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特別」的告白方式……

看中島哲也執導的《告白》那天,恰好看過瑪麗·雪萊的句子——“一個人走向邪惡並不是因為嚮往邪惡,而是錯把邪惡當成了他所追逐的幸福。”這句話,似乎可以部分地用來印證《告白》中幾個人物的行為軌跡,至少在想獲得母親青睞的少年A渡邊修哉身上體現了這一點。

最“特別”的告白方式……

影片和湊佳苗的同名原著一樣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在思考的縱深度和廣闊度方面,也和原著結合得較緊密。原著分六章,分別以神職者、殉教者、慈愛者、求道者、信奉者、傳道者為第一講述人,逐漸將發生在校園的殺人事件的起因延續和復仇展開來,並不斷敲打著讀者的觀感。當其光影再現時,一種壓抑又冷酷的氣息便被直接表現了出來,隨著劇情的推移,殺人者與復仇者的內心激變也輪番上演,不斷撞擊著觀眾的道德底線,如果還有底線的話。

此番,中島再次施展了他的光影技法,且愈發純熟,緊繃的劇情、陰鬱的氛圍,精準的鏡頭,凌厲的剪輯,張弛有度的節奏、恰如其分的配樂……在片中,中島再次使用了暗喻隱喻的手法,如多次出現的天空景象,片中的天空常常是陰霾氤氳的,即使偶爾露出一點光,那也是被四周的雲氣所包圍著的,彷彿預示著人物內心的陰抑和事件的糾纏。再如,中島常常通過立於路旁或店內的凸面鏡來演示事件的發生發展,片中人物鏡像地出現在凸面鏡中,形體有所變形,部分被誇大,部分被縮小,彷彿暗示著他們看待事物的視角,因為無法正確而全面的審視,當美好的事物消失後,心理畸變產生了。

中島依舊擅用色彩,雖然《告白》中充斥著壓抑寂寥的冷色調,不似中島其他作品如《下妻物語》、《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帕高與魔法繪本》那般色彩鮮麗花團錦簇,卻在如此冷寂的襯托下,讓鮮血的顏色愈發刺目,讓爆炸的場面更加濃烈。如少年B下村直樹的刀刃劃過母親的咽喉時,那鮮血四溢的畫面有了片刻的停滯,木村佳乃甩起的頭部,彷彿一道短暫而悽絕的弧線,繼而血滴濺落……再如,讓少年A渡邊修哉以他自己製作的逆向時鐘的走向來回放他母親遭遇爆炸時的畫面,彷彿每一分每一秒的逆向都帶著股子悲愴和淒厲,繼而正向演繹時,讓這種悲愴和淒厲翻倍,且令片中爆炸的畫面很有層次感。


松隆子奉獻了一次優秀的演技,《告白》中的森口老師於影片伊始的平靜內斂中隱著莫可名狀的心碎和憤怒,她冷靜的告白,平和的告誡,繼而瘋狂的“修復”,當她最後說出是這讓修哉重生的第一步時,又帶著一抹痛悟慘烈的氣息。較之成年演員,飾演小殺手渡邊修哉的西井幸人和下村直樹的藤原薰,更讓人眼前一亮,無論頭腦聰明的還是運動神經好的,片中這兩個不滿14歲的孩子心理都是扭曲的,成長環境都不適宜,一個母愛缺席,一個被過分溺愛,“錯把邪惡當成了所追逐的幸福”,為了這種幸福,不惜代價。西井幸人和藤原薰演出了這種人格的錯位,特別是西井幸人,他癲狂肆虐的笑聲,不穩定的情緒,時而冷漠時而狂熱的眼神,無不塑造出渡邊修哉所具有的那種異變,卻又異變得令人悲嘆。


森口老師在黑板上寫下“命”字時,提示同學們,生命很重要,但她知道,他們不懂,也正因為她太瞭解她的學生們,所以她的計劃能進行下去。當美好的事物消失時,不是“啪”的一聲,而是“砰”地轟然倒塌無情摧毀,於是一連串追問便應聲而發,生命該如何得到尊重,親子師生的關係該如何相處,少年的人格教育、預防犯罪及少年犯罪在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懲罰該如何衡量等等。
中島的影片都很擅用配樂,隨著《告白》劇情的行進,或囈語或迷惘或悲嘆的吟唱伴隨著畫面,該片主題曲選用了Radiohead的《Last Flowers》,這首絕望中又似有點希望的歌,在觀影結束後,其副歌部分還會在腦際回想,“……It's too much/Too bright/Too powerful……”

最“特別”的告白方式……

最“特別”的告白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