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三天可見」的那些人羣,到底想了些什麼

今年的時候,微信做了一個比較大的更新,在允許朋友查看朋友圈的範圍中,分成了“最近三天”、“最近半年”、“全部”這三個選項。

比較後知後覺的小編也是在這個功能上線了n久(至少過了一個月。。)之後的某一天,突然想到一位朋友曾經轉發的一篇文章可以當作素材,於是點進後顯示如下頁面:

朋友圈“三天可見”的那些人群,到底想了些什麼

這一行小字當時在我眼中就等於一條灰槓,感覺上也和被屏蔽or被刪好友沒啥區別,有點點些許的失落,於是也沒有再點開聊天框詢問那位朋友:“誒,那篇啥啥啥的文章你還存著嗎?”

目前朋友圈的設置主要分為兩大幫派:“全部可見”以及“三天可見”,而我也很少,可以說是幾乎沒有看到過設置成“半年可見”的人。

於是乎,不少“全部可見”的人群就會思忖著,那些設置成“三天可見”的人究竟是個什麼心態?

在知乎上被贊得最多的回答中寫到:

朋友圈“三天可見”的那些人群,到底想了些什麼

“讓明天好好繼續,你就不要再苦苦追問我的消息。”

頗有一股分手後為了擺脫前任的“視奸”而不得不採取措施的無奈感。

在討論“全部可見”和“三天可見”的人是咋想的之前,小編昨天正好看到一篇文章,裡面簡單地將朋友圈人群做了分析:

優秀的人都不愛發朋友圈;

設置朋友圈三天可見的人不值得交往;

愛發朋友圈的人都是熱愛生活的人;

……

這樣的分類當然不能一概而論,我見過優秀的人喜歡一天一條朋友圈來敘說身邊的精彩,也有值得交心但是隻設置三天可見的朋友,當然也有整天刷屏發朋友圈傳遞負能量逼得我拉黑的人。。

因此,發不發朋友圈、看不看朋友圈就是每個人的自由,但是這種自由同時也意味著“不自由”。

一開始的微信在我看來就是精簡般的QQ和人人,只有你(真正意義上)的朋友才會被通過好友申請,這樣比80%都是陌生人的人人,和因為各種工作、學習問題添加的QQ好友要更為純粹。

朋友圈“三天可見”的那些人群,到底想了些什麼

但是漸漸地,父母申請好友,同學申請好友,路邊的甲乙丙丁申請好友,同事申請好友,領導申請好友。。。

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碰到最多的一句話都是:“您看要不我們加下微信詳細聊一下?”

到這時候才想起來QQ的好,分組、對其隱身等功能完美地避開了各種雷區,而微信比較糟糕的分組功能就會顯得比較尷尬。

有的人發朋友圈不會過腦子,講出來的話比較憤青或者幼稚,有的人覺得“三天前的我,蠢得自己都不想承認”,有的人怕被新朋友認為“原來你以前是這樣子的人!”也有的人就是純粹地討厭被各種各樣所謂的好友從朋友圈的第一條翻到最新一條。

畢竟半年前的朋友圈突然被點了個贊,也是有點令人毛骨悚然的。

朋友圈“三天可見”的那些人群,到底想了些什麼

也許會有人發問了,那為什麼不直接刪光朋友圈從此關掉入口再也不發消息呢?非要選擇“三天可見”?

主要有三種回答。

第一,這種人很懶。用了幾年的微信,成百上千條的朋友圈,一條條刪過來沒有個把小時是根本刪不光的。

第二,這些人很矯情。這些文案都是費盡心神絞盡腦汁想出來的,這些照片也是精心挑選P了兩小時才放出來的,這些上百條的贊和回覆也是難得這麼多的,讓我就這麼把這麼一條“精華”刪除,做!不!到!但是我還要保持我的“高冷”和“神秘感”,怎麼辦呢?那就“三天可見”吧~

第三,拿非常喜歡發朋友圈還帶刷屏的那種人來舉例,他們是非常樂於將自己的生活“實時”地分享給所有人看。

沒錯,是非常非常的“實時”,就是那種前一秒剛被領導罵轉身就發了一個哭泣的表情,下一秒撿到一百塊錢就立刻發一個微笑的表情。

朋友圈“三天可見”的那些人群,到底想了些什麼

所以這樣幾乎成為“時記”形式的朋友圈,一個月下來估計就得有個幾百條。並且因為發佈的太過頻繁,也不想讓新加的好友來看自己的各種狀態的話,“三天可見”的設置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是救命稻草。

然而會有人認為,一邊朋友圈刷屏一邊又“三天可見”,這樣的人真的非常矛盾。

是的,既然你都把你的生活一點一滴都發在了朋友圈上,那麼再設置一個三天可見,就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了。

朋友圈“三天可見”的那些人群,到底想了些什麼

小編有一個好友,他的朋友圈發佈頻率很正常,不多也不少,但是第二天再看的時候他一定已經刪除狀態了,那時候微信還沒有“三天可見”的功能,於是小編特別好奇地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他說:“這就好比寫日記,我不介意別人看著我在那裡寫日記然後點評‘嗯你這字寫錯了’,但是特別反感別人來翻看我的日記。”

我想,他的這句話很好地說明了一部分人為什麼一邊熱衷刷屏,一邊又禁止別人來窺探自己的過往。

朋友圈“三天可見”的那些人群,到底想了些什麼

而那些設置成“全部可見”,歡迎從第一條翻到最後一條來了解我生活的人,對於一些不合適的狀態,基本會直接刪除,不捨得刪除的也會設置成“僅對自己可見”。

畢竟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收也收不回來,別人反正也看到了,也無所謂被更多的人看到。

更何況,那一條條朋友圈也是曾經成長的路徑,並不會因為變成了更好的自己,而會覺得過往不那麼好的自己降低了他人對我的評價。

所以說,無論是“全部可見”還是“三天可見”,都是有自己的理解和用意,我們並不需要過多的揣測,這個人會怎麼看我,那個人值不值得深交,畢竟真正的朋友不是活在你的朋友圈,而是出現你的現實生活中。

朋友圈“三天可見”的那些人群,到底想了些什麼

就像是ShinApollo長久陪伴在你身邊一樣,不管是高隱秘性的內側間,還是可以欣賞窗外景觀放鬆自己的外側間,又或者是給思想帶來無限可能的開放空間,我們都會提供給你始終如一的優質管家式服務。

不是出現在朋友圈點個讚的關係,而是實際陪伴在你左右,最給力的夥伴。

歡迎關注“ShinApollo”官方微博、微信,更多精彩內容等你來發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