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什麼時候,愛得以完成?

人們總說:“我不被愛!沒有人愛我!”

“忘掉這些說辭和想法,因為真正關鍵且重要的是 - 你愛什麼!?”

當你真正去愛的時候,愛便得到了完成 - 愛並不是一味等待,直到你得到它。

愛,讓你勇敢且無懼 - 並且,當人們帶著愛走到你身邊的時候,你並不會因為害怕而無法接納這份愛。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對於愛這個主題,真正重要的是 - 愛永遠都在,不論你是否去愛,或是你沒有得到回報。愛,本身是無私的,所以,其他人作何回應,這並不重要。

僅僅只需你基於愛的純粹覺知,它就能傳遍四方,觸及每個人。

假設一直以來你所期待的是,你付出的愛必須得到回報或互換,它就與愛沒有什麼關係,這只是你頭腦的一種想法。同樣的,你最重要的關係(人際,朋友和親人)也會變得空洞,沒有了確切根基。

如果你愛我,我才會愛你,這種觀念上的愛基於一種看似平等的基礎建立,擁有強度,數量和可持續的特徵。但要知道,一面倒的愛,比如:愛得太深,給得太多,就極有可能得到很少或者根本沒有任何回應

這就是此世界對愛的態度,卻是基於恐懼的一種結構。它持有恐懼的特徵,來自一個內心含有恐懼,而不是出於真心去愛的人。這個世界,基於環境,教育和宗教的舊有概念,其影響總是會把無條件的愛視為無能(付出卻不索取,給予也不求回報)。它們試圖告知你的每件事都與真實之愛的意義完全背離。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關於人們的親情和愛情

兩個本應相愛的人卻互為對方的威脅,婚姻的結合僅僅在父母同意的情形之下才被認為是好的。同時,被愛情迷惑的人卻並不關心他們的父母,他們想要的只是和他們所愛的人在一起。

真正處於愛,並踐行愛的人總是快樂的,卻也同時成為一個被恐懼和戰爭所統治世界的一個最大威脅。

為什麼一個處於真實之愛中的人要關心戰爭呢?他/她既圓滿又快樂,對沖突和鬥爭根本沒有興趣。只是,一個處於真實之愛中的人對於這個腐朽系統是一個極大威脅。

正是這個原因,他們身邊的人(親人或朋友)總是等著他們“回頭”,能夠“懂事”,變得“普通”。只有在這時他們才能和親朋好友重新對話,也在這時他們的行為迎合了人們的期待,符合了這個世界的要求。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一位體驗愛,踐行愛的人甚至比一位墜入愛河,處於熱戀中的人更多快樂和喜悅。所以,一位體現出愛之真諦的人會成為這個陳舊系統的威脅,問題其實十分顯然!

一位勝過並超越有條件之愛的人完全從恐懼中自由了自己,他/她不可能被任何事,任何人控制和左右。這個人是全然自由的,其他人則是假裝自己是自由的,卻與事實截然相反。否則,愛和自由的真實意義早已在課本和學校裡被廣泛教導。

成為一位體現出真實之愛的人!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成為愛,成為熱衷奉獻的人,這裡的含義是 - 確保你的愛在真心付出,且不求回報

不要給愛增加不必要的籌碼,也不要把愛變成一種交易!

付出就必須要回報,這種行為並不是愛的方式。

付出愛並非求得被愛,給予的同時也不期許回報,這會讓一個不快樂的世界重新變得幸福和喜悅。

當愛介入進來的時候,真正重要的是你自己;因為,愛源自你,起始於你,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愛,最初是光,它向外照耀和輻射,點亮世界,讓世間的美麗能讓所有人都能欣賞和體會。卻因為這個世界既已存在的態度和觀念,自私與競爭,本是光的愛被墮落成“黑洞”。

在一個物質世界,所有資源都有一定限度,平衡的付出,平衡的獲得才能保障資源後續供給,只索取卻不付出,任何資源最終都會葬送在自己手裡。從自然資源到人際關係,都有著相似的特徵,原因就是,誰都不會喜歡一個只會“索要”,卻從不“給出”的人。

愛的付出與獲得並不基於“交易”的概念,這裡可以引出古聖先賢的“捨得”一詞 - 捨棄與得到。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捨棄,是一種非索取的單向性行為,卻因為這樣一種給出的行為同時得到。捨得一詞中,舍與得是並列的,意味著,你若願捨棄,即刻也得到。這裡包含非常高深的智慧。

​“你想要什麼嗎?你想要什麼就把它給出去,在給出去的同時你就擁有了它,因為你無法給出你沒有的東西!

給出什麼,你就同時擁有了它,捨棄什麼,也同時得到!

《與神對話》中的這句話語,與古聖先賢傳承給我們的“捨得”兩字,其中蘊含的智慧是一樣的!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感恩閱讀 深深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