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3件事,讓你在秋季校招拿下阿里、騰訊 Offer!

做好3件事,讓你在秋季校招拿下阿里、騰訊 Offer!

1.

上週四中午,接到導師電話,問我能不給他帶的一個大四本科生推薦工作單位。

接到這個電話時,我腦子裡頓時閃現這樣的盛況:秋季校招。

通常,每年10月份是秋季校招正式啟動之時。幾百萬的大學生湧入社會,開始了他們人生最關鍵的征程。

雖然“就業難”、“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尤其是農村學子,讀大學是他們跳出農村走進大城市的關鍵路徑,也是他們人生的重大轉折點。

從我碩士畢業到如今,已工作6個年頭。在此之前,導師很少讓我給他帶的學生推薦工作。如今導師開了口,我想應該是有熟人託他辦的這個事。

我爽快答應下來。

當天下午,那個本科生給我打了個電話,女孩L。

那會,我正在開會,就讓她四點半左右到公司來找我,當面詳談這個事,順便把簡歷帶一份過來。

會議結束後,我在辦公室等她。差不多五點,她才過來。

我跟她聊了30分鐘,但她給我的有效信息並不多。說實在的,L對畢業找工作這件事,沒有什麼清晰的概念,更別提什麼規劃。

不過,對於L的內心訴求,我總結為兩點:

(1)不想回老家,想留在大城市。

(2)想找個好工作,不知道怎麼找。

這兩點訴求,如果拆解開來,其實是三個問題:

(1)為什麼留在大城市?

(2)什麼才是好工作?

(3)如何找到好工作?

可是,對L來說,腦子根本沒有這樣的概念。L自己都說不清楚為什麼要留在大城市,也不知道什麼樣工作才是好工作,更不知道如何找到好工作。

她所知道就是準備個簡歷,然後在網上註冊賬號海投簡歷,至於投的什麼工作也搞不清楚。

回頭想想。在此之前,他們是家中那個享受庇護卻沒有自主權的“孩子”。如今就要隻身在大城市打拼,在壓力之下憑藉自己尋找生活新的可能。

但是這種生活的可能,關鍵就看他們如何安然度過“學校與社會”場景轉換的求職階段?求職階段的表現,將對他們今後的工作和生活產生非常深刻的影響。

2.

我告訴L,要想在求職階段有個好結果,就是要解決上面這3個問題。

關於城市選擇問題,是選擇一二線城市,還是老家的三、四線城市?這個問題,很多人覺得好糾結,不知道如何選擇。

再加上近兩年,“逃離北上廣”所形成的輿論的效應,確實讓不少人人心生畏懼。

那麼,到底該如何選擇?其實,很簡單。

我只有一個標準:擇由心生。

也就是說,你的選擇,要遵循你內心真實的想法,而不是網上或那些人的意見。

在我的認知裡,年輕人就應該要經歷一番折騰。唯有折騰之後,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諦,才能真正融入現在這個複雜而又多變的社會。

緊接第2個問題,什麼才是好工作?

在大多數人眼中,BAT和華為等大企業提供的工作就是好工作。但依然有人工作1-2年就選擇從BAT或華為離職,去其他單位工作,而且待遇還不如原單位的好。

這又是為什麼?

打個比方,對甲來說,在他剛畢業前2年,A工作就是好工作。可3年之後,他發現B工作才是好工作。

這種情況說明一個事實:評價一份好工作,還需要結合時間軸去認知。也就是,在你不同人生階段,你對好工作的評價關鍵標準是不同的。

總結起來,一份好工作,可從五個維度綜合評價:薪酬、彈性時間、平穩性、成長性、環境舒適,如圖所示:

做好3件事,讓你在秋季校招拿下阿里、騰訊 Offer!

好工作評價標準的雷達圖模型

對一個人來說,不同階段,他對好工作評價的關鍵標準會不同。通常情況下,對應屆畢業生或剛入職的人來說,他們對(薪酬,成長性)這對組合的工作非常感興趣,也是他們眼中的好工作標準。

但是,真正能夠獲得這樣的工作的畢業生,其實真的不多。

而對那些擁有一定社會地方的職場人來說,(彈性時間、平穩性\環境舒適)這樣組合的工作,是他們的好工作。

所以,界定自己的好工作,關鍵在於你用什麼樣的標準進行組合,而不是以別人口中的好工作來衡量。

3.

通常,職場人可能會經歷兩套工作應聘流程:

(1)應屆畢業生+職場小白:準備簡歷—選擇目標公司—投簡歷—參加面試—面試通過—收到Offer。

(2)職場高效人士:獵頭相中—提供目標公司—選公司—參加面試—面試通過—收到Offer。

但對應屆畢業生來說,適用的是第(1)套應聘流程。這兩套應聘流程雖存在本質上的差異,但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確定目標公司。

所以,解決第3個問題關鍵就是確定你將選擇什麼性質的企業?

這裡,根據資本屬性對企業類型進行界定:機關國有(含國有控股)、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含外資控股)。

這三種類型企業在組織架構、考核考核、人才建設、企業文化以及內控流程等方面因資本主體不同而側重點不同。

對參加秋季校招的同學來說,在你選擇目標單位之前,需要對這3種類型企業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知,如圖所示:

做好3件事,讓你在秋季校招拿下阿里、騰訊 Offer!

企業認知矩陣圖

(1)機關國有:機關和國企側重於C區和D區,尤其是國有上市公司,在內控規則上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

同時,國企普遍強調企業文化。但是深層次的企業文化和體制內的潛規則都是模糊的,只存在人的心裡。

你平日所看到的標語宣傳,或者領導發言,都只是企業文化最表面上的東西。這些明面上的東西,你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

全信,會讓你極大失望;部分相信,算是給自己留點希望。

所以,當你選擇機關或國有企業時,你最先要做的就是做好因內部潛規則給你帶來的信仰衝擊。

你乾的越多,並不意味你回報越多。相反,你可能錯的越多。這其中的尺寸拿捏得靠你自己把握。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能夠認個師傅。記住,是師傅,不是導師。只有師傅才會把水面下的東西告訴你,導師做的都是陽光下的好事。

(2)外資企業:外企的組織體系非常完善,主要聚焦A區和D區,並且具有非常強的執行力。

而國企雖注重企業內控管理,但在執行力上存在“避重就輕”的行為。

所以,當你想要進入外企工作,必須嚴格遵守企業規章制度,這是體現一個人最基本的職業素養。

要知道,外企非常強調“職業化”或“職業素養”,這是一個人打造職場競爭力的關鍵指標。

(3)民營企業:大多數中小民營企業最主要特徵體現在A區和B區。只要你完成KPI,什麼都好說。至於資歷淺,只要老闆一句話,讓你上位你就上。同樣,業績完成不好,讓你下位也是分分鐘的事。

但對大型民企來說,不僅有健全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而且在企業文化上更多體現出創始人個人性格特質,最具有代表性就是華為和萬達。所以,你在決定進入這些大企業之前,就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以儘快適應企業文化。

最後強調的是,無論是應屆畢業生,還是工作1-2年的職場小白,你若想斬獲你心目中理想公司的Offer,請在行動之前做好以下3點準備:

(1)堅定去大城市折騰的信念,不折騰不成長。

(2)明確自己好工作的標準組合,去篩選和羅列相應的目標公司名單。

(3)明確自己想要進入的目標公司名單,針對其屬性提前做好相應的思想和行動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