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作天成攜手雲南陶韻文化,創新傳承建水紫陶非遺工藝

在中國西南邊陲的大地上,南盤江水系與紅河水系交融之處孕育著陶瓷故里,這裡是建水、古名步頭、亦名巴甸,早在3500多年前就出現了原始的製陶業,陶瓷中鼎鼎有名的建水紫陶就誕生在這裡,以其獨特的陶瓷工藝聞名於世。如今,雲南陶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中華文化匠心產品電商平臺華作天成達成戰略合作,將傳承千年陶瓷技藝的建水紫陶帶到廣大消費者面前,透過建水紫陶的一角,雲南獨特的歷史文化將撕開他神秘的面紗,展現在世人面前。

建水紫陶:凝聚3500年的陶藝精華

“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這幾句話一直是流淌在建水陶藝人心中無比神聖和自豪的驕傲,它代表了建水紫陶在中國陶瓷工藝上的極高成就。儘管誕生於清朝末年的建水紫陶只有100多年的歷史,卻是在建水3000多年陶瓷技藝的傳承中,凝練而成的陶藝精華。

華作天成攜手雲南陶韻文化,創新傳承建水紫陶非遺工藝

“體如鐵、明如水、聲如磬、亮如鏡。”成型後的建水紫陶,不論是在體態上、色澤上,還是在音質上,都達到令人驚歎的藝術效果。建水紫陶用建水近郊紅、黃、青、褐、白五色陶土製作,經過拉胚、書畫、雕刻、填刮、燒煉、磨光等十幾道工序,歷時兩個多月,經過多位熟練陶藝匠人的手工琢磨方鍛造成型。

華作天成攜手雲南陶韻文化,創新傳承建水紫陶非遺工藝

在建水紫陶鍛造打磨的過程中,刻坯填泥和無釉磨光技術是其最重要的工藝。刻坯填泥的過程講究細心與耐心,它要求紫陶匠人在初具形狀的陶器上以刀為筆,將陶藝大師在陶坯上的書畫創作完美呈現,紫陶工藝大師田靜介紹說,“刻坯填泥的工藝並不容易掌握,匠人須熟練地控制刀法與力度,或陰刻、或陽填,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千年的時光在匠人的指縫間流過,手起刀落間游龍走鳳,一件件精美的紫陶作品逐漸誕生。

華作天成攜手雲南陶韻文化,創新傳承建水紫陶非遺工藝

“無釉磨光”技術是建水紫陶最能區別於其他陶品的特色,它是陶器出窯以後的最後一道工序,經反覆多次打磨方能成型。首先以粗砂石磨去火皮,再用細砂石打磨留下的拉絲,最後用鵝卵石拋光,細緻複雜的過程後,原本暗淡粗糙的陶體被磨出了鏡光,其細潤的質感和光澤的變化,令人在反覆展玩之中愛不釋手。

文人鐫刻:成就雅陶美譽

古語有云,“過手七十二,方可成器”,但不同於其他陶器,建水紫陶除了在工藝上極其繁雜,更將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以及獨特的地域風情一起鍛造進這器皿之中。據田靜介紹,建水紫陶融合了繪畫、書法、金石、鐫刻、鑲嵌等裝飾工藝於陶瓷的鍛造中,陶瓷上的圖形變化萬千,山水、人物、臺閣、花鳥、魚獸,神形兼備,美輪美奐。

華作天成攜手雲南陶韻文化,創新傳承建水紫陶非遺工藝

實際上,自紫陶誕生以來,歷代的騷人墨客、文人雅士便以半乾的陶坯為紙,盡情揮灑潑墨,移字畫於陶坯之上。陶坯落墨後,藝人們依樣將墨跡精心雕刻成模,再經過爐火的洗禮,最終呈現出斑駁陸離的肌理變化,產生出古拙斑斕的金石之氣。

不同於筆墨春秋,建水紫陶既保留了名家筆墨的氣韻,又兼顧陶坯在不同弧面和溼潤狀態的特性,彰顯了名家捉毫濡墨,懸肘運筆的厚實功底,也傳承了建水陶獨一無二的製陶工藝。大雅若陶,在拙樸的建水陶瓷中融入百代千秋,泥土自然淳樸的氣息中又散發出書畫文章的光華,建水紫陶有著雅陶的美譽。

華作天成攜手雲南陶韻文化,創新傳承建水紫陶非遺工藝

除此之外,建水紫陶的實用價值也非常高。因建水陶土土質細膩,含鐵量高,建水紫陶具有耐酸、耐溫、透氣、防潮和保溫久的特點。用紫陶汽鍋蒸出來的肉、香味濃郁、味道鮮美、可滋養身體和治病;用作盛藏食物,隔夜不餿;用紫陶茶壺泡茶,純正不變味;用花瓶插花經久不凋;擺於案頭或博古架上,令人陶醉於藝術世界之中。

“時光未央,歲月靜好。”儘管紫陶沉默不語,卻在它古樸斑斕的色彩中看到思想與工藝相互交融的美麗;在它裝飾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感受到火與泥相互交融的神奇變化。建水紫陶以自然純樸的感染力,給人帶來優美單純的寧靜。

創新傳承:攜手華作天成謀紫陶發展

儘管雲南建水紫陶與江蘇宜興紫砂陶、廣西欽州坭興陶、四川榮昌安陶(1997年重慶直轄後,改為重慶榮昌)並駕齊名,被譽為中國四大陶器,但是建水紫陶因其地處偏遠且工藝繁雜,始終在陶瓷市場上不溫不火,名氣也不如其他三大陶瓷來得響亮。

為更好地傳承建水紫陶這一民間傳統工藝,繼2008年建水紫陶燒製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後,2013年陶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先後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水紫陶燒製技藝項目雲南省代表性傳承人田靜、雲南省紫陶造型設計高級工藝美術師馬成林、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譚知凡等眾多紫陶大匠合作,創作出一系列高品質的紫陶作品,受到當地消費者的喜愛。

華作天成攜手雲南陶韻文化,創新傳承建水紫陶非遺工藝

“建水紫陶是雲南的,也是中國的!”陶韻文化公司認為,應當讓建水紫陶走出去,讓更多的高端消費者瞭解並享受建水紫陶文化。這與正在探索中華文化產業化復興的華作天成達成了共識,雙方的合作水到渠成。

據瞭解,華作天成聚焦“國禮”、“非遺”、“匠作”、“公益”四大核心板塊,匯聚國內高端匠心產品,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推廣營銷的模式實現中華文化的產業化復興。在陶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看來,華作天成模式能夠讓更多的人瞭解建水紫陶,這將助力建水紫陶的發展邁上新臺階。

華作天成攜手雲南陶韻文化,創新傳承建水紫陶非遺工藝

“建水鍾靈紫陶出,千秋風韻氣歸真。匠心獨運江山小,大雅天成道器新。”一件紫陶傾注無數手工匠人、文人墨客的心血,通過火與泥的相互交融的藝術,創造出或古樸、或靈動、或淡雅、或大氣的藝術作品,在黑與白、紅與紫絢麗顏色的交織中,彷彿看見那映照千年的熊熊火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