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爾敏漲價58倍!誰來斬斷「幕後黑手」?

馬來酸氯苯那敏,俗稱撲爾敏,是一種十分簡單、基礎的化藥原料藥品。自從這種藥品在20世紀中葉被首次合成以來,它幫助億萬鼻炎、皮膚黏膜過敏及感冒患者緩解過症狀,同時也是諸多複方藥品的組成成分,可謂藥品合成界的“宿將”。

因為專利早已過期,合成又相對簡單,這種藥品的價格一直都不是很高。在藥店裡,只要一點零錢就可以買到盒裝的撲爾敏,而在原料藥大宗交易之中,這種藥品的正常價格大概只有400元/kg。但是,最近,在國內市場上,這種藥品的價格卻在一個月內發生了令人震驚的“飛漲”,從400元/kg漲到了23300元/kg,漲幅高達58倍,一下子成了一種相當昂貴的藥品。

撲爾敏漲價58倍!誰來斬斷“幕後黑手”?

令人震驚的藥品價格上漲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在《錢江晚報》記者的追蹤之下,我們看到了事件的本質。壟斷——正是這個每個學過經濟學的人都不陌生的現象,讓藥品市場出現瞭如此異常的波動,而在背後攪動整個局勢的,是一家貪慾過剩的操盤企業。

事實上,這次涉事的撲爾敏雖然是一種常見藥品,但在國內卻只有五六家藥廠擁有生產批文。與此同時,因為利潤空間不大,擁有批文的廠家中,又只有一兩家在實際生產。在這種情況下,一家所謂的“總經銷”商看中了蘊藏在撲爾敏市場中的壟斷機會,通過包銷方式,獲取市場上全部撲爾敏的經銷權。在此之後,他們開始肆無忌憚地漲價,而不得不採購這種藥品的廠家,和最終承擔後果的消費者,則只能束手無策,叫苦連連。

撲爾敏漲價58倍!誰來斬斷“幕後黑手”?

事實上,這早已不是國內製藥市場第一次出現壟斷現象。早在幾年之前,就發生過肌苷遭遇壟斷,短時間內價格翻倍的事情。而如今,壟斷者的胃口越來越大,被壟斷的藥品種數也越來越多,已經發展到不容輕忽的地步。

對任何市場而言,壟斷的出現都是有害無益的。正因如此,全球各國才都先後出臺了嚴厲的反壟斷法,嚴懲各領域內的壟斷企業,必要時甚至會採取拆分行業巨頭的激烈手段。而在事關國計民生的製藥領域,壟斷的危害更是不可估量,因此必須嚴格防止。

撲爾敏漲價58倍!誰來斬斷“幕後黑手”?

這起撲爾敏價格瘋漲的事件,暴露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壟斷隨時可能鑽法律的空子,在任何領域生根發芽——事實上,從法律角度來看,生產撲爾敏的企業有多家,沒有人違反反壟斷法,但是,這些幕後操盤的經銷商卻利用包銷合同等手段,實現了事實上的壟斷。對於這種“看似沒有壟斷,實際上卻有壟斷”的現象,目前的法律很難直接有所作為。這就要求有關部門,想辦法在實質層面上解決現實問題,同時補上法律的“空子”。

與此同時,這起事件也從側面告誡我們,如果藥品生產審批體系過於僵化,就會導致次生式的壟斷問題。此前,正是因為擁有批文生產一些常見藥品的企業太少,才讓壟斷者輕易“狙擊”了市場。

去年12月,《原料藥、藥用輔料及藥包材與藥品製劑共同審評審批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開始公開徵求意見,其中規定原料藥不再單獨發批准文號。這意味著製劑企業可以自己找原料藥企業生產原料藥,只要質量符合標準,申請關聯審批就可以。這種政策上的變革,將有助於打擊那些投機的壟斷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