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大家守好「錢袋子」,中央出手了!

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不健康發展引起多方重視,金融監管持續發力。日前,《國務院關於開展2018年國務院大督查的通知》公佈,重點督查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情況;強化金融監管統籌協調,健全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監管情況。

互聯網金融服務存在哪些需要警惕的陷阱?互聯網時代如何守好我們的“錢袋子”?

為大家守好“錢袋子”,中央出手了!

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

近日,人民銀行會同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單位召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下一階段工作部署動員會。

會議強調要堅決打贏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的攻堅戰,爭取1年至2年內完成專項整治,建立互聯網金融風險防範的長效機制。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調研機構益普索發佈的《2018上半年第三方移動支付用戶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移動支付用戶規模約為8.9億,第三方移動支付在網民中的滲透率超92%。據瞭解,2018年一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額首次突破40萬億大關。而隨著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一路“野蠻生長”,該領域的諸多亂象也層出不窮。比如,支付過程中,用戶身份信息、銀行卡信息、密碼信息等洩露嚴重;“惡意二維碼”橫行,許多人因“條件反射式”掃碼不自覺中招,讓許多網民損失嚴重。

為大家守好“錢袋子”,中央出手了!

同時,不少互聯網金融平臺遊走於合法和非法之間,涉嫌虛假宣傳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嚴重損害社會誠信和公眾利益。比如,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在官網和手機應用程序的顯著位置,用非常醒目的字體標註“穩健高收益”“國資控股”等內容,收益率動輒15%甚至20%以上,有的平臺宣稱“消費金融創新,消費全返”等等。投資者投入畢生積蓄,一旦平臺出事,拿回血汗錢遙遙無期。

來自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的監測顯示,今年以來,含有虛假宣傳信息的互聯網金融網站數量有增加之勢,到5月份已達到3377個。

投資者“亂投醫”

據《人民日報》報道,近年來,打著各種名目和噱頭的“互聯網金融投資項目”,被頻頻用來編造“騙錢好故事”。區塊鏈、虛擬貨幣等新事物,剛一升溫就被不法分子盯上。

形形色色的“障眼法”“擦邊球”不斷上演:通過網站或APP向投資人融資,再把錢配置到各類網貸平臺,網貸平臺從中收取管理費;養老金融項目許諾未來免費住養老院還能拿利息的美好生活,套牢老人的投資後迅速消失……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8)》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達1931家,相比2016年底減少517家,2017年問題平臺數量佔比33.49%。

為大家守好“錢袋子”,中央出手了!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認為,一方面,依託於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金融科技的高速發展,資金需求者與資金提供者聯繫更直接;另一方面,社會金融普惠程度較低,投資者缺乏良好的投資渠道容易“亂投醫”。

據中新網報道,有專業人士指出,網貸行業集中發生風險事件的原因,一方面是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金融行業在去槓桿背景下,資金流動性收緊,網貸平臺最近也因為年中資金收緊造成一定抽資,借款人逾期率上升;另一方面,在平臺備案延期背景下,平臺合規成本上升,一些小平臺難以為繼,選擇主動停業。此外,目前行業確實存在一些害群之馬,他們打著P2P網貸之名,幹著非法集資詐騙的勾當。嚴格監管整治下,這類龐氏騙局平臺逐漸“浮出水面”。

為大家守好“錢袋子”,中央出手了!

中央重拳整治互聯網金融亂象

互聯網金融是金融創新的前沿,專項整治工作要求監管對互聯網金融領域新事物能夠及時研判和精準打擊,使那些偏離實體經濟需要、故意規避監管,甚至以創新為名行違法之實的偽創新,無處躲藏。

事實上,互聯網金融的前期整治效果已經顯現。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數據顯示,專項整治以來共有5074家從業機構退出,不合規業務規模壓降4265億元。而據深圳互金協會披露的數據,截至2018年6月末,整改類P2P機構的不合規業務餘額較整改初期下降87%。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指導意見》,這既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對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要求,也是對國有金融資本管理制度的優化和健全,將成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新利器。

為大家守好“錢袋子”,中央出手了!

“專項整治開展兩年來,各部門相互配合,中央和地方相互協調,互聯網金融領域無序發展的勢頭得到扭轉,總體風險水平大幅下降。”互金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日前在部署下一階段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重點時介紹,已有大量機構退出互聯網金融活動,存量違規業務風險得到有效化解。

正如潘功勝所言,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中央確定的三大攻堅戰之首,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尤其是金融風險是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的首要工作任務。毫無疑問,對於互金整治,能及時消除風險隱患,有效幫老百姓看住“錢袋子”才是王道。

為大家守好“錢袋子”,中央出手了!

警方提示,當前非法集資呈現的三個明顯特點:

熱點炒作,迷惑性強:不法分子層層包裝設計所謂的項目和產品,以當下“熱門名詞”“熱點概念”炒作,誘惑社會公眾投入資金。

虛擬運行,隱蔽性強:一些無商品、無實體、打著“虛擬任務”名頭的案件陸續出現,許多非法集資藉助互聯網平臺和微信群等開展非法集資等行為,隱蔽性強、風險傳染快。

互相交織、處置較難:非法集資與傳銷、詐騙等犯罪相互交織特徵在一些領域和地區更加突出,農村地區非法集資“口口相傳”“熟人拉熟人”現象明顯,這些都給防範和打擊工作帶來更大困難。

你想要人家的高額利息

人家卻想要你的全部本金

天下永遠沒有免費的午餐

請提高防範意識

不被高利誘惑

自覺抵制金融騙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