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都有媽祖,在汕頭南澳有幾則關於媽祖的傳說,特別有趣

生活在北宋期間的媽祖,原名叫林默娘,福建莆田人,巡檢林願之女。

自小有特異功能,談休咎多中,善於預知海風強弱,年輕而亡,鄉人祀之,世稱“神女”。

受歷代皇帝封為“順濟”、“紹興”、“靈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妃”、“天后”等,民間俗稱之為“媽祖”。

今被譽為“海峽神女”,臺灣人民崇敬她,廟宇頗多。

南澳島上,今仍有媽祖廟逾10座,很受漁民及來島臺、港、澳、僑胞崇拜,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媽祖生”尤甚。

這裡民間流傳著不少媽祖神話。

海內外都有媽祖,在汕頭南澳有幾則關於媽祖的傳說,特別有趣

館尾媽祖佑外鄉

縣城後宅鎮金山(也稱“媽山”)北側山麓,屬館尾地界,原位於海濱,自古由漁民合資建有一座媽祖廟(今尚存)。

它背南向北,面對大陸饒平縣,左側有一嶼作門前案.故稱“案嶼”。

明朝天啟年間,饒平縣東界才子黃錦,考中舉人後,有一天,隨人泛舟遊海,從後江灣登陸南澳玩賞。

大夥聽說館尾海邊有座媽祖廟,便購粿品、香燭等物去拜謁。

黃錦與眾人來到廟中。

他擺上粿品,燒香下跪,虔誠地對媽祖祈禱說:“媽祖呀,你保佑我這次考中進士,我就購田4畝、水池1個,來奉獻謝神。”

不久,他果然考中進士,後當上朝廷尚書,世稱“黃尚書”,榮華富貴。

他決不食言,派遣屬下,攜款來島,購買了廟前約400米遠的良田4畝,並買下東側七八百米遠的三格池(後移贈下 媽祖廟),供灌田之用。

自此,那田叫“媽田”,那池叫“媽池”。

此舉轟動了南澳島。

後來,南澳有一秀才,想考舉人,見外鄉來求館尾媽祖這麼靈驗,也在考前帶物進廟求拜許願。

可是,卻連考不中。

他對媽祖失去信心,懊惱地感嘆道:“館尾媽祖佑外鄉!”

從此,“館尾媽祖佑外鄉”,成了南澳島一句俗話,流傳至今。

海內外都有媽祖,在汕頭南澳有幾則關於媽祖的傳說,特別有趣

媽祖助民打官司

100多年前的清朝期間,一個端午節上午,隆澳(後宅鎮之古稱)的館尾社(古時居民點稱為“社”)、媽祖廟社、西閣社,各派大力士,進行一年—度悼念屈原的海上划龍舟比賽。

這天,4艘形似“紅土有”船的龍舟,從案嶼的姑婆礁出發,划向後江海灘競渡。

結果,是館尾社摘取“皇冠”,宮前社獲第2名。

但是,宮前社觀眾,認為館尾社的龍舟,製造時故意減了一“路”杉,使船身輕巧,在接近後江灣淺水的浪小海區時,有利加快劃速,故贏得不光彩。

於是,雙方觀眾吵罵,繼而丟石,互有受傷。

下午,雙方主事,到設於深澳的南澳海防軍民府打官司。

館尾社漁民,到本社媽祖廟拜媽祖,祈求打贏官司。

翌日拂曉,有人在館尾通往深澳途中,後江灣畔的鹽田路爛泥溝中,發現了一隻女鞋,似是館尾媽祖穿的,覺得奇怪。

便拾鞋來廟裡,觀看媽祖的雙腳,竟然左腳無穿鞋,腳纏布還溼溼,沾有烏泥哩。

覺得此鞋應是媽祖昨夜行路去深澳勸說同知官,公正辦案,本社官司一定打贏。

近午,主事回來,果然報說打羸官司。

於是,館尾村民大擺牲禮,拜謝媽祖,同時摔杯,問媽祖是否把這隻鞋重新為她穿上。

摔不到聖盃,表示不同意。

便問是否改穿布靴,便於夜間涉過有泥濘之路,卻掉有聖盃,表示同意。

這樣,自那以來,館尾媽祖左腳穿布靴,右腳穿布鞋,與島內外所有媽祖不同。

海內外都有媽祖,在汕頭南澳有幾則關於媽祖的傳說,特別有趣

雲澳三媽祖三代人

古時,雲澳區從大陸運來一根大木柱,準備為山邊、中柱、澳前三個村的媽祖廟,各刻一尊媽祖像。

那木柱,頭大尾小,要刻成三尊像,就有大、中、小之分。究竟那座廟用大、用中、用小?

三村民眾爭執不下。

有人出主意說:“來摔杯吧。從山邊、中柱、澳前,摔杯問媽祖,誰該得頭、中、尾,就認定,不用爭執。”

大家同意。

燒香摔杯的結果,頭部屬山邊媽祖(其廟卻最小),中部屬中柱媽祖(其廟卻最大),尾部屬澳前媽祖。

因為頭部大,故刻成“硬身”,就是在木頭上不僅刻成塑像,而且刻上鳳冠、華服。

中部不大,故刻成“軟身”,就是刻成塑像,另外再披上用綢布等製成的鳳冠、華服。

尾部小,也刻成‘軟身”。

同時,把大身的山邊媽祖稱為“母親”,中身的中柱媽祖稱為“女兒”,小身的澳前媽祖稱為“孫女”。

海內外都有媽祖,在汕頭南澳有幾則關於媽祖的傳說,特別有趣

媽祖與真君的婚變

南澳島古鎮城的深澳,每逢農曆元宵遊神時,當遊至真君廟、媽祖廟前時,扛神像坐轎的人,總是不按慣例停歇,而是小跑而過,且低達真君廟前時常有小雨,說是“雨淋花粉”,而抵達媽祖廟前時常有冷風,說是“風吹須袍”。

這裡面有一個媽祖與真君的婚變神話:

有一年,同是閩南藉,住在深澳的聖女林媽祖與神醫吳真君,訂了婚約。

那年隆冬,拜堂成親之日,媽祖坐在轎裡,被扛到鎮城東門外,離城內真君廟近在咫尺時,偶然聽到一陣羊的淒厲叫聲,便叫轎伕停步,輕掀紅綢簾,往外一望,見路旁躺著一頭母羊,正在產育,下身淌血,兩眼流淚,四腳顫抖,痛苦萬狀。

此情景,使她聯想起自己成婚後,生兒育女,豈不是也要受此陣痛?

不禁心寒。

於是,打退堂鼓,命轎伕扛轎,回去離此西北五六百米遠的媽祖廟內。

那東門近側的真君廟,正張燈結綵,喜氣洋洋。

真君帝身披盛裝,耳聽送新娘的喇叭聲,越聽越近,心花怒放。

想不到樂聲驟停。

正想問個究竟,只見迎親者慌慌張張,跑進來跪地稟報道:“君王呀,大事不好了!……”把新娘變卦而去的經過講了一遍。

真君一聽,深為震驚。

派下屬前往勸說,媽祖就是執意不肯出嫁。

真君大怒,伺機報復。

真君婚事不成,鬱鬱不樂,倍感孤獨,託夢給廟祝。

廟祝想了一個辦法,找來雌雄一對龜,養在廟內作真君的後嗣。

那兩隻龜不知過了多少年,長到有鬥那麼大,繁殖下一大群子孫,平常躲在兩側天井內,只有真君在農曆三月半生日時才爬出洞。

世人視其為真君顯靈,故拜真君時必拜老龜,把真君廟也稱為“龜廟”。

話說那次婚變後,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又到了。

深澳人有一習俗,就是這天晚餐後,把當地的田心土地公媽、王爺、五福爺、城隍爺、真君、關帝、媽祖塑像與香爐,各自擺進彩轎裡,扛到金山腳下、總鎮府後的城隍廟前集中,再按上述順序,敲鑼打鼓,提燈放炮,向北沿著關帝廟、真君廟、媽祖廟、五福廟之路線遊神,至翌晨4時才結束。

這天元宵,天晴暖和。

當媽祖被扛到真君廟前時,天氣突變,下起雨來,今扛轎者掃興,只得把轎扛進廟裡避雨。

不料雨下得更大,且有雨絲打進轎中媽祖的臉。

人們不明何故。

這是真君使法下雨,想淋掉媽祖的胭脂花粉。

接著,當繼續遊神,扛真君的轎子到媽祖廟前時,忽又颳起大風,冷氣襲人。

轎伕們扛轎進廟避風,想不到風更大,吹得真君衣袍響起來,長鬚飛舞。

大夥驚奇,只得又扛出廟去。

原來,這是媽祖使法颳風,報復真君的“雨淋花粉”,來個“風吹須袍”。

越年元宵遊神,過兩廟前時,又有天氣風雨驟變。

自此,轎伕們每逢過兩廟前,都不僅不能按例歇下表演節目,也不敢進廟避風雨,而是小跑過之,沿習至今。

海內外都有媽祖,在汕頭南澳有幾則關於媽祖的傳說,特別有趣

據1990年2月,後宅鎮八旬漁翁許安,和深澳鎮65歲盧惠琴女士等口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