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一座山,一條路,一輩子!

一座山 一條路 一輩子——新縣老黨員徐緒祥、李大華夫婦的綠意人生

文圖 信陽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 濤 楊長喜

兩個人,一座山,一條路,一輩子!

兩個人,一座山,一條路,一輩子!

2017年植樹節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造林綠化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代接著一代幹,擼起袖子加油幹。

在新縣陡山河鄉的深山裡,有一對老夫婦:徐緒祥、李大華,兩人年齡加起來超過160歲,黨齡加起來已逾120年。

39年前,他們與大山較起了勁兒,為育林,索性把家安在山腰,啃下一塊塊“硬骨頭”;

39年來,他們綠了荒山百餘畝,植下苗木10萬餘株,打造育林山路5840米,把石頭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他們橫跨靜好歲月的故事,註定將是一段流芳後世的佳話。

青蔥往事

少年到青年,軍人氣概印心間

兩個人,一座山,一條路,一輩子!

老兩口與記者分享獲得過的榮譽

兩個人,一座山,一條路,一輩子!

兩個人,一座山,一條路,一輩子!

兩個人,一座山,一條路,一輩子!

1947年3月,大別山下油菜花開,遍地金黃。陡山河鄉白沙關,望風尖、擂鼓臺二嶺夾峙,地勢險要,歷來兵家必爭。關隘的一座哨塔上,不足10歲的徐緒祥眼神堅毅。

突然,從山林中躥出一小股國民黨部隊,領頭的拉了槍栓就朝崗哨開了幾槍。徐緒祥躲避到牆腳時,子彈落在頭頂上方的牆上,幾塊被打掉的磚塊砸了下來,他當時被砸暈。

那一次,聞聲趕來的連長向民山、副排長葉道章聯合部隊重重還擊了敵人的挑釁;那一次,徐緒祥被送至就近醫療點,由一名聯絡員為他送飯療養;那一次,也給徐緒祥留下了一生無法磨滅的傷痛……

兩個人,一座山,一條路,一輩子!

少時受傷,加上常年幹活,徐緒祥的雙手變形嚴重

一雙手,六根手指嚴重性骨折錯位。“沒事的,不影響!”徐緒祥從小就沒了爹孃,一直跟著四舅在大山裡生活,四舅是名新四軍,徐緒祥打小就有種軍人氣概。

1952年,徐緒祥的四舅去世。1953年,15歲的徐緒祥參軍入伍,跟隨解放軍第五野戰軍第19兵團的一支部隊開赴朝鮮戰場。那年7月27日,沒等部隊過鴨綠江,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那以後,徐緒祥隨同部隊開進福建、浙江、安徽等地,參加了多次剿匪戰鬥。

自9歲開始,徐緒祥就開始扛槍打仗,誰曾想,退伍返鄉後,徐緒祥幹起了在大山送信的工作。其實,1957年~1958年,山區的送信工作不比在槍林彈雨中安逸。

一杆槍、兩條腿,一個裝滿書信的提包;一個人、三個鄉鎮、一走就是一天一夜……建國初期,國民黨一些殘餘部隊打散建制散入大山之中,徐緒祥只能趁夜晚送信,也不敢打手電,瞌睡了就走哪睡哪,每日步行往返郭家河、卡房、陡山河三個鄉鎮。

正是這山間的來回穿梭,徐緒祥迎來“春天”。由於每天送信返回的路上要到李大華家中的小酒館吃飯,漸漸地,李大華的母親看中了這個踏實的小夥子,便把自己的寶貝女兒介紹給他。自此,徐緒祥送信的路上有了牽掛,也被人牽掛。

鄭重立誓

拓荒造林四年不下山

兩個人,一座山,一條路,一輩子!

1958年,徐緒祥與李大華結婚了。都是共產黨員,二人有共同的信仰,有共同的理想:一定要為這生養他們的大山做點什麼,回饋讓他們相識相戀的那份恩情!

婚後,徐緒祥與李大華先後有了幾個孩子,帶孩子很累,也很幸福,但勢必得有所放棄。若不是改革開放的春風,或許徐緒祥與李大華的生活也僅停留在理想當中。

1978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實施。因為是山區,荒山多、良田少,平均每人只有半畝田地。“荒山上都是石頭,能幹啥?”許多村民打起退堂鼓。

“我們是黨員,你們不包我們包……”就這樣,在村組會上,徐緒祥與李大華決定承包村裡那137畝荒山。之後一段日子裡,看著滿山的石碴荒草,再看看一屋的孩子,徐緒祥就像手中無時無刻不握著燙手山芋。

80年代初,國家掀起了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綠色浪潮。徐緒祥與李大華看到了希望。

“沒有房,搭窩棚;沒有水,往上挑。”夫妻倆下定決心啃下這塊“硬骨頭”,挖山、育苗、栽種、除草,餓了就從口袋裡拿出饅頭啃一口,渴了就從腰裡拔出水壼喝上一口,徐緒祥楞是四年沒下山。用李大華的話說,那時候“戰天鬥地”,根本不知道白天黑夜。

山上樹高了,徐緒祥的頭髮也一天比一天少。1984年初秋,他狠下心來,東拼西湊借來了3000元錢,買了輛貨車。

從村裡到鄉里,從鄉里到縣裡,開車拉人拉貨一天可以掙四五十元錢,順便還能拉山上出產的經濟作物去集市上賣。夫婦倆將錢還清後,每年又把錢投到山上。

“你們夫妻倆到底圖個啥?”對此,一些村民很不理解。“國家倡導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我們作為黨員,就要幹這樣建設社會主義、造福子孫後代的偉大事業。”徐緒祥時常這樣回答。

徐緒祥清晰地記得,1988年,在他參加鄉里的一次學習會上,當時的鄉黨委書記吳成忠擲地有聲:“像老徐一樣栽樹,吃甜頭;不栽樹的,一定會吃苦頭!”那一天,許多以前不理解他,甚至數落他的人,都慚愧地低下頭。而他,卻在會場哭了。

初心不移

這一生的使命就是染綠荒山

兩個人,一座山,一條路,一輩子!

1989年8月,徐緒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勞動模範”稱號;今年79歲、有著60年黨齡的李大華,1992年3月獲得由全國婦女聯合會和國家林業部共同頒發的“全國三八綠色獎章”……

徐緒祥與李大華造就了山林,也因此獲得了滿滿兩抽屜榮譽證書。

不到育林區走一走,很難想象沉甸甸的榮譽背後夫妻倆的艱辛付出。

樹種不活,可以再種;路不好走,鋪路可就難了;逢雨雪天,山體滑坡,更是令他們頭疼。

不如開山吧?說得倒很輕巧,所謂開山,是依山鑿石,鋪就一條一邊是堅實石岸一邊是陡峭山崖的育林路。

幹!只因一腔沸騰的血,一顆不甘的心,還有一個未圓的夢。

沒技術,測量靠竹竿,兩邊人用眼睛瞄;沒水泥,溝壁直接糊上山石和山泥;沒工具,操起錘子鋼釺靠蠻力鑿……

修修補補20多年,苦心人,終不負,一條層層疊疊、蜿蜒而上的十餘里山路終於落成。

育林區那一路上,滿眼蒼翠映入眼簾,對面的山坡及腳下的林子都像是夫妻倆的孩子。杉樹、黃柏、杜仲、銀杏、楊樹等數十種樹木,或蒼勁挺拔,或枝葉繁茂,把這座山映襯得像一個開發多年的旅遊景點。

寒來暑往,夫妻倆對這裡的一樹一木、溝溝壑壑再熟悉不過。“這山上很難再栽下一棵大樹了……”山上已被樹木填得滿滿當當,徐緒祥一絲頭髮都沒有了,李大華頭髮也白了。

如今,老徐家四世同堂,夫妻倆欣慰之餘,懷揣更多的是對那山、那路、那樹的無限眷戀。即便時常忍受病痛,他們還是堅持每日看山護林,守著那份春華秋實。

39年風雨中並肩,他們就像兩顆天際相互依偎的星辰;

39年絕音於深山,他們也像兩粒大別山下細小的塵埃;

39年無悔人生路,他們更像不負壯志的青山和沁入心田的流水;

徐緒祥、李大華,兩個人,一座山,一條路,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