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向東流——王家樓書法藝術賞析

一江春水向東流——王家樓書法藝術賞析

書法家王家樓

與王家樓先生結緣於天鵝湖畔的一次筆友小聚,座中除我之外,都是書畫高手,其中有位神儀明秀、朗目疏眉的老先生,筆蹤舒放,韻度天成,其人其字,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敘,不僅是同庚,人生際遇也頗相類,於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逐成莫逆之交。

一江春水向東流——王家樓書法藝術賞析

王家樓書法作品

王先生1942年生於合肥東鄉,字一抒,雅號寬成居士。初次見面,王先生自雲:受家父影響,自幼對書法藝術產生濃厚興趣,啟蒙時臨習清末合肥著名書法家張子開(字文運)墨跡,繼而臨摹顏、柳、米諸家碑帖,對舒展婉媚的二王書風,尤為痴迷,幾十年來,朝乾暮惕,妙處形容難得似,暗中摸索自相纏。退休之後,更是沉酣墨池,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無間臨池之志。

一江春水向東流——王家樓書法藝術賞析

王家樓書法作品

這一番自我介紹中,家樓先生引用的成語與典故,頗有意思。“朝乾暮惕”是從《周易·乾卦》“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轉化而來,意思是從早到晚,都是勤勤懇懇,不敢懈怠——這是一個書法家對自己從藝狀態的真實的表述。成語之後繼之以典故,以表達他的心態:不敢妄說什麼“形似”、“神似”,自己只是按照摸索而已。

一江春水向東流——王家樓書法藝術賞析

王家樓書法作品

遙想我倆還是村學蒙童的年代,社會上尚且沒有“書法家”這種稱謂,更不知道“書協”為何物。寫一手好字,原是讀書人的基本功,字寫得好的人中,也鮮有以鬻字為生的,對於有名氣的人,縱然有所謂潤筆、潤格,也不過“未能免俗,聊復爾耳。”,文人寫寫劃劃,多半為寫而寫,高雅事也。那時的村學,無非背書與習字兩宗事,這兩宗事,我剛理出點頭緒,就轉到新式學堂裡了,描紅臨帖之事,猶如舊衣服一般棄之不顧,像王先生那樣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

一江春水向東流——王家樓書法藝術賞析

王家樓書法作品

王先生的字,咋一看似未脫趙子昂、文徵明的路子。這一路書家,筆性柔軟,瀟灑流轉有餘,巋峨雄逸不足。然而多讀先生的筆墨,就會發現其實不然。不錯,王先生以一生練就的功夫,規矩諳於胸襟,心不厭精,手不忘熟,可王先生知道,精熟不是最高境界。相傳為王羲之所作的《筆勢論十二章》的首章《創臨》中就有:“如其生澀,不可便休”的說法,也就是說,書家技巧熟練之後,要以初學時的心態,正所謂“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方造妙要。這一理念,後來由董其昌總結為“字須熟後生”。王先生清醒地意識到:“若執法不變,縱能入木三分,也不過是個書奴,終非自立之體”。為了不做書奴,王先生終生都在“生”字上下功夫,生,就是解脫古法的束縛,創造自己的新意。因了沒有固守格轍,王先生操觚,往往一筆之中有起伏,一字之內有氣勢,一幅之間有韻味,其筆下的秀潤之氣,與古人能合能離。

一江春水向東流——王家樓書法藝術賞析

王家樓書法作品

書法作品的優劣,不在一點一劃,而在於整體,而整體之美,存於變化之中,正如項穆《書法雅言·常變》所指出的那樣:夫字猶用兵,同在制勝,兵無常陣,字無定形,臨陣訣機,將書審勢,機謀妙算,務在萬呈。王先生的字,好就好在通篇字字分寫,絕少勾連,然而氣脈貫通,字裡行間充滿一氣呵成之痛快淋漓,古雅、自然、舒暢的美感,盪漾成一團清和之氣,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王家樓書法藝術賞析

王家樓書法作品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王先生的書法藝術特色,那便是:飄逸。飄者,舒捲自如也;逸者,清朗致遠也。

書法的本質是表現型藝術,書法家的“意”,通過抽象的線條,表現出來。意蘊不在筆墨之外就在筆墨之中,點與線,因為有了意蘊,便有了呼吸、有了律動,有了色彩,觀者或者感覺到它是一曲無標題音樂,一幅古意盎然的水墨畫,甚至,是一場滋潤萬物的和風細雨。總之,一件書法藝術品,只要別出機抒、獨標氣格,其充盈的意蘊,我們是可以欣賞,理解和懂得的。

一江春水向東流——王家樓書法藝術賞析

王家樓書法作品

時下書壇,好異尚奇,某些寫字的人,熱衷追風趕潮而怪相叢生,相比之下,讀王家樓的書法作品,卻是一種享受——簡潔、樸素、傳神的線條,猶如清新、雅淡的暗香在浮動,其迷人的魅力,讓任何一個平靜的生命,臉上都禁不住浮現出會心的笑容。(原載《新安晚報》2011年9月15日B版,作者程耀愷系安徽省著名散文家)

一江春水向東流——王家樓書法藝術賞析

王家樓書法作品

《王家樓書法作品作品集·序》

安徽書畫名家網家樓先生精心書寫的冊頁一部,吾觀之極為興奮,深為讚賞。王家樓先生的楷、隸、行、篆俱全,筆力道勁,功底深厚,堪稱上品之作也。

我認識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收藏和鑑賞價值,以及重大的歷史意義和實用意義。為弘揚傳承和持續發展廣大精深的中國書畫,將會發揮極為重要的作品。辛卯仲秋 呂濟民於北京 (呂濟民,原中國國家文物局局長,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

一江春水向東流——王家樓書法藝術賞析

呂濟民評語

王家樓藝術簡介

1942年12月生於合肥,字一抒,寬城居士,安徽省書法名家。受家父影響,自幼對書法藝術產生濃厚興趣,啟蒙時臨習清末合肥著名書法家張子開(字文運)墨跡,繼而臨習顏、柳、米等諸家碑帖,尤其對二王書風情有獨鍾,幾十年筆耕不輟。退休後更是沉醉於墨池。自成詩云:“花甲之後又歸田,重結兒時翰墨緣,朝夕相處四君子(筆墨紙硯),書畫伴吾度晚年。”

作品多次參加省市畫展,並刊發於省市相關報刊。

一江春水向東流——王家樓書法藝術賞析

王家樓書法作品

原中國文物總局局長、原故宮博物院院長、故宮博物館研究員、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專家組組長呂濟民先生對其作品讚譽頗高,在親筆為其書法作品集撰寫的序言中曾有:“王家樓先生的楷、隸、行、篆俱全,筆力遒勁,功底深厚,堪稱上品之作。”的褒獎。

一江春水向東流——王家樓書法藝術賞析

王家樓書法作品

其作品《梅、蘭、竹、菊》四條屏被美國哈佛大學著名華人教授莊小威收藏,《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被美國哈加州學著名華人教授劉峰收藏,《唐詩四屏》被美國北卡羅·拉洲州立大學著名華人教授朱勇收藏,新加坡國家玻璃公會顏會長亦把王老先生的作品《蘭亭序集》帶回暌隔千山萬水的異鄉珍藏,作品《觀海聽濤》更作為安徽大學的校禮贈送予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寧波相關領導,中國某著名公司總裁皆親自驅車來肥索求他的書法作品。中國文物總局原局長、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專家組組長呂濟民先生對其作品讚譽頗高,在親筆為其書法作品集題字。

撰有手寫本《唐詩小集》、《宋詞名篇》、《毛主席詩詞》、《孫過庭書譜今譯》、《名聯欣賞》等多部作品。

一江春水向東流——王家樓書法藝術賞析

王家樓手抄《紅樓夢》12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