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這兩天,“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的新聞或許已經刷了我們每個人的屏,看到這樣的消息,真是有說不出的惋惜和心痛。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01

據新聞報道,這位北京媽媽,帶著8歲的雙胞胎姐妹到青島遊玩。

8月5日下午三點左右,姐妹倆正和別家的孩子開開心心的玩沙子,媽媽坐在距離不遠處一邊刷著手機,一邊看著孩子。

沒成想,等她發完朋友圈之後,再抬頭看孩子,姐妹倆都不見了。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當時,媽媽的第一反應就是她們會不會走到海水邊沿,因為她們有時候會走過去衝玩具上的沙子。可媽媽沿著海邊找了一個多小時,還是沒有找到兩個孩子,便向派出所報警,同時在網上發佈了尋人消息。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據媽媽回憶,當時海面的浪並不大,沙灘上除了母女三人還有其他遊客在玩耍、游泳。可當媽媽還一直抱著孩子是走失了的念頭繼續尋找時,噩耗卻傳來了。

8月6日11點半左右,一名女孩在海中被救起,已無生命體徵,經家長確認正是雙胞胎中的大女兒。下午3點40分,另一名女孩在海里被找到,同樣已無生命體徵。

負責搜救的公安人員說,第一個女孩是在距離岸邊150米左右的地方被發現的;下午退潮後,幾乎是在同一地點,發現了妹妹,推測她是被水下的漁網給掛住了,所以一直沒有浮出水面。

誰也沒有想到,這趟本應愉快難忘的旅行,卻成了終結孩子生命的死亡之旅。

難以想象那位媽媽撕心裂肺的痛,更不敢去想這對姐妹在海中掙扎的那幾秒都經歷了什麼。

據青島當地人介紹,事發的這片沙灘是非正規浴場,即人們口中的“野海”。沙灘上立著禁止游泳的牌子,但很多人選擇視而不見。他們覺得這裡人少,而且離酒店只有幾步之遙,非常方便。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但因為這裡並不是公共浴場,所以海中並沒有防鯊網,再加上暗流、礁石、風浪,漲潮、落潮時都可能會出現無法預料的危險。更重要的是,這裡並沒有正規浴場的安全管理人員,一旦出了事,連緊急救援的工作人員找不到。

這樣一起本可以避免的悲劇,因為人們忽視了大海的無情,而發生了。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02

說實話,如此複雜的水域情況,即便是分分秒秒盯著孩子,在遇到突發情況時,都未必能第一時間做到與自然的威力抗衡,更何況,監護人又被手機分去了心。

我並不忍心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苛責這個媽媽的行為。同樣身為母親的我,看到這樣的悲劇都已經忍不住落淚扼腕,更別提這個媽媽,一下子失去了兩個孩子。

這份致命的打擊和終其一生的悔恨,更是旁人無法想象的。

如果這個媽媽早就明白大海的兇險,早就瞭解事故會發生在眨眼之間,相信她一定不會去看一眼手機的。

可惜,一切都無法重來。

小暖只想提醒一句,因為父母刷手機造成孩子傷亡的悲劇,並不算新鮮事。

記得年初看到一則讓人心痛的新聞,一位媽媽帶兩個孩子在溫泉世界的兒童戲水池玩耍。

其中一個孩子從池子邊往中間水深的地方走,沒走幾步就開始掙扎。

站在三四米之外的媽媽還在背對著孩子刷手機,根本沒有發現異常。

孩子掙扎了三分多鐘,最終溺亡。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看著視頻中,孩子的頭慢慢消失於水面,不敢想象他經歷了何等的絕望。

家人就在身邊,卻將那雙本來可以救命的雙手交給了手機。

不僅僅是兒童泳池,嬰兒游泳館內,因為父母看手機而釀成的悲劇也不止一樁。

今年7月份,一名剛滿週歲的小寶寶,被媽媽帶去嬰幼兒游泳館游泳。本來館內的工作人員給孩子穿的是背心式救生脖圈,但寶媽覺得衣服太鬆,便給孩子穿上了店內的坐式嬰兒救生圈。

就在媽媽轉身去拿手機的一兩分鐘時間裡,寶寶從泳圈上失衡落水,導致寶寶溺水約一分鐘。

經醫院搶救,寶寶恢復了心跳,但自主呼吸、意識都尚未恢復。

誰又能預料到,危險的發生就在我們轉身或者低頭的剎那間。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慘劇還有可能發生在路邊。

今年6月份,湖南株洲一名3歲男孩被貨車車頭左側撞倒,後捲入左車前輪不幸身亡。

事發時,孩子的父親將車停靠在路邊,然後站在車下駕駛室的一旁低頭看手機。

突然孩子打開副駕駛室的車門,從車後方跑出,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如果這位父親能用刷手機的那幾秒,將孩子安全帶到路邊;如果不讓孩子坐在副駕駛,而是後座的安全座椅上;如果車內使用了兒童鎖,事故就不會發生了。

甚至還有父母,光顧著刷手機,心大到孩子丟了都渾然不覺。

記得之前有看過一則新聞,一名兩三歲的小女孩從家裡跑出去一個人玩,後來迷了路,在菜市場前凍得嘴唇發紫。

市民報警後,民警費盡周折終於幫助小女孩找到家。

誰成想,家裡的父親正在玩手機,根本就沒發現孩子丟了。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這樣讓人無語的老爸竟然大有人在。

另一則新聞報道,一位父親帶著六歲的兒子坐地鐵,自己只顧著看手機,孩子因為貪玩好動,偷偷跑下了車,跟著人流坐公交、乘高鐵,一口氣跑到了200多公里外。好在最終,在鐵路民警的幫助下,孩子最終回到了父母的懷抱。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看來,低頭族們真的都是在“用孩子們的生命玩手機”。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將手機從我們的心尖上拿掉,將孩子放在心中呢?

安全事件即便只有零點幾的微小概率,但對於受難的人來講,卻是百分之百的滅頂之災。

所以,帶孩子的父母真的不能存有半點僥倖心理,特別是一些會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更要跟緊孩子,不能有一絲鬆懈。

那些錯過的電話、短信、微信,不論有多麼重要,都可以稍後再回撥、回覆,但孩子的生命安全卻沒有辦法“回撥”。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03

再回到這起“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事件中,很多人對於這對姐妹瞬間在岸邊被大海吞沒這一點心存著恐懼和疑慮。

恐懼是因為,海邊從一個人們心目中的度假休閒勝地,變成了一個隨時會產生危險的地方。

而人們不解的是,難道只是在岸邊玩玩沙,水域的水也並不很深,這人也會說沒就沒嗎?

為此,有網友猜測,這對姐妹遇到了“離岸流”。一下子,一個相對陌生的術語進入了公眾的視線。

儘管並沒有明確證據證明此次事件是否和“離岸流”相關,但通過查閱資料,小暖發現,這離岸流的威力實在不容小覷。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衝向岸邊的海浪,在迴流到海中時,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流速2米/秒的海流。

它的兇險程度,足以將一名專業救生員拉向外海。

所以,小暖覺得有必要讓大家都瞭解一下到底何為“離岸流”,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為此,我找到了一則“認識離岸流”教學影片。

希望咱都能花幾分鐘的時間,讓自己和家人更安全的在海邊遊玩。

https://v.qq.com/x/page/j0300vymltl.html?start=4

此外,小暖在新聞報道中還注意到一個細節,這位北京媽媽在接受採訪時稱,她開始根本沒想過孩子會溺水,因為她覺得自己並沒有聽到孩子的呼救聲。

這位媽媽的話,也暴露了大多數人對溺水的誤解。

在大多數人的頭腦中,溺水的人會雙手亂動、大聲呼救,但真實的情況卻是,大多數人在溺水時“根本喊不出聲來”。

小暖曾在slate網站讀過一篇名為“Drowning Doesn’t Look Like Drowing”(溺水看起來不像溺水)的文章,作者Francesco A.pia博士將此文發表在

《Coast Guard’s On Scene》雜誌中。他文中提到的“本能溺水反應”(Instinctive Drowing Response),顛覆了我對溺水者的想象:

除了極少數情況外,溺水者在生理上是無法呼救的

溺水的一瞬間,人們本能上會首先想要呼吸,而呼叫和呼吸無法同時進行。再加之,溺水的人的嘴巴,一下在水下,一下在水上,嘴巴在水面上的時間,他們只能迅速換氣,根本沒機會喊救命。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溺水的人,無法揮手尋求幫助

在本能溺水反應中,溺水的人不能自願地控制他們的手臂動作。他們的手只會不斷的往下壓,他們根本無法揮動求助,甚至無法向救助者移動或伸手去抓救援設備。

他們的身體在水中是直立的,甚至無法踢腿。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當人呈現這種溺水狀態時,大約只能夠維持20至60秒在水面上掙扎的體力

文章還提到了令人震驚的數據和事實:每一年,會有大約750名兒童在美國溺亡,其中平均375名兒童,是在父母或其他成人身邊20米範圍內溺死的。

更讓人心痛的是,這其中有10%的溺水兒童,是在成年人親眼目睹中死亡的。

成人誤以為孩子是在游泳,而根本沒有意識到事故的發生。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作者總結了幾條溺水的人會有的跡象,小暖在此分享給大家,請大家一定牢記:

●頭在水面上起起伏伏,只有嘴巴露出來;

●頭往後仰著,嘴張開;

●兩眼無神、眼神渙散,無法聚焦;

●或者眼睛緊閉;

●頭髮可能貼在額頭或眼睛上,而自己卻無動於衷;

●豎直方向上,腿部並沒有自己在動;

●他們在慌亂的喘氣,或看起來上氣不接下氣;

●試圖往一個方向遊,但無法前行;

●試圖翻轉身體,使其仰面,但無法做到;

●似乎正在攀登一個看不見的梯子。

如果你發現水中的人出現以上跡象,即便自己判斷有誤,也請一定立刻援救或者求救專業人士救援。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04

兒童溺水並不僅僅發生在大海、泳池這些常規戲水的地方。WHO曾在“Children and drowning”一文中指出,在以下這些地方都潛藏著發生溺水的危險:

●海、湖、溪

●游泳池

●井、貯水器

●水桶

●浴缸、水療(Spa)

●花園池塘

那麼,作為父母,到底應該如何做才能避免溺水悲劇的發生呢?

之前,我們曾分享過一篇美國作者Kate Lawler關於“玩水安全準則”的文章( ),其中提到了值得每一位父母謹記的規則,小暖再次將其分享給大家:

規則一:

當孩子在水中玩耍時,家長要片刻不停的盯著孩子的情況

波士頓兒童醫院的急診專家Lois Lee博士指出,即使是淺水區或者嬰兒泳池中,幼兒可以在短短的25秒內悄無聲息的溺水而亡。

沒有學過游泳的孩子在泳池或海邊湖邊玩耍時,需要家長不停的碰觸和觀察。

也就是說孩子玩水時,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至少有一個人是和孩子一起待在水裡的,並且給予孩子們百分百的關注。

如果孩子學過游泳,可以獨自遊很遠並且會漂浮,那麼就不需要時刻守在孩子身邊,但是無論他多大年紀,你都應該讓他一直在你的視線中。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規則二:

忽略你的手機

堅定地告訴自己,當你和孩子們在游泳池、海灘或湖邊時,把你的手機調成靜音,放到包裡,這樣就不會讓你分心。

如果你聽到手機有信息,然後低頭拿出手機閱讀,雖然只是短短的幾秒鐘,但已足夠讓一個孩子溺水而亡。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你不帶手機出門,最好的做法是把手機充滿電並且放在你可以及時拿到的地方,以備不時之需(同時應該記住孩子們玩水的具體地點,如果發生意外,就很容易向120報告所在位置)。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規則三:

不要依賴救生圈、充氣玩具、漂浮椅或泳池浮條

很多專家醫生表示,大多數的父母對各種漂浮設備過於信賴,但是這些設備從來都不能挽回生命。如果你的孩子不會游泳,藉助救生圈等漂浮玩具是可以的,但前提是你必須在他旁邊護著他。

唯一安全的漂浮設備是海岸警衛隊配備和許可使用的救生衣,當孩子在水中游泳感到疲憊時,給他穿上救生衣也是個不錯的主意(當然,家長要一直在水中陪著孩子)。

有一點要注意,當不使用那些漂浮玩具的時候,要把它們收在箱子或者袋子裡,漂在水面上的玩具會引誘幼兒進入水中而發生危險。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規則四:

給孩子報名參加游泳課

什麼時候開始教孩子們學游泳最合適呢?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所有4歲及以上的孩子都要上游泳課。

但是不要以為孩子學會游泳之後就可以掉以輕心,無論他們遊的有多好,只要是幼兒或者學齡前的兒童在水中玩耍時,家長都要在水邊關注和照顧他們。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規則五:

讓自己的孩子和年紀大的孩子一起玩耍

這一做法相當於給孩子一個額外的保護,專家都建議玩水的孩子們之間互相關注。

當孩子去玩水時,將一起玩耍的孩子們進行分組或搭配,並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知道和他們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在哪裡。

但是要記得,即使這樣,年長一點的孩子也不能取代家長的監督。

就像那對在青島同時溺亡的雙胞胎姐妹一樣,這一條只是作為附加保護而已。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規則六:

如果水邊人潮擁擠,需要專人來盯梢(可以是家長中的一位也可以是專業救生員)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在人多擁擠的水池邊,花錢僱傭專人來幫助看護是比較好的方式。天氣炎熱,大家都喜歡去水邊玩耍,在聚會和人多的場合,家長們很容易被分散注意力。

專家建議,做一個額外的保護措施:除了自己關注自己的孩子之外,再額外聘請一位專業的看護。如果是許多家庭聚會,那麼可以指定一位家長來照看水中游玩的孩子,每15分鐘輪流調換一次。

這個看護的唯一工作就是坐在岸邊上,照看所有的孩子。如果孩子很多,可以增加幾名看護,一部分在水裡和孩子們一起,另一部分則在岸邊觀察整場的情況。

當孩子們在泳池裡游泳或在海邊玩耍時,不要喝含酒精的飲品,等結束遊玩後再享受會更合適。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規則七:

教導孩子遵守規則

為了方便記憶,記住這五點就可以:

不在水邊跑步;不獨自潛水;不推別人入水;不拉其他人下水;沒有成年人在旁看護不下水游泳。

孩子們是唯一不可以獨自游泳的人,這一點非常重要!而且就成年人而言,獨自一人游泳也不是特別安全。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規則八:

家長學習CPR(心臟復甦術)

如果發生最壞的情況,有不幸的溺水者,那麼在等待救護車時實施心臟復甦術,可以挽救這個人的生命。

專家指出,當心跳停止時,持續向大腦供血有助於預防不良的後果。

最理想的狀態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去接受CPR的相關培訓,在社區中心、醫院、或者紅十字會等相關組織機構設立這樣的課程。

如果你沒有接受過CPR的專業訓練,那麼可以參考以下視頻進行急救。

視頻地址:https://v.qq.com/x/page/j0300vymltl.html?start=8

任何事情都可以等,唯有生命不能等。在孩子的安全問題上無小事,事故並不會因為你的一時大意繞道而行。

希望我們都能想在危險之前,希望這些血寫的警示,能住進每一個人的心中。

唯願天堂中的雙胞胎姐妹,無遇險流,彼此陪伴,得到安寧。

-END-

雙胞胎姐妹青島溺亡:別讓薄弱的安全意識,像一股險流捲走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