院的所屬。

在同樣屬於校本部與地方政府共建高等教育機構,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卻成功轉化為山東大學“分校區”,在各類學歷學位證書方面實現了完全一致,並且不屬於“獨立學院”之列。

03第三類:與民間資本合作開辦

由學校本部與民間資本合作開辦、完全獨立自主運行的“獨立學院”。獨立學院具有獨立的校園和基本的辦學設施,實施相對獨立的教學組織和管理,獨立進行招生,獨立頒發學歷學位證書,獨立進行財務核算,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即基本相當於一個獨立的學校。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出現的新生事物。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為擴大高等教育資源,在公辦普通高校體制之外產生了大量的獨立二級學院。

2008年教育部頒佈《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26號令),對獨立學院轉設給予了6條規範發展路徑。第一,繼續舉辦獨立學院;第二,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第三,以公辦高校為主舉辦,“合作方”虛置的,可併入公辦高校,也可引入新出資方遷址;第四是合併繼續舉辦獨立學院;第五,由當地政府支持轉為公辦高校,轉設後繼續與政府合作;第六是轉為其他層次的民辦學校或終止辦學。

全國獨立學院總數量2010年達到323所,到2016年下降至266所,有57所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2018年4月,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則開創了獨立學院轉設為公辦普通本科高校的先河。

例如,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歷年錄取分數線均低於本部150分以上,主要招收本科第二批次和本科第三批次考生。同時,其畢業生畢業後也將獲得的學院獨立頒發的學歷和學位證書。

重點提示

第一類和第二類“分校”畢業生的本科畢業證書由校本部統一頒發,證書的封皮樣式和文字與校本部毫無差別,證書內芯同樣加蓋本部公章和本部校長印。證書內芯的文字表述有兩種方式:

①與校本部完全一致。如北京大學醫學部、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等。

②表述與校本部稍有不同,文字上會註明“某某校區”或“某某分校”。如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頒發的本科畢(結)業證書,內芯上將註明“在我校實驗學院某某專業學習”。

第三類“分校”除在學歷學位頒發方面與前兩類“分校”差別較大之外,憑藉強大的民間資本的介入,其在校園硬件建設、教學管理、學生服務等方面通常並不落後甚至還要優於前兩類“分校”。

明顯區別於“分校”的是,“分校區”大多指“本校分部”,即“分部不分校”,“分校區”在各方面都直接受“本部”領導,不存在獨立運行的狀況。

例如,復旦大學在上海主要分為邯鄲路校區(主校區)、楓林校區(醫學院)、張江校區(微電、軟件、藥學)、新江灣城新校區(法學),四個校區間學生除就學位置外其餘待遇皆一致。

鄭州大學分為南校區(大學路)、北校區(文化路)、新校區(科學大道),三個校區間學生除就學位置、就讀專業外,其餘待遇皆一致。

建立“分校區”也可能是學校經過長期發展出於自身教學建設的需要,將研究生與本科生分在不同校區培養,像南方醫科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就屬於這種情況,分校區畢業生與本部畢業生在各方面也享受同等待遇。

常見的校區

1、北京郵電大學(宏福校區)

2、河海大學(常州校區),河海大學常州校區是河海大學具有較完整辦學功能的組成部分。發的是河海大學的畢業證,沒有常州校區字樣。

3、山東大學(八個校區),山東大學總佔地面積8000餘畝(含青島校區約3000畝), 形成了一校三地(濟南、青島、威海)八個校園(濟南中心校區、洪家樓校區、趵突泉校區、千佛山校區、軟件園校區、興隆山校區及青島校區、威海校區)的辦學格局。

山東大學在濟南、威海、青島設有8個校區,分別是:

山東大學中心校區:山東省濟南市山大南路27號;

山東大學洪家樓校區:山東省濟南市洪家樓5號;

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山東省濟南市文化西路44號;

山東大學千佛山校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7923號;

山東大學興隆山校區:山東省濟南市二環東路12550號;

山東大學軟件園校區:山東省濟南市舜華路1500號;

山東大學(威海)(內部稱山東大學威海校區,原名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山東省威海市文化西路180號,郵編264209

山東大學(青島)(內部稱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濱海路72號,郵編266237

山東大學(威海)、山東大學(青島)與山東大學各個校區級別相同。學生在完成學業後,由山東大學頒發統一的畢業證書。

4、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5、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

6、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

7、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

8、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

9、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

10、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

11、哈爾濱理工大學榮成校區

12、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校區:

13、北京交通大學威海校區;

14、澳門大學珠海橫琴島校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