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婦:相比於暴虐的日本人,我更恨中國人

文章故事源於真實事件。

日佔期間,有一個邊遠的鄉里有很多被日軍玷汙過的女人,她們歷經艱難活了下來,千萬沒想到的是,受盡侵略者的凌辱後,同胞們又給了她們狠狠地“一刀”。

阿開婆婆是上個世紀90年代搬到村裡來的,沒人知道她來自哪裡,她在橋邊搭了一個窩棚,這就是她的家了,她的生活也很簡單,每天用撿來的東西一點點的豐富著她的家。
慰安婦:相比於暴虐的日本人,我更恨中國人​阿婆被人所熟知大概是因為生活吧。阿婆後來每天都會拎一個籃子蹲在村裡學校的門口,她開始在這裡賣零食。學校開始還會被攆,慢慢的大家也就接受了她的存在,對小孩子來說,那個籃子有著無窮的吸引力。

於是,總喜歡穿著灰色或者藏藍色布衣褂子的阿開阿婆,日復一日蹲坐在校門口,和她的籃子一起討生活。冬天的時候,阿開婆婆喜歡在圍裙底下放個火盆子,孩子們都喜歡擠過去暖和下凍僵的小手,又一次,有個小孩腳不小心踩進了水坑,鞋襪都溼了,阿婆看見後,把人找了過去,留下她的鞋襪,烘乾以後給他送到了教室。

這只是很小的一幕,這樣暖心的情景還有很多,村學校裡的很多學生都受到過阿婆的幫助。孩子們上課的時候,阿婆喜歡拿出針線做針線活,阿婆的針線活很細,村裡的女人也經常來跟她學習針線活。就像現在學校門口的小商販一樣,阿婆以這樣的方式維持著自己的生活。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所有人都被登記,只有阿婆是一片空白,從那時起,人們越發注意阿婆的來歷。

不久後,村裡就有流言蜚語了。

有人說,阿開婆婆的丈夫當年死在了侵華日軍刀下。她以前是慰安婦,陪日本人睡過覺。孩子們都嫌丟人,不肯認她,於是她隱姓埋名四處流浪,不再提自己的過往。

慰安婦:相比於暴虐的日本人,我更恨中國人​阿開婆婆不做回應,傳言越來越離譜,

“她撇著一雙小腳走路的姿勢好奇怪,是被鬼子睡壞了噢!”村裡的一些女人,經常在阿開婆婆不遠處竊竊私語。

“阿開婆婆年輕時候是個大美人,皮膚又白又淨,一雙小腳在那個年代也是出了名的。”

“看她現在這把年紀了,梳頭還用蓖麻油呢,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當年怕是自己騷氣惹的禍。”

“就是,人家被羞辱了哪還有臉活著,她倒是活得好好的。”

“哎,聽說鬼子那貨特別大,說不定她爽著呢……”

女人們說著,笑出了聲。大家看阿開婆婆的眼神,變得“意味深長”。

阿開婆婆像什麼也沒聽見,仍不動聲色地蹲坐在校門口。阿開婆婆和她的籃子,平時是再熟悉不過的場景,現在卻變得突兀起來。人們再一次意識到,村裡多了一個外人。

從那以後,大人們疏遠她,大人們教育孩子遠離她,教育孩子說她的東西髒。
慰安婦:相比於暴虐的日本人,我更恨中國人​ 有一天,村裡一個無賴老鬼靠近她,笑嘻嘻的問道“跟鬼子做有啥不一樣”

大家漸漸忘記了,曾經有個賣零食的阿婆存在過,孩子們,也忘了那個給他們帶來快樂的籃子。

後來,阿婆在窩棚裡去世了,沒有人知道時間。還是村裡的木匠好心,造了口棺材把阿婆葬了。

再後來,才被瞭解,隔壁鄉在日佔期間,鄉里有很多女人被日本人玷汙過。

阿開婆婆是其中最長壽的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