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侵犯沿海漁民,並帶刀槍面聖,此皇帝的做法讓中日友好20年

明成祖朱棣繼位後,日本倭寇時常騷擾我國沿海邊境,沿海的漁民常常被洗劫一空,稍有反抗就遭棍棒報復。身為大明帝國的皇帝,朱棣豈能容忍日本人在天子腳下禍害自己的百姓?於是為捍衛大明的海上邊境,朱棣決心肅清倭寇。

日本人侵犯沿海漁民,並帶刀槍面聖,此皇帝的做法讓中日友好20年

而考慮到日本與中國間相隔茫茫大海,之前已有元兵征討日本,結果全軍葬身海底的教訓,用兵征討的辦法顯然行不通。於是,朱棣打算採用懷柔政策,派大臣出使日本,結中日之好。

而大臣還未出發,朱棣就聽說日本派使者前來晉見,但據沿海官員奏報,日本使者隨身攜帶刀槍,這是違反明朝律法的。但朱棣認為這些都是小事,他不僅沒處置攜帶兵器褻瀆皇尊的使臣,還讓當地政府以豐厚的錢財買下這些兵器。

日本使臣到達國都南京時,朱棣親自接見了來自遠方的客人,相互傳達了兩國交好的意願後,日本使者向朱棣獻上豐厚的見面禮。自此以後,兩國的關係逐漸密切,彼此相安無事地度過了幾年。而沒過幾年,中國沿海的倭寇仍然十分猖獗,沿海的漁民漁村都遭到洗劫,這些倭寇來去無蹤,當地官兵幾次出動都見效甚微。

日本人侵犯沿海漁民,並帶刀槍面聖,此皇帝的做法讓中日友好20年

永樂二年,朱棣冊立太子。日本使臣前來道賀,朱棣藉著這個機會向使臣表示,倭寇猖獗影響兩國邦交,希望日本能有所行動。而日本天皇再三考慮後,“發兵盡殲其眾,系其魁二十人,獻於朝”。朱棣皇帝的懷柔政策初見成效,大明沒費一兵一卒,就大挫了沿海倭寇的氣焰。

於是,朱棣向日本使臣表達了明朝廷的謝意,並給予日本豐厚賞賜,但對於日本送上來的20個倭寇頭目,朱棣交還給日本自行處理。而日本使臣回到寧波後,將20名倭寇頭目放入鍋裡蒸煮,以此表明日本助明朝肅清倭寇的決心。

日本人侵犯沿海漁民,並帶刀槍面聖,此皇帝的做法讓中日友好20年

為了繼續深入中日雙方的友好關係,朱棣下達詔令:允許日本每十年進貢一次,來貢人員200名,船隻兩艘,禁止攜帶兵器入境,如有違反一律視為倭寇殺之。

明成祖朱棣一邊以懷柔政策與日本交好,另一邊派遣官員長期剿殺倭寇,抓到倭寇依舊送還日本處理。在兩種政策的共同影響下,沿海居民恢復了穩定的生活,中日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也逐漸擴大,大明朝的邊境也得以更加穩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