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償可以,但要封口」,小米店大欺客讓消費者感到寒心

小米手機又自燃了!

據揚子晚報微信公號消息,今年7月4日,陳先生的小米手機(Max一代)在家中充電時發生疑似自燃情況,不僅手機完全損壞,還燻黑了家裡的床頭櫃。在與銷售方和廠商聯繫時,各方提供的賠償方案相差懸殊:作為銷售方的網店只願賠償300元,而廠商則要求陳先生簽署保密協議並願意原價賠償手機和床頭櫃損失共計1799元。

“賠償可以,但要封口”,小米店大欺客讓消費者感到寒心

此外,陳先生還在知乎上以維權日記形式“直播”自己的維權進展。10日,陳先生接到小米售後的電話。“小米方要求刪帖,我堅決拒絕後,小米方又表示從沒有接到電商企業提供的相關信息,也不存在‘小米不受理過保手機檢測’的說法。”

最後,陳先生與小米達成口頭和解,小米承諾賠償手機1299元與床頭櫃500元總計1799元,同時要求陳先生籤協議。“協議中要求對此事不能在網絡或媒體上發表。”

小米“自燃事件”不是個例

在2016年,小米就已經有過手機自燃,後來要求受害者簽署保密條款的先例:王女士購買的紅米手機在充電時突發自燃,被燒成廢鐵,所幸及時發現未造成其他損失。事發後,小米工作人員取走手機稱將檢測自燃原因,此後再無音訊。不過在媒體介入後,小米官方承諾向王女士退款並賠償600元,但要求她簽訂一份禁止公開發表相關言論的保密協議。

從網絡報道可看到,不只是小米手機,小米多款產品在過去幾年遭遇過自燃事件,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

“賠償可以,但要封口”,小米店大欺客讓消費者感到寒心

去年10月,有網友在微博質疑小米插線板自燃,稱家中疑似因小米插線板自燃引發火災,造成財產損失1.2萬多元。小米插線板生產企業青米科技則回應稱,還未進行火災事故認定,同時強調小米插線板產品不具有自燃可能性。青米科技還表示,該用戶文章引用的商品與正品小米存在較大差異,疑為假冒小米商標的偽劣產品。在引發網絡爭相報道後,這一事件最終因雙方各執一詞,淪為一樁懸案。

2014年,有網友反映小米移動電源充電時自燃,小米在回應中竟然表示,“用戶購買的小米移動電源經鑑定為假貨。”這位米粉為此感到相當疑惑,“米粉節官網買的電源,現在自己否認電源的正版。”說到小米“甩清”自己的責任,類似的還有2016年6月,針對消費者投訴的小米4C和紅米系列自燃,小米公司回應稱,手機爆炸是“受外力導致電池短路”引起的,手機沒有質量問題。

用戶想要的“高品質”在哪兒?

我們都知道,想要產品完全不出事故並不現實,即使是iPhone和諾基亞手機,也曾多次被爆出過自燃事件。因此真正讓消費者擔憂和不滿的,正是小米應對這類事件時的態度:“我的產品沒問題”,“賠償可以,但要封口”,甚至推諉“假貨”,讓消費者感到寒心。

“賠償可以,但要封口”,小米店大欺客讓消費者感到寒心

要知道雷軍曾表示,“質量是小米的生命線,只有高品質才能贏得市場”。不知道當小米憑藉“性價比”捕獲了大量米粉時,雷軍和他的小米是否有一直堅守自己對消費者的承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