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伴肝轉移——漢鼎好醫友中美遠程會診

病史簡述

現年50歲的H先生是個生意人,平常應酬喝酒少不了。2018年3月起,H先生明顯感覺體質變差了,很容易疲憊乏力,體重較年初降了好幾斤。4月份,在家人勸說下他到醫院做了體檢,沒想到竟查出胰尾部腫瘤,並且腫瘤已侵犯周圍組織和血管,且轉移至肝臟。查血液腫瘤標誌物CA125、CA199均顯著升高。一週後,H先生在全麻下行腹腔鏡胰腺體尾部切除+脾切除+肝臟結節活檢術,病理提示胰腺中-低分化腺癌。術後H先生還接受了4個週期的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濱輔助化療,複查MRI提示肝臟病灶較前無明顯變化。對於接下來該做哪些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H先生在主診醫生陪同下,通過院內“漢鼎好醫友中美遠程會診平臺”諮詢了美國腫瘤學家的第二診療意見。

漢鼎好醫友中美遠程會診--提供“第二診療意見”

胰腺癌伴肝轉移——漢鼎好醫友中美遠程會診

出席本次視頻會診的美國醫生,是來自美國比弗利山莊癌症中心的主任醫師Dr.Michael Castro M.D.(邁克爾?卡斯特羅 博士),他被《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評選為美國頂級醫生之一,專精於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胰腺癌、肝膽腫瘤等消化系統實體腫瘤的個性化診治。視頻過程中,卡斯特羅博士進一步瞭解了H先生的近況,並就後續的檢查、治療與管理措施提出了重要的建議(摘要如下)。

診療建議

卡斯特羅博士表示,雖然H先生已經做了少數幾項癌症免疫組學評估,但還需進一步完善原發癌的全面分子檢測,包括評估腫瘤驅動基因;非整倍體的詳細分析;行RNA測序檢測基因組突變在轉錄組中表達等,從而可以進一步深入瞭解腫瘤生物學、藥物應答和耐藥機制。這樣有助於發掘額外的治療靶點,改善患者預後。

針對肝臟3個寡轉移病灶,卡斯特羅博士認為可能不同於肝臟原發腫瘤,尤其在肝細胞生長因子受體cMET基因擴增方面。因此,他建議行肝轉移灶多次針芯穿刺活檢,將獲得的組織送分子檢測;或者採用“液體活檢”評估血漿中的循環腫瘤DNA(ctDNA)。同時他也建議行FDG-PET掃描以評估腹膜後淋巴結、胸部和骨骼中潛在轉移性病灶。如果沒有發現其他轉移灶,建議針對肝臟腫瘤行局部治療,推薦採取超聲引導下經皮射頻消融(RFA)。如果將來出現其他寡轉移,可考慮使用經肝動脈釔90放射性栓塞治療(Theraspheres),或肝動脈栓塞化療術(TACE)聯合碳酸氫鈉。

在系統治療方面,由於H先生已接受“吉西他濱+白蛋白紫杉醇”化療,卡斯特羅博士建議複查系列腫瘤標誌物水平以確定該方案是否有效。如果起效,可再行6個週期化療。由於患者腫瘤突變負荷(TMB)高,因此在吉西他濱和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化療結束時,可考慮免疫治療策略(伊匹單抗+納武單抗)。另外,在獲得分子檢測結果後,可根據分子檢測KRAS和EGFR突變情況,考慮是否採取EGFR-TKI(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聯合化療的方案。

除此之外,卡斯特羅博士還針對優化腫瘤微環境、控制炎症、支持性護理、微生物群管理等方面提供了詳盡的指導建議,極具參考價值。

(備註:漢鼎好醫友中美遠程會診案例的相關治療建議,均為個案個例,不適用於該患者之外的其他人。所有的臨床治療務必遵循醫師指導。)

胰腺癌的危險因素https://www.haoeyou.com/pancreaticcanc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