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有位閒不住的古稀老人,每天清晨自帶裝備去公園只爲做這件事

在甌北街道珠岙村,每天清晨都能看到一位老人手拿掃帚,頭戴竹帽,穿梭在村內濱水公園健身步道和周邊角落裡,掃落葉,清淤泥,沖廁所,撿垃圾,忙個不停……

他既不是公園的保潔人員,也不是村內的清潔工,就是珠岙村一名普普通通的村民。老人名叫黃臣方,年近古稀卻閒不住,拿起掃帚做起了義務保潔員。

永嘉有位閒不住的古稀老人,每天清晨自帶裝備去公園只為做這件事

永嘉有位閒不住的古稀老人,每天清晨自帶裝備去公園只為做這件事

一個多管閒事的人

走進黃臣方家的院子,猶如進入了一個小型植物園,映入眼簾近百平米的小院子裡花花草草、罈罈罐罐整齊地排列著,牡丹、菊花、蘭花,還有一些記者叫不出名字的花草透露出無限生機。

“我平常特別喜歡養一些花花草草,也很喜歡運動,現在還是經常去山上打南拳。”69歲的他看上去面色紅潤,體格壯實,提到自己的愛好,黃臣方有些滔滔不絕。他說,自小拜南拳名家周松鶴為師,開始走上習武之路,鐵砂掌和鐵頭功是他的成名絕技。3年前,在“永嘉書院”舉辦一場達人秀表演中,他表演了倒立後頭頂鐵釘以及磚打頭部,引得觀眾驚歎不已。

正是黃臣方的愛好,退休之後他不顧家人的挽留,辭別城裡的兒孫回到了家鄉珠岙村定居,從此過上了種花養草,健身打拳的悠閒生活。

去年,珠岙濱水公園竣工正式對外開放,吸引了珠岙村民及周邊的群眾上山鍛鍊,來的人多了,時常會丟下果皮塑料瓶等垃圾,再加上施工留下的水泥袋等建築垃圾,嚴重影響了公園的環境。於是,一個念頭逐漸在他心裡萌生。

“我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是把那條路上所有的垃圾都打掃乾淨。”黃臣方說,當時是農曆臘月二九,妻子跟女兒一家出國旅遊,自己思來想去,這通“胡鬧”應該不會被人知道,也省得他們擔心。於是,黃臣方瞞著所有人,偷偷幹起了自己的這份環保事業。從臘月二九到正月初十,黃臣方每天四五點就起床,帶著“自制裝備”麻袋和繩索上山。撿果皮塑料瓶、除雜草、把廢棄的水泥袋和其他垃圾用電瓶車運下山……一干就是好幾個小時,經常錯過吃飯的點。

大年三十,兒子打電話讓父親去溫州市區一起來吃年夜飯,也被黃臣方一口回絕,說自己吃過了。直到元宵過後,村裡有人將黃臣方的善舉拍照發到了微信朋友圈,家裡人這才知道此事。

永嘉有位閒不住的古稀老人,每天清晨自帶裝備去公園只為做這件事

天生的“勞碌命”

家人原本以為,黃臣方只是心血來潮,很快就會迴歸“正常”生活。誰知,這一干就停不下來了。“掃著掃著就成習慣了,每天起床之後總會拿著掃帚上山先掃一圈。”黃臣方說,每次清掃一般要花費兩個小時,如果垃圾在路外側的坡上,他還要繫上繩索爬下去撿。漸漸地家裡人也不太理解,“退休了本來要安度晚年,那麼辛苦勞心勞力圖個什麼呢?”

面對家人的疑惑,黃臣方說,他什麼也不圖,就圖個開心,自己身體硬朗。每天早上,起床洗過臉後,第一件事情就是上山掃地,有時天沒亮他就拿著掃帚出去了。他笑談,自己本來平時也要早起打拳,就把掃地當熱身吧!他們村聚集了近萬務工人員,濱水公園是村裡的門面,他有義務把它打掃乾淨,出點力不算什麼。

每次回家的時候,他渾身上下總是沾滿了泥土和垃圾,妻子“埋怨”他的衣服特別難洗,黃臣方也只是樂呵呵地笑著。老伴朱彩英多次勸說,最後,老伴讓步,支持黃臣方。“老來能力所能及的做點好事,我是支持他。現在他養成了習慣,每天不掃地晚上都睡不著覺,天生的‘勞碌命’。”朱彩英告訴記者。有了家人的支持,黃臣方的幹勁更足了。隨著山上的陳年垃圾處理完畢,他開始清理公路兩側的雜草,並用鋤頭開了一條水渠,避免下雨山水淹沒道路。接下來,他還要自掏腰包購買除草劑除草。

永嘉有位閒不住的古稀老人,每天清晨自帶裝備去公園只為做這件事

帶動村民接力愛心

“老黃,你天天這麼掃,多少錢一個月?”“吃飽了沒事幹,這就是在作秀。”“臣方,你想當官了啊!”黃臣方的義務打掃行為也曾引來質疑。有人稱讚他熱心腸,也有人質疑他作秀,甚至懷疑他是不是有利可圖,但他絲毫不放在心上。他的態度是“你說你的,我做我的,我做了好事,我心裡開心。”對黃臣方來說,看到越來越乾淨整潔的環境,就是自己最大的滿足。

既然大家都知道了,索性黃臣方大方找到珠岙村村幹部,要求把濱水公園長達2公里山路的垃圾清潔工作交給他。村支書餘章龍告訴記者,近些年來,該村外來務工人員增多,本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環境保護的意識仍舊較為薄弱,因而,村容村貌建設成為珠岙村的重點方向。每年“村晚”都會對公益村民進行表彰,湧現了一批黃臣方似的人物,如熱心環保的企業老闆吳妙樹、關注村內綠化提升的黨員徐克、清掃文化禮堂的村民周松福等等。

黃臣方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在他的影響下,上山遊玩的村民環境保護意識逐漸增強。“以前,頭一天掃完,第二天就髒了,塑料瓶、紙巾、香菸頭,啥都有,要掃很久。如今,有些熱心村民會自覺維護。”黃臣方說,最近,有兩位跟他差不多年齡的村民想要一起參與保潔。他的出現弘揚了志願精神,同時也帶動了其他村民接力愛心。

點亮大拇指

永嘉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潘益風 實習生 王伊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