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回聯合國時,美國爲何沒有一票否決?心有餘而力不足!

談及中國近代歷史,我相信大多數中國人內心都會泛起一股酸楚之情。從一八四零年大清國門被英帝國主義武力打開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功建立,100餘年的時間祖國和人民經歷了多少血雨腥風,才換來獨立、和平的發展。在這段歷史中,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了,中國與二戰的發起國之一日本知道現在都有一些歷史遺留問題還未解決,在二戰尾聲階段,為防止這樣災難性的世界大戰再次爆發,以美、英、中、蘇為代表的26個國家共同簽署了文件,經過幾年努力,一九四五年10月24日聯合國最終正式成立。

中國重回聯合國時,美國為何沒有一票否決?心有餘而力不足!

與我們的人大制度類似,全國人大有常委會,聯合國有安理會,它設有五大常任理事國,最初為美、中、俄、法、英。我們都知道二戰結束至新中國成立期間,中國有過三年內戰,當時中國國土上國共兩大政黨對立。其中蔣是親美政權,是當時為國際社會所承認的中國合法政府,中共所建立的無產階級政權,與彼時世界第一大國美國所建立的資產階級政權不相一致,所以當中國提出重回聯合國時,美利堅自然是拒絕的。而且我們都知道,當時美國身後是有一大批小弟追隨的,眼看自己的大哥都持反對意見,自然不會投同意票。

中國重回聯合國時,美國為何沒有一票否決?心有餘而力不足!

但我們的領導人也不是吃素的,當然能夠看透美國心裡打的小算盤。在大國外交中,利益是永久不變的,美國瞧不起我們,就也還有其他瞧不起的人,我們應該聯合起來,所以我國領導人就把目光轉向了和美國不太和睦的歐洲和非洲一些第三世界的國家。根據規定,少於1/3的國家投否定票,表示決議通過,但常任理事國可以僅投出自己一票反對票就否定掉之前的結果,那麼在關鍵時刻,並不想讓中國成功的美國為何沒有投出它至關重要的否決票呢?原因很簡單,這次投票是在聯大上進行的,而美國的這項權利只能在聯大常委會的決定中使用,所以美國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中國重回聯合國時,美國為何沒有一票否決?心有餘而力不足!

況且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美蘇兩大陣營進入冷戰階段,主要任務是在世界各國拉攏人心,搞好關係,中國與蘇聯地理位置相近,並且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呈現蒸蒸日上之勢,美國當然要考慮和中國和解,這一點從一九七二年尼克松暗中訪華也可以看出。不管怎麼說,中國能夠重回聯合國,黑人兄弟們功不可沒,我們也從未忘記他們對中國的定力相助,這些年來各項援非工程有序推進,非洲同胞對中國的慷慨相助行為也是讚不絕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