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讓城市變得「聰明」 但同時也讓環境付出代價

科技讓城市變得“聰明” 但同時也讓環境付出代價

澳大利亞政府已撥款5000萬美元用於智慧城市和郊區項目,以鼓勵"提高澳大利亞城鎮的宜居性,生產力和可持續性"的項目。

該計劃資助的一個項目是在首都地區沃登的建築和公交換乘站安裝溫度,照明和運動傳感器。這將允許能源系統自動調整使用這些空間,以減少能源使用並提高安全性。

以類似的方式,世界各國政府正在與科技公司合作,通過改造具有技術特徵的各種城市物品,使城市"更加智能"。雖然這可能使我們的城市更安全並且可能更加用戶友好,但我們不能盲目相信技術,如果沒有適當的設計,它可以摧毀並留下一個充滿垃圾的城市。

城市如何變得更聰明

"智慧城市"通常是一個模糊的術語,通常描述兩種情況之一。第一個是基於經濟,交通,人和環境的知識型城市。第二個是通過計算傳感器,數據分析和其他信息和通信技術連接和管理的城市。

第二個定義符合跨國科技公司的利益。 IBM,Serco,思科,微軟,飛利浦和谷歌都是這個市場的活躍參與者。每家公司都與世界各地的當局合作,為複雜的城市規模項目提供硬件,軟件和技術知識。

在里約熱內盧,市政府與IBM之間的合作伙伴關係創建了一個城市規模的傳感器網絡,將30個機構的數據整合到一個集中式中心。在這裡,算法和人類分析師將對其進行檢查,以幫助建模和規劃城市發展並應對緊急情況。

技術巨頭為城市提供專業知識,使其"智能",然後保持系統運行。在某些情況下,技術主導的智能城市從一開始就有所上升。通過在整體規劃和建設階段整合先進技術,韓國的松島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馬斯達爾"聰明"。

但更常見的是,現有城市都採用智能系統進行改造。例如,巴塞羅那在其現有建築和基礎設施中擁有傳感器和處理器,以監控和維護其基礎設施並規劃未來增長後,已成為世界頂級智能城市之一。

該市擁有電動汽車充電點和智能停車位。傳感器和數據驅動的灌溉系統監測和管理用水。公共交通系統在公交車站設有交互式觸摸屏,公共汽車上配有USB充電器。

智能系統的供應商為智能城市提供了許多好處,據信這些城市將帶來更加公平,高效和環境可持續的城市中心。其他倡導者聲稱智能城市更"快樂,精力充沛"。但智能城市也存在隱性成本。

聰明的缺點

網絡安全和技術道德是重要的主題。智能城市為政府,公民,設計師和安全專家提供了一個複雜的新領域。

公民空間和公共服務的私有化也是隱性成本。智能城市系統的複雜性及其對持續維護的需求可能導致長期依賴科技公司提供公共服務。

許多人認為,智能系統可以通過改進數據收集和監控以及實現實時響應來實現更好的環境效果。例如,當城市管理者需要收集或通過稅收抵免來促進回收箱,以及跟蹤運動和調整照明水平的路燈時,可以減少能源使用。

但與調查結果相反,這些研究表明,更多的信息和通信技術實際上會導致更高的能源使用。在最好的情況下,智能城市在可持續性方面最終可能會出現零和遊戲,因為它們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往往相互抵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