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落地:地铁申建门槛高了3倍,西北城市基本告别地铁

靴子落地:地铁申建门槛高了3倍,西北城市基本告别地铁

7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提高了申报建设地铁和轻轨的相关经济指标。其中,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分别由100亿元、1000亿元调整为300亿元、3000亿元市区常住人口也要求要在300万人以上。

除地铁申建门槛提高外,《意见》还要求,引导轻轨有序发展,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15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15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150万人以上。拟建地铁、轻轨线路初期客运强度分别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0.4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分别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1万人次以上。

根据每经网对新标推出前国务院已经批复的43个城市进行梳理,发现有多座城市折戟新标:

乌鲁木齐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743.8亿元,未达到3000亿元的标准。

兰州2017年GDP为2523.5亿元,未达到3000亿元的标准,并且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及市区常住人口也不符合标准。

呼和浩特2017年常住人口为311.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5.17万人,未能满足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的要求。同时,呼和浩特市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也不符合新的标准。

包头2017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7.6亿元,未能满足300亿元以上的标准。同时,包头市区常住人口也未能满足新标准。

洛阳2017年总人口710.14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219.16万,不符合新标准。

南通2017年常住人口为730.5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235.4万人,不符合新标准。

靴子落地:地铁申建门槛高了3倍,西北城市基本告别地铁

如何看待此次的国务院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新标?这点在会前小川曾多次推送进行过解读。核心点只有一个,地铁也好,轻轨也罢,彼之蜜糖,尔之砒霜。

意见中对于新建地铁的主要门槛有三点,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市区常住人口,我们逐一说上几句。

地区生产总值,对应是一座城市究竟是否真正需要地铁。地铁作为现代化城市交通的一种,其本质上是在为提升城市运营效率而存在的。当城市本身效率未达到一定规模时盲目上马地铁,可以理解为尚未会走妄图先学跑,必然会栽跟头。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对应的是一座城市究竟是否有能力修建地铁。财政收入不足城市强修地铁,无疑就像是通过较高杠杆借贷超前消费的失控者,将进一步加重城市财政系统性崩盘的压力。

市区常住人口,对应的是城市轨道交通建成后多久能够实现收支平衡。地铁造价昂贵,即使是在人口体量较大的一二线城市,目前依旧有很多尚未实现收支平衡的情况,需要地方财政每年划拨专项资金贴补。而原本市区常住人口即不足,又逢中国人口增速全面放缓和持续向一二线城市流动的背景,再叠加财政无力补贴,无疑在地铁建成后才是噩梦的真正开始。

靴子落地:地铁申建门槛高了3倍,西北城市基本告别地铁

地区生产总值3000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0亿,市区常住人口300万的门槛高吗?实话实说,并不高。我们不妨看看按照这样一个标准,哪些先前获批的城市出现了问题。

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包头、洛阳、南通。

乌市、呼市、兰州可以并列讨论,最大特点就是弱省省会,且地理位置劣势明显。从城市的发展阶段而言,以上三市准确说还处于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城市核心矛盾并不是日益迅速增长的外来人口和私人机动车保有量形成的对城市既有公共交通供给不足造成的城市运作效率矛盾,而是本市本省就业人数和薪资水平与居民需求不匹配的矛盾。

通俗点说,就是这些城市现阶段的核心要务,根本就不是把本来就紧巴巴的财政收入资金“挥霍”在修地铁上。而应扶持当地企业,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当地的医疗、教育条件,这才是把钱用在了刀刃上的做法。

大同地铁项目叫停,我个人认为可以用悬崖勒马来形容。以上这些不符合地铁建设新标的城市中,最危险的应该就要说大同。本身经济孱弱先放在一边,由于先前的城市改造行动地方债务压力已经十分巨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打算杠上加杠,无异于引火自焚。大同,应该说是躲过一劫。

而洛阳和南通的情况,其实相对好一些,本身经济情况和财政情况都还在向好的区间。市区人口体量不足,和两城的自身发展状况关联较大。两市都存在城市中心度不足,人口和产业分散性较大的情况。区别在于洛阳是所处城市发展阶段造成的城市中心解决就业能力不足,而南通则是乡镇企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造成的城市聚合度不高。

靴子落地:地铁申建门槛高了3倍,西北城市基本告别地铁

对于很多三西线城市居民,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三四线城市居民,应该很清醒地意识到一点,在错误的时机上修建地铁,对所在城市必然是弊大于利的。

原本应用于城市居民更迫切需求的城市公共资源资金被“挪用”至地铁建设,且因为财政收入本身亏空再叠加杠杆压力,势必挤压当地经济和就业良性发展。

另外,部分资质明显不合格的地方政府无比迷恋地铁建设,除了好大喜功外,根本还在于地铁修建对炒高沿线地价房价效用明显,百试百灵。在经济全面放缓,人口增发乏力或持续流出的三四线城市,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三四线城市。如果因地铁修建造成财政亏空,继而再通过大幅提高地价补亏空,所有的压力将重新返回当地居民身上,造成有债大家一起背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