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去雪梨的話,一定去看海吧

怎麼就去了悉尼,其實就是應了一個諾。

在我去年年會結束後,有人在她下班的路上告訴我,她要移居了。我問她會去哪裡,她說沒確定呢,最後我說,無論你去哪裡,今年十一我都去找你玩兒。就這樣,我從初秋的北半球飛到了初春的南半球。

因為在悉尼的幾天都是工作日,所以只在某人家稍作停留,卻見到了在這座城市最美的一個畫面,以及安靜的時候,聽見浪潮拍打的聲音,這個最難忘的時刻。

下次去悉尼的話,一定去看海吧

說對悉尼的初印象,其實是對比了之後去到的幾個城市才形成的。

1.交通費死貴。

初到悉尼機場,坐火車到central花了18刀,雖然根本沒幾站也認了。但最後回程從機場去酒店一站,買票時發現要9刀,嚇得我跟同行的小夥伴拖著行李箱從機場走去了酒店。對,歡迎來到世界上最貴的城市。

2.基本見不到中文路標指示牌等,街上華人也不那麼多見。

初到時沒太注意,後來在凱恩斯機場看見多種語言指示牌,在墨爾本抬頭不見低頭見全是華人,才覺得悉尼可能在澳洲而言,算不上一個絕對的旅遊城市。

3.咖啡很好喝,不覺得次於墨爾本。

我喝咖啡不專業,但肯定比凱恩斯和布里斯班的好喝,四個城市之後最愛的還是悉尼Milsons Point車站的小藍杯。澳洲最著名的是flat white,據說星巴克把這叫做馥芮白。我喝latte偏多,偶爾flat white,後來也喝cappuccino,回來後居然有點留戀cappuccino,去星巴克買了一杯才發現根本不是一個味兒。當然被人鄙視了“在我看來,cappuccino已經不算是咖啡了”(我還能說什麼)。其實,可能只是因為澳洲的牛奶好喝,咖啡才好喝。

下次去悉尼的話,一定去看海吧

< 以上是結論,接下去是正文。

在悉尼似乎遊蕩得很敷衍,因為既沒去Bondi也沒去Manly,而又一次被鄙視。最後由於對大堡礁略失望,貓本布萊頓實在冷炸(但真的很美),有點後悔沒在悉尼看海。所以,如果去悉尼的話,Bondi是網紅,Manly是小夥伴私家推薦,還請別錯過。

落地悉尼後,出關各方面都很順利,所以當被問坐上火車沒時,我們已經在海德公園了。實在覺得只有我出生地這一片區域大街不帶坡,因為成長在這樣一個環境,讓我對走在街上需要爬坡這件事比較有記憶,悉尼有那麼幾個地方,是有比較大斜坡的,比如維多利亞女王大廈附近。第一天是拖著行李箱從central車站一路走去的海德公園,再到悉尼港邊的MCA café,才算歇了腳。

這一路就是悉尼最繁華的city,行色匆匆的人流,各種矗立著的高樓,跟所有去過的大城市沒啥區別。後來到餐廳點單,才發現自己的英文已經爛到讓自己無地自容(當然我沒有到拿出手機讓服務員直接input的地步,同時間在倫敦的兩位既然這麼做了,怎麼也得拉你們做墊背)。首先聽力已經退化,再加上語速一快,大概還帶口音,我原本就不太短的反射弧,真的需要反應比較久。

下次去悉尼的話,一定去看海吧

MCA café佔據著絕佳的觀景視角,坐在落地窗邊的位置,悉尼歌劇院和悉尼港大橋盡收眼底。由於天氣沒有特別好,也就沒有美到令我驚歎,但確實找不到第二家這個視角的餐廳了吧,不然小夥伴也不會在我一落地就推薦這家。餐點味道還不錯(描繪吃的東西我永遠詞窮)。

下次去悉尼的話,一定去看海吧

我們沒有真正到悉尼歌劇院,只是在對岸拍了幾張照片,在悉尼港大橋下面路過,沒有很多人,也很安靜。由於要去對岸,想著徒步悉尼港大橋,找上橋的路口找了很久,到似乎對的路口也是筋疲力盡,沒有力氣提著行李箱爬樓梯,繞了特別特別大一個圈子才坐上了車。這裡要說,悉尼的路真的不太好走,可真算不上條條道通,多的是死角。

下次去悉尼的話,一定去看海吧

到達的這一天,拖著行李箱路過了不少旅遊攻略中強烈推薦的景點,雖然沒有在任何一個點做長時間停留,但當站在海德公園的樹下,看見滿是鴿子在草地上,在到處飛,看見很多人坐著、躺著、趴著在草地上,看見老師帶著小朋友在做遊戲……我感覺得到一些本質上的不同,我在異國。

我們累得直接忽略了三個小時的時差,晚上11點(國內8點)左右就困到睡死,第二天醒來已經是悉尼時間近10點。出門上車前買了咖啡,也就是整個旅行中最愛的小藍杯。

第二天:newtown、悉尼大學、魚市場、達令港

到哪裡都熱愛找沒人的地方,newtown主街一點兒算不上安靜,人和車不少。我們是奔著iced coffee去的,喝上了才印證了那句“星冰樂是什麼鬼”。我是個特別貪涼的人,愛喝冰是本性,濃縮下面有ice cream,融合得也是很好,有苦有甜,卻一點兒也不苦不甜(我知道這個描述很奇怪,可就是這種感覺),搭配上甜品,可以稱得上美味了。所以到悉尼如果去newtown的話,一定去Campos Coffee喝一杯iced coffee吧。

下次去悉尼的話,一定去看海吧

不安靜的主街分支開的小道,完全是沒人,那一幢幢樓應該都是有人住的吧,但就是感覺蕭條,比如被樹葉蓋著的信箱,但就是喜歡啊,沒人的地方我都喜歡。小道旁邊都是塗鴉,雖然沒有貓本塗鴉街集中著看起來的震撼,也比北京798營造的塗鴉文化更文化。

下次去悉尼的話,一定去看海吧

從newtown走去悉尼大學,找不到哪個門的情況下,跟著一箇中年女老師(判斷條件是她手裡拿著書,一直打著電話)順利進入校園。悉尼大學是美的(相比墨爾本大學真的美太多),主樓這邊集中著很多人,有像我們這樣的訪客,舉著相機卡擦卡擦的,更多的是學生吧,躺在草地上睡覺的,三兩圍著聊天的,坐著看書的……每次來到校園,都會有重回校園的想法,因為想念校園時的簡單,也因為自己大學四年沒有特別精彩吧,總想填補一些遺憾。

下次去悉尼的話,一定去看海吧

對魚市場的徹底失望,就跟不喜歡國內古鎮是一個道理,商業化太嚴重。總算是見到了旅遊團,可以見到哄搶海鮮的國人,可以聽見哄抬價格的吆喝聲。我們沒有買生的海鮮去現烤,只是吃了個煮熟的拼盤,非常一般,所以不建議去。

下次去悉尼的話,一定去看海吧

到達令港時天還大亮著,然後看著它一點點被點亮。每個城市總有個看夜景的地方,在上海的外灘看陸家嘴,在香港的維多利亞港看中環,在新加坡的濱海灣看金沙酒店……看悉尼夜景,就請到達令港。

下次去悉尼的話,一定去看海吧

大概再會可期吧,也因為從不強求走遍一個目的地,所以常常在旅行中留有遺憾,卻從來不覺得遺憾。

對悉尼,肯定及不上對臺北那樣深沉地愛著,甚至因為電車而更喜歡墨爾本一點。但仍然對去悉尼看海懷著滿心期待,以及吃更多好吃的,比如肉桂蛋糕什麼的。

So,see you next time,Sydney.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