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圈養海參大量「熱死」秋參或漲價

大连:圈养海参大量“热死”秋参或涨价

大连:圈养海参大量“热死”秋参或涨价

持續高溫天氣讓遼寧海參養殖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大連養殖海參大面積死亡成為連日來的熱議話題。記者連日採訪瞭解到,蒙受損失的大都為海參圈養殖戶,海參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連日高溫又遇海水低潮期,瓦房店海參協會有關人士表示,圈養海參損失慘重,勢必會影響今年秋季海參的零售價格。

受影響的均為圈養海參池

“只要是池子裡的養殖海參,幾乎都是‘顆粒無收’。”大連某水產公司負責人周玉華說,池子裡的海參因高溫大批量死亡,今年秋季她將面臨無參可撈的局面。周玉華有十五六年的海參養殖經驗,她在皮口有一千多畝的海參養殖圈,這次高溫造成她九成以上的海參死亡,跟海參打了這麼多年交道,今年從未有過的數日高溫讓眾多海參圈養殖戶措手不及。

周玉華告訴記者,海參大批量死亡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今年大連持續一週多的高溫天氣,池子水溫達到34℃-35℃,海參都自己融化了。不僅海參熱死了,海參苗也難逃一劫,周玉華自有一個育苗室,因高溫死了不少,現在,海參苗即便投到池子裡也難逃一死。“很多養殖海參的朋友找我買苗,我自己恐怕都不夠用,每年南方的養殖戶來我這裡買苗回去暫養,今年想買也買不到了。”周玉華無奈地說。

秋天可能“無參可撈”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海參圈養殖戶告訴記者,他有約3000畝海參圈,死亡率近80%。“養海參純是靠天吃飯,遇到個乾旱、高溫等惡劣天氣是常有的事,打打氧三五天也就挺過去了,誰也沒想到今年高溫時間這麼長。”該養殖戶採取放增氧片和冰塊的方式降溫,但一百畝池子光增氧片一週就得上萬元,每次僅能堅持兩個小時,各種辦法在高溫面前都是杯水車薪。“誰春天壓著貨了誰就賺了。”記者採訪瞭解到,多名海參養殖戶表示,由於圈養海參大量減產,幾乎“絕收”,明年是否繼續投苗都不好說。海參價格勢必會在秋季上揚,漲到多高還很難說。周玉華表示,目前海參庫存告急。海參捕撈有春秋兩季,春季捕撈量少,大部分靠9月份秋季開始的捕撈,然後加工成半乾海參或即食海參等,養殖戶靠這時候備貨等到冬天賣,而今年海參減產嚴重,周玉華打算將春季少量庫存暫時“封貨”以做觀望。對於今年秋參的零售價格,養殖戶們也無法預估,只能是看市場了。

努力規避風險 重塑行業信心

從上個月28日起,瓦房店海參協會會長王明利就陸續接到海參養殖戶上報海參大量死亡的情況,幾乎天天奔波於瓦房店當地各個海參養殖圈,瞭解損失情況並安撫養殖戶。“從全市的整體情況看,初步估算圈養海參損失上千萬斤,很多養殖戶都是發矇的狀態,不知所措。”王明利表示,大連地區海參養殖多集中在瓦房店、莊河、普蘭店和金州附近海域,海參年產值約200億元,海參養殖戶和企業有2000戶左右,圈養海參養殖戶佔總數量的80%,養殖面積佔60%-70%。而瓦房店是此次受損的重災區,該區域海參養殖面積大,涉及養殖個體戶和企業眾多,不少養殖戶投苗再生產的本錢都賠了進去,明年恐難以“再戰”。

王明利告訴記者,今年池養海參大量死亡的原因是一週持續的高溫天氣正好撞上了低潮期,也就是漁民俗稱的死汛,沒有潮水,圈養池換水受影響。他實地調研瞭解到,8月5日,海水才剛剛高於海參池水面高度。

王明利認為,目前當務之急是讓養殖戶重塑行業信心,協會也正積極尋求讓養殖戶起死回生的辦法,研討相關方案,如尋求資金介入,以及為養殖戶提供相關災害保險等辦法解決風險保障問題。

釋疑

海參為何會“熱死”

據業內人士介紹說,海參養殖基本分為兩種:深海底播和海參池圈養。深海底播養殖海參,水深至少在十多米,受溫度影響不大,所以此次高溫天氣中未受很大影響。而此次海參大面積死亡的均為圈養海參池。海參養殖池水深一般在兩三米,海水升溫快,流動性差,而海參最高耐受溫度為32℃,超過32℃就會化皮死亡。水池的水因一週持續高溫很快被曬透,溫度普遍超過34℃,海參就會在一兩天後開始融化。“即便池子底部水溫低於32℃,但上層水溫先升高,將水裡氧氣封住,形成上下隔層,水底的海參也會因缺氧而死。目前,正是海參夏眠階段,水溫過高,海參像中暑一樣沒有力氣而掉礁,一點一點自化,造成了大面積漂參現象。”

據業內人士說,養殖池為自然納潮,等海水漲潮換水。因離陸地較近,池水升溫快,這幾天的高溫下,即便每天換水,海參一樣會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