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範圍禁摩,離開電摩,2億人如何出行?

目前全國有170多個城市加入禁摩行列,雖然,近幾年呼籲“解禁”的聲音不減,但是,現實是“禁摩”城市“有增無減”。

截止目前統計,當下沒有一個之前禁摩的城市,面對社會輿論和百姓需求,主動“解禁”的。

在被明確劃歸為摩托車之後的電摩,會不會也被當做傳統的摩托產品,“一禁了之”?如果真是如此,產業如何應對?

全國大範圍禁摩,離開電摩,2億人如何出行?

北京帶頭 170多個城市禁摩、限摩 範圍之大世界之最

摩托車作為重要的機動車類代步工具之一,想必諸多80年代,70年代的人,對其有著頗深的感觸。早年,如果誰擁有一輛摩托車,那好比現在誰擁有一輛奔馳和寶馬。

然而,好景不長,就在摩托車在全國剛剛起步,還並未普及之時,1985年,北京首次限摩。

1985年,隨著北京摩托車增長過快,由於相關條款並未跟上市場和社會發展,導致一系列管理問題出現,也就是從此時開始,北京地區開始停止給摩托車發放“京A”號牌,也就是新買的摩托車不能上牌,而後為了解決郊區使用需求,開始限定發放“北京 02 XXXXX” 改制後為京B”,並同時規定,摩托車不準在三環路(不含)以內行駛,而後隨著城市的擴大,而後改成了不準在四環以內行駛。

時過30多年,以北京為起點,全國各大城市紛紛效仿首都,禁摩、限摩。

截止目前禁摩限摩的中國城市達到170多個,涉及一線,二線,甚至部分三線城市。範圍之廣,城市之多,可謂世界之最。

全國大範圍禁摩,離開電摩,2億人如何出行?

他們為什麼要禁摩?

說起摩托車,80十年出生的小夥伴肯定深有感觸。那時村裡要是誰買了一輛摩托車,一定是土豪,而且是整個村天大的事,全村老小都要說上好幾天,萬人空巷的圍觀。

然而,事實難料,誰想時至今日好好的“摩托車”竟會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被一禁再禁,就是不肯鬆綁。

那為什麼會禁摩?

從目前官方公佈和解讀的原因來看無非有以下幾種:

1、交通事故

北京禁摩的初衷其實也就是,摩托車的快速發展,造成了過多的交通事故,給整個社會極大安全隱患,為了便於管理,直接限摩;

2、交通擁堵

隨著摩托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加上城市管理的滯後,一系列涉及交通問題並不斷湧現,特別是在那個交通法規不健全的年代,摩托車便成為“眾矢之的”,自然而然成為“罪魁禍首”;所以禁摩無疑成為了簡單有效的直接解決方式。

3、城市汙染

當時摩托車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汙染。然而,與後期高速發展的小汽車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全國大範圍禁摩,離開電摩,2億人如何出行?

那麼電摩會不會也被一禁了之?

在解讀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電摩劃歸的問題。

目前,關於如何定義電摩的最新國家標準並沒有頒佈(不過聽說會在8月出臺),不過從2010年頒佈的標準和今年新頒佈出臺的電動自行車新國標來看,電摩被確定為“機動車”是毋庸置疑的,而這一定性問題,就從根本上確定了他必定被機動車管理條例所束縛。

從目前各地對屬於機動車的摩托車管理來看,“禁”和“限”是主流。那按照管理的邏輯推理來看,電摩肯定也屬於禁止的行列。

然而,事實確實如此嗎?那我們再來分析下“電摩”。

按照目前相關標準來看,電摩又被分為:輕型電摩和電動摩托車兩類。前者是介於電動自行車和真正電摩之前的結合產物,而後者則是屬於真正的電摩。這兩者有重量,功率,速度、尺寸等諸多方面的區別。

形象點說,輕型電摩好比當下我們經常說的“豪華款”,而電摩則是換了“心”的摩托車。目前,針對於電摩部分地區以及開始按照摩托車進行管理。

全國大範圍禁摩,離開電摩,2億人如何出行?

如金華和台州,針對已經取得電摩生產資質和在目錄裡面的電摩產品,實行了車輛證書登記和上牌管理,有行駛證和駕駛證。然而,涉及到交通出行領域如何進行管理的法規目前各地並未出臺。

所以,從目前的管理來看,電摩上牌登記屬於機動車管理,但是末端交通管理,並未按照摩托車進行禁摩、限摩。

不過政策難料。後期會不會像禁摩樣,禁電摩,現在無從知曉,但是有一點,我們應該呼籲,政府在管理時應該將輕型電摩和電摩進行分類管理,這不僅是產業所需,也是社會現實。

不然,新能源的優勢何在?社會的大眾的需求何在?

對於電動車這樣的新能源產業而言,其不僅解決了人民群眾最基本的出行需求,更重要的是滿足了最底層百姓參與新能源的迫切願望,所以,對於如何管理國標電動車和電摩,還希望各相關部門,多從實際出發,切不能“一刀切”,這樣於國於民都有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