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古子城

古子城即金華老城,始建於唐代,距今已1700餘年,是金華的城市之根,曾是金華的政治、文化、軍事中心。

因工作關係,我經常去金華出差,但古子城只去過兩次。工作為重嘛。兩次都住在附近的酒店,賞過這裡的夜景,第二天又要去別的地方,因此兩次都是走馬觀花地轉了一圈。尤其是第一次,一個景點也沒有進;第二次則進了八詠樓、黃賓虹故居以及金華博物館。

八詠老街

八詠老街由八詠牌坊起,至保寧門止,長約七百米,原是手工藝作坊街,現為古玩一條街。曾經因為炒作黃蠟石收藏,這裡一時間名聲大噪,客商雲集,在全國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可惜炒作的東西終究不會長久,很快這裡便生意慘淡,門可羅雀了。

老街兩邊多仿古建築,但也有幾處真正的文物。八詠樓和黃賓虹故居都在這條街上。無論白天晚上,這裡都出現了商業街少有、且不該有的寧靜。這對於像我這樣對古玩毫無興趣、純粹來遊玩的人來說倒是挺不錯的。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從保寧門到東市北街這一段的八詠路,以前叫做攔路井街。小街因井得名,井因在路中間,攔住行人去路,因而得名。可以說是互相成全了。攔路井其實只是俗名,它的大名叫“瑞安井”。明代的《金華縣誌》中記載,此處為瑞安坊,故井名為瑞安井。是一個非常吉祥的好名字。現在這口井已經不攔路,地圖上看它位於八詠路的最東邊,實際上是在飄萍路的人行道上。人行道足夠寬闊,井的存在並不影響行人走路。

金華古子城

八詠樓

八詠樓始建於南朝齊代,由時任太守沈約主持修建。原名玄暢樓,後改名元暢樓。竣工後,沈約對此樓喜愛尤加,曾多次登樓賦詩。其中有一首《登元暢樓》,並在此詩基礎上又增寫了八首詩歌,稱為《八詠》詩,是當時文壇上的長篇傑作。從唐代起,以此詩名改元暢樓為八詠樓。

八詠樓曾幾次毀於火災,又幾次重建。現存的八詠樓是清嘉慶年間重建的,並於1984年大修。現今樓上的匾額“八詠樓”三個字便是由金華籍詩人艾青題寫的。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時候是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八詠樓樓高數丈,又建在近九米高的石砌臺基上,成為當時金華城的高點之一。從這裡望向婺江,氣象萬千,氣魄非凡。引得眾多文人墨客來此登樓賦詩,其中最著名的是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寫下的《題八詠樓》。李清照用少有的豪情寫下了“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的豪邁詩句。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如今八詠樓的高度早已被眾多建築超越,但它的附近並沒有太高大的建築,尤其是朝向婺江的方向。從八詠樓望向對面的八詠公園,視野極為開闊,八詠牌坊、沈約像以及更遠處婺江對岸的金華大劇院盡收眼底。可惜由於樹木的遮擋,並不能看到婺江以及江上的橋樑。幾百年的時間滄海桑田,八詠樓離江邊越來越遠了,景緻少了當年的氣魄。

樓內有金華古城模型。古城城牆略呈橢圓形,婺江從城前流過,江上有兩座橋。城內有一座塔,應該就是萬佛塔。看得出,萬佛塔比八詠樓更高。

樓內還有李清照雕像和金華歷代名人的介紹,介紹沈約的內容較多。後面的一棟建築有書法展覽,所書內容都是歷代歌詠八詠樓的詩詞。其中就有《題八詠樓》。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黃賓虹故居

離開八詠樓,沿老街前行,便來到了黃賓虹故居。

黃賓虹祖籍安徽歙縣 ,出生於金華。是著名的畫家、學者,尤其擅長山水畫,為山水畫的一代宗師。因其在金華生活時間較短,並沒有留下多少足跡,這個故居的面積也不大,展品也不多。除了一間大堂,幾個小房間連燈都沒有開,裡面有一些書畫作品,也看不到具體內容。這裡只有一位工作人員,清閒得很,對我們幾位遊客的態度也很一般,大概是因為我們打擾了她玩手機。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保寧門

保寧門是古子城的南門,也是鼓樓,位於八詠老街和鼓樓裡的交匯處。門樓造型大氣,無論日景夜景都美觀 大方 。我來古子城僅兩次,保寧門卻走過五次之多。沿八詠老街走過來,每次見到保寧門便會轉彎,變為沿著鼓樓裡走到底,或者走進熙春巷。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鼓樓裡和熙春巷

鼓樓裡和熙春巷是古子城的兩條小巷。鼓樓裡連接八詠街和將軍路,沿途有鎮東井、太平天國侍王府等景點。將軍路的出口對面是建設中的金華三清宮景區,景區不只有三清宮,還有黃大仙殿等。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全部完工。熙春巷連接鼓樓裡和東市北街,出口處正對著萬佛塔。

兩條小巷兩邊多仿古徽派建築,粉牆黛瓦潔淨耀眼。鼓樓裡文化創意創業園和 金華 博物館就在這兩條小巷與將軍路和東市北街圍成的四方塊街區裡。

這一帶還有婺州窯陶瓷博物館、金華玉文化博物館、金華剪紙博物館、何氏三傑陳列館等景點。可惜我來的時間不好,不是太早就是太晚,總之不是沒到營業時間便是趕上午休,或者已經過了營業時間。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博物館

金華博物館展廳面積達4700平方米,館藏文物與古籍共37000餘件(套)。一個地級市的博物館能有如此規模,可見金華歷史之悠久,物產之豐富;同時也看出當地對歷史文化的重視程度。

金華博物館是一座集收藏、保護、展示、教育、研究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其展品涉及歷史、文化、民俗、自然、地理等多方面內容,可謂洋洋大觀。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一進門的大廳正中,擺放著一顆巨大的螢石球,重量達9.1噸,產自金華市武義縣。金華是國內螢石的主產地之一,大型的螢石礦床就有三處,其中武義居首。能產出這樣大的螢石也就不足為奇了。

金華古子城

金華博物館分上下兩層,共有“八婺古韻”“詩書傳家”“百工之鄉”“神奇大地”“鄉土民風”五個展廳。其中“八婺古韻”跨越上下兩層,是主展廳,展廳一樓的入口處動用光電效果,形成藍色基調,神秘感十足;特別是天花板彷彿夜空,非常漂亮。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神奇大地”展廳有恐龍骨架和模型,其中一個模型十分巨大,雖不像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大模型那樣會動,卻也栩栩如生。

“百工之鄉”展廳裡的金華火腿和金華酥餅模型簡直和真的一模一樣,讓人看著就有食慾。

“鄉土民風”展廳的內容十分豐富,尤其是年節婚嫁等方面的民俗介紹和展示較為詳細。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博物館中聲光電技術運用較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有助於遊客觀展。

不過工作日期間這裡的遊客並不多,直到中午時分才陸陸續續有更多的遊客前來。

萬佛塔

金華萬佛塔的資料很少,網上也查不到,只在金華博物館裡有很少的介紹。此塔建於北宋年間,六角形閣樓式磚木結構。塔身外壁每塊磚上都刻有如來佛像,故俗稱“萬佛塔”。1957年,萬佛塔地宮中曾出土大量文物。

金華古子城

現在的萬佛塔正在重建。去年第一次來古子城時,就曾見過沒有完工的萬佛塔,塔的形狀很漂亮,配以藍天白雲做背景,秋葉做前景,可以拍出很好的照片。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這次從金華的江南地區打車去古子城,快到達時,遠遠地看到萬佛塔矗立在前方熠熠生輝。臨近塔的地方是宏濟橋,從橋上看塔感覺極有氣勢,有大氣磅礴之感,非常壯觀。這是上次來不曾感受的。塔重建的地方不是原址,原址在現址的西邊。這個地點是水陸交匯要地,鎮以寶塔立時有安定之感。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從春熙巷方向看萬佛塔也是個不錯的角度。樸素的徽派建築與輝煌的萬佛塔相映成趣。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古子城一帶令司機師傅非常驕傲,他十分熱心地向我介紹萬佛塔,說此塔的夜景非常漂亮。於是晚上我特意騎車再次來到萬佛塔。

夜晚的萬佛塔通身亮起橘黃色的燈光,美輪美奐。從宏濟橋上看萬佛塔,塔的倒影投在婺江中,與塔相對,彷彿這裡有兩座塔,只不過一正一反。下了橋,向塔的方向騎去。塔前還有一座樓閣尚未完工,但也亮起了橘黃色的燈光,同樣是美輪美奐。可以想見,等到全部完工時,這裡將是一個出色的景點。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金華古子城

古子城還有許多名人故居、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由於時間關係我沒能一一走到。這給我以後再來金華提供了動力。另外還有一些景點正在建設中,等到工程完工,這裡可玩的去處就更多了。如果宣傳、服務等方面的工作能做好,相信這裡的人氣會越來越旺,成為 金華 旅遊的名片也不是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