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與民謠‖那些曾被過往年華哀嘆過的《禿子歌》

李樹澤/文

禿子,因為頭髮的不規則,自帶一副滑稽相。

因此,這些人常常成為“曾經被滑天下之大稽”遭調侃的對象,使得,禿子形象在民歌等戲曲舞臺上大放光彩。

1

在老北京民歌當中,關於禿子,有這麼一支民歌:

大禿子病了

二禿子瞧

三禿子買藥

四禿子熬

五禿子死了

六禿子抬

七禿子挖坑

八禿子埋

九禿子坐在地上哭起來

十禿子問他為什麼哭

九禿子說,五禿子一去不回來!

煙火與民謠‖那些曾被過往年華哀嘆過的《禿子歌》

這是至今在北京地區傳唱、而且曾經非常風行的一支民謠《十禿子歌》。圖為今人創作的l老北京街景作品。

這是至今在北京地區傳唱、而且曾經非常風行的一支民謠《十禿子歌》。

它於一波三折的哀嘆當中,唱得是自己內心的生活沉重,這一家禿子,一生一世,化作一代人仰頭望天時的情緒釋放的指代,禿子,真是禿子嗎?倒不怎麼重要了?

想想:你是不是能聽見曾經的先人們活在生活重負之下的聲聲嘆息,嘆息吧,自寬自慰,那是多大的無奈。

當然,再後來,越唱這種滋味便會越稍遜,而今天在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的嘴裡,再唱,已經純屬是調侃了。

有時候,閉上眼睛琢磨郭德綱,吃過苦的人嘴裡,唱這支歌,就不該冒出《小二姐思春》的不正經了,假如,假如,也就忒他媽不正經了。

應該有點蒼涼,算一曲哀歌吧,往回倒騰30年,有人那麼唱著,曾經哭過亦樂過。

小光棍和那些俏寡婦,真得辛酸,那是真辛酸!

有人說鄉愁,今兒鄉愁,明兒鄉愁,各級走秀一樣的鄉愁,愁尼瑪啥,你體味體味那些曾經的民謠,你還會那麼隨隨便便地鄉愁去嗎?

2

禿子禿

上腦箍

箍出油來熬豆腐

你一碗我一碗

饞的禿子白瞪眼

這也是一支在老北京地區曾經很風行、至今仍傳唱的民謠。

瞭解這支歌,你得先來了解一下“上腦箍”,這是個啥?我也懵了,好在盡在百度當中。

我看出一身的哆嗦來,上腦箍,原來“腦箍”是種刑具,很重的法外刑具。即將繩索纏於受刑人之首,並加木楔。

禿子禿,在這兒,純屬由頭,俗稱練嘴兒起由。

煙火與民謠‖那些曾被過往年華哀嘆過的《禿子歌》

瞭解這支歌,你得先來了解一下“上腦箍”,這是個啥?我也懵了,好在盡在百度當中。圖為l老北京牌樓。

我試著還原這首民謠的情形,應該是這樣:

禿子、禿子哎!給你狗日的上上腦箍啦,動彈,你動彈也白搭呀!就得箍著你,死勁地箍著你狗日的,箍出出你的油(耐性)來我好踏踏實實燉著吃這一鍋豆腐,來,哥們兒,你一碗,我一碗,就饞死你個賊兔子讓你白瞪眼。

這個禿子,是幹嘛的呢?肯定是犯事兒了,第一,有可能是個賊,小偷小摸,勞駕心裡窩著一肚子牢騷的倆撲快給逮了一宿,終於伏法,這是將這禿子送回鄉里的情形,村官兒說好歹俺村人回來了,吃一頓,於是,關門,便有了歌裡寫得事情。

再有一種可能,是這個禿子是跟人犯奸被捉後混在村裡的情形,膽子好肥,恁白花花的身子讓你個禿子睡了,就得給你狗日的來個腦箍箍,你動彈動彈,箍著你呢,白花花的豆腐,你看著吧,這是遭遇村人奚落的境地。

一首民謠,就是一臺戲呀!

還說禿子,這也是一支《禿子歌》,在北京地區至今非常流行的民謠。

3

禿子禿,蓋房屋

房屋漏,鍋裡煮著兔子肉

禿子哭,兔子看,兔子打架禿子勸。

估計當年編排到孩子們嘴裡這樣哼唱的時候,大人是不屑的,什麼,什麼呀!的確,打阜成門出城從京西山裡給四九城的運煤的“煤黑黑”們、越來越顯出大雜院敗相卻是一身骨氣的北京爺禿子,很少趕上兔子肉的飯局,大多數百分之九十九,有口嚼穀都不錯了,因此,這個屬於純粹的練嘴兒,開涮禿子、調侃生活的“窮作樂”。

煙火與民謠‖那些曾被過往年華哀嘆過的《禿子歌》

媽的,禿子!屬於溢脂性油頭主兒,金絲眼鏡那麼一架,褂、長衫那麼撩袍端帶那麼一來,洋車伕左手拿錢,

說了這麼半天,民謠、生活中,為什麼偏偏拿禿子說事兒呢?這裡面,依照當今的情形,一是有仇富的心態,這部分人大腹便便,媽的,禿子!屬於溢脂性油頭主兒,金絲眼鏡那麼一架,褂、長衫那麼撩袍端帶那麼一來,洋車伕左手拿錢,右手抄車杆的工夫,內心止不住會不祝福了,衝著前邊趾高氣昂的影子,姥姥!於是,編排上了。

再有一類,屬於貧民中的“捏軟柿子”心態,鳥叫第一聲起炕下地,365天到除夕夜12點進家還是沒有交差的、沒幹到停當,半輩子這樣,夢著好日子,夢著女人的身子,夢著說媳婦兒,結果光桿兒,實際上這類人十七八就已經禿了,曬禿了,還有就是常年盔甲之下,都是非自然禿,說到這兒明白了吧,曬禿的農人、褲襠裡掖著腦袋的底層軍人,他們,常常一群混不出嚼穀的人。

4

好了,我說最後一支禿子的民謠《十禿子歌》,來自陝西涇陽一帶。

一禿子難過二禿子慌

三禿子擔水熬米湯

四禿子抬材叫陰陽

五禿子打墓挖圪啷

六禿子抬

七禿子埋

八禿子哭得圪呆呆

九禿子還要穿白鞋

十禿子從涇陽縣裡沒回來。

煙火與民謠‖那些曾被過往年華哀嘆過的《禿子歌》

一樣的情形,卻多了不少生動的鄉土、人情風韻

也是很慌兮,苦寒兮兮的日子,家裡一群“禿子兒”發送“禿子爹”的情形,與北京民謠《十禿子歌》相比,一樣的情形,卻多了不少生動的鄉土、人情風韻,卻又徒生鬧劇一樣的荒誕,因此,這支源自陝西涇縣的《十禿子歌》更顯其調侃性與鄉土詼諧,這是它與北京民謠《十禿子歌》所不同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