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如果回歸 將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

谷歌入華,其實沒那麼簡單。谷歌對於中國的風險,不僅是搜索引擎的安全隱患,還有未來科技的經濟隱患,甚至是國家安全層面的隱患。

文|胡楊

來源|智能相對論(aixdlun)

從谷歌退出中國那一天起,重返中國的“謠言”就反反覆覆傳遍。近日傳出谷歌將在中國推出符合中國法律法規的搜索引擎的消息,不過馬上被指出這只是提振市場的煙霧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谷歌將為中國地區開發新聞聚合APP的消息又不脛而走,谷歌難道真的要入華了?

谷歌如果回归 将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谷歌入華,說起來容易,其實沒那麼簡單,不然哪用等到現在!谷歌對於中國的風險,不僅是搜索引擎的安全隱患,還有未來科技的經濟隱患,甚至是國家安全層面的隱患。

數據隱私是信息戰競爭的根本 把數據安全放給外國企業用戶都不放心

首先,谷歌的生態對於中國來說存在數據資產的隱患。在谷歌生態裡,用戶的信息和行為是重要的數據來源。

搜索行為完全可以判斷出具體賬號/IP/終端設備用戶的精準畫像,可以憑藉用戶地理位置豐富地理數據,語音輸入產生的大量語音數據,地圖業務、未來的無人車項目都會獲得個人出行數據和地理信息數據。

數據本身具有豐富的價值,通過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除了可以促進技術革新之外,也可能計算出更多敏感信息。

因此,數據掌握在外國企業手中,很難讓人安心。如果外國情報部門獲取其內容,對國家和公民的安全都會造成嚴重威脅。如果由本土企業保存相關數據,並且在官方的監管之下,產生風險的概率會大大減小。

其次,內容安全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對谷歌搜索業務的忌憚也在於此。目前在國內,無論是搜索引擎還是任何內容提供平臺,實質上有三個審查階段:內容產出方自行審核,內容提供平臺事先審核(審核通過後方可發佈)或事後審核(發佈後再進行監管),以及監管部門的事後審查。

今年抖音、秒拍這種短視頻平臺屢次被約談乃至下架,其實就是意識形態的問題。如果用戶都希望從谷歌去看無法被管控的信息,實際上還是會造成風險。

谷歌如果回归 将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谷歌本來對中國國情的理解也有限,連本土企業也偶有出現審核不力的情況,要監管部門信任谷歌並非易事。

谷歌不同於必應,作為具有品牌和流量的互聯網重要入口,一旦沒有承擔起應有的平臺責任,使得內容安全出了問題,難免爆發重大輿情風險,這也是官方不希望發生的。

政企民都希望中國信息企業發展 受制於人將嚴重威脅經濟安全

除了搜索引擎,谷歌在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高端科技領域都有發展規劃,這些領域在未來經濟的發展中肯定具有非凡的地位。技術革新不僅意味著企業利潤的擴大,還意味著科技體系的躍進,甚至對一國一地區的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工業革命就是典型案例。

如此重要的核心科技,從企業到官方,都是希望能由本土企業掌握並且領先世界。即使一段時間落後,依靠龐大的國內市場也能夠與國際資本競爭。革命性的科技仍然是開啟下個時代的命門,即使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也不能放鬆警惕。

也正是因為如此,美國頻頻對華為等中國通信企業發難,5G等通信技術作為較近的未來互聯網基礎設施,也是國家角力的重要領域。因此在傳聞聯想在5G投票中曾有一次沒有為華為投票時,立馬引發輿論譁然。

對於企業來說,自己研發出新技術,能免於與國外企業的競爭,生存壓力也會小一些。本土企業同樣存在激烈競爭,人工智能和無人駕駛也並非只有百度才做。但美國在計算機、互聯網領域具有先發優勢,如同孫正義所說坐著“時間機器”的人,直接競爭如同從未來直接打擊過去,形成“降維打擊”。其他國家通往未來科技的道路就由他包辦,對於本國經濟來說很不安全。

國外搜索引擎和社交媒體的缺位讓中國互聯網企業有足夠的緩衝時間走到今天這一步,像印度、印尼、越南在一定程度上就面臨“時間機器”入侵的問題。雖然這些地方人口很多,卻成為了外國科技公司爭奪的沃土。

對於普通民眾而言,經濟安全受到威脅,自己的日常生活也會受到直接的衝擊,在重要領域支持國產也是應有之義。

人工智能是發展戰的最大戰役 由誰捍衛國防安全?

人工智能作為未來最重要的技術之一,在全世界都是相當熱門。谷歌作為研究這一技術的巨頭,具有極強的競爭力,當然也具備對很多國家和地區的AI產業構成“降維打擊”的能力。近期谷歌面臨歐盟的各種刁難,未必與此無關。

1、AI民族主義盛行 各主要國家都在打人工智能的算盤

說很多重要國家都對人工智能這些未來科技極端重視,可並不是無稽之談。按CSDN《AI 落後,國家就要捱打!》文中舉的“AI民族主義”事件的例子,2016年美國發布關於人工智能未來的報告,並投入12億美元,韓國也投入8.63億美元;2017年,美國越來越防備中國對美企業的收購和投資;2018年,收購法國AI公司需獲法政府批准,法國、英國、歐盟投入數億至數百億歐元不等,韓國投資也擴大到22億美元。

AI民族主義盛行的背景下,誰也不敢獨自奉行“國際主義”。何況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尚且受到保護主義的壓制,即便沒有這些保護主義措施,也不敢輕易放谷歌入華。

要在2030年達到AI科技世界領先水平,靠外國企業是不可能的,對此官方早有定論,“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2、曾曝出安全漏洞 能在多大程度上信任谷歌人工智能?

去年,谷歌人工智能開發工具TensorFlow被發現安全漏洞。據騰訊科技報道,利用該風險,攻擊者可以生成TensorFlow的惡意模型文件,對AI用戶進行攻擊,對使用者自身的AI應用進行竊取或篡改、破壞。這種攻擊一方面成本低,普通攻擊者就可以實施,另一方面迷惑性強,被攻擊者可能毫無防備。

谷歌如果回归 将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使用這套工具開發AI業務的不乏京東、小米等大企業,如果這樣一個漏洞不是被開發者發現並交給谷歌修復,而是暴露在黑客面前,後果不堪設想。尤其是谷歌曾與五角大樓合作,AI領域更值得為安全問題提高警惕。

現在外國政府機構聘用的黑客人員不在少數,如果我們在核心技術和基礎設施方面過於依賴外國企業,圍繞AI的網絡博弈必然會受制於人。

3、人工智能提升國防力量 肩負維護國家安全重任

人工智能對國防的意義,也決定了中國的AI產業必須掌控在自己手裡。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提出,“必須放眼全球,把人工智能發展放在國家戰略層面系統佈局、主動謀劃,牢牢把握人工智能發展新階段國際競爭的戰略主動,打造競爭新優勢、開拓發展新空間,有效保障國家安全。”

這些規劃相當於定下國內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基調,必須“以我為主”,這也是做AI的谷歌未來入華機會不大的原因。

360從美股私有化退市,也是出於安全的考慮。本身自己是做網絡安全的,在中國PC市場佔據極大份額,處於中國網絡安全考量作出這樣的決定。AI產業同樣有很強的安全屬性,即使是不用於國防的部分,也禁不起外國的折騰,保險起見,扶持中國企業是必然選擇。

谷歌的重要業務在各個方面都容易觸及到中國的安全問題,因此其入華之路註定坎坷漫長。其主打的搜索引擎由於內容原因受到懷疑,加上國內的管控也逐步走向嚴格和秩序化、常態化,意識形態問題仍不容放鬆警惕;而無人駕駛、人工智能可能在經濟和國防上存在潛在隱患,出於保護本土企業和維護國家安全的目的,谷歌也很難讓中國政府回心轉意。

所以,谷歌的入華之路只能表現在翻譯、猜畫小歌這些細枝末節上,也許推動谷歌學術入華要比盛傳的中國版搜索引擎、新聞聚合APP現實得多。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這口井,評出鹹淡,講出黑白,道出vb深淺。重點關注領域:AI+醫療、機器人、智能駕駛、AI+硬件、物聯網、AI+金融、AI+安全、AR/VR、開發者以及背後的芯片、算法、人機交互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