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歌王:只因敬畏音樂

第三季《跨界歌王》在感動與幸福中落下帷幕,三個多月的翹首以盼,三個多月的經典循環,三個多月的人來人往,認識了許許多多不一樣的他們:吳秀波、劉愷威、徐靜蕾、寧靜、王凱等等。正如劉愷威所言,

演員可以躲在角色後面,歌手可以躲在歌曲背後,唯獨真人秀節目,你必須袒露在大眾眼前。

跨界歌王:只因敬畏音樂

所以通過這個屏幕,我們看到原來才女徐靜蕾也有不自信與嬌羞的時候,原來劉愷威是那麼地內心情感豐富而不善於表達,原來吳秀波不僅戲兒拍得好,創作歌詞還如此充滿詩意,更有美麗大方的寧靜姐原來還依然保有少女的羞羞噠噠,甚是動人。

但無論是緊張,羞澀,或是活躍,淡定,千姿百態都是同一份情感的表達:敬畏音樂。

跨界歌王:只因敬畏音樂

跨界歌王:只因敬畏音樂

因為敬畏,才會緊張。

第一期時譚維維評價老徐:緊張說明不麻木。來到跨界歌王舞臺的明星,他們都是來自各行各業的佼佼者,可以說,他們對各類綜藝節目的演出都已老辣,駕輕就熟了,這樣的一個唱歌比賽完全可以當做一個真人秀來露露臉,賺賺人氣,何必如此費心費力。

可是並非如此,才女老徐第一場比賽過度緊張而中途卡殼,真性情寧靜一改往日真人秀中的直言不諱,快人快語的形象,從參賽的第一期至總決賽總是如少女般地嬌羞,縱使她的每一場演出評委們都給予了非常高讚賞,她空靈的嗓音和獨特的中音區更是獲得極少夸人的李健老師的肯定,但她依然會自然地低下頭,不由自主地泛起紅暈表示非常不好意思。

沒有敬畏,就沒有新人的勤懇,謙遜的姿態和在乎的神情。

因為敬畏,才會膽怯。

獨特的嘶啞聲線和款款醉人的神情是劉愷威的標籤,每一首港樂都帶我們回到80,90年代港樂最鼎盛的時期,四大天王,張國榮,譚詠麟等每一首經典的粵語都勾起我們一段段青蔥年少瘋狂追樂的記憶。

跨界歌王:只因敬畏音樂

劉凱威說,我偶像有兩位,一個是張學友,一個是張國榮,在這個舞臺上他唱了許多首張學友的歌,但唯獨沒有唱一首哥哥的歌,而在總決賽的最後一首歌,他想完全撒開歡兒,大膽地唱一首哥哥經典的《追》。一開始我們認為劉愷威是膽怯的,因為哥哥的歌並不好演繹所以選擇不唱。其實不是,他是因為敬畏,敬畏這個舞臺如同他敬畏已逝的張國榮先生,不敢輕易嘗試而破壞了經典。這也正如劉愷威的性情,外表內斂而內心細膩,因為他敬畏一切他所尊敬的,音樂,偶像,演戲……只有心存敬畏者方可全身心投入,最終收穫莫大的幸福。我想總決賽上吳秀波對他的告白一定源於他的品性感動了這位歷經滄桑閱遍千萬人的波叔。

跨界歌王:只因敬畏音樂

因為敬畏,才會突破。

跨界歌王其實就是一個圓夢的舞臺。許許多多在各自領悟獨領風騷的明星卻總想站上一個真正屬於自己歌唱的舞臺,不同於KTV,不同於各類頒獎活動的嘉賓表演,而是真正從歌唱技巧來評判自己水平的競技場。

所以王凱說我來這裡是來圓夢的,他在初中的同學錄夢想一欄寫的是我要當一名著名的歌手。他在這個舞臺上儘量的嘗試各種不同的曲風,更有總決賽上那首讓評委驚訝的《等待》,一首評判是否能成為真正歌手的大歌。

跨界歌王:只因敬畏音樂

舞臺太珍貴,我只能抓住一切機會嘗試。我想這應該是王凱內心的獨白和突破自我的動力。只因太在乎,太珍惜,才能如此無畏。

吳秀波說我是來放飛自我的,從藝之路對於已過半個世紀的吳秀波而言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在沒有成為一名出色的演員之前,他當過歌手,是殘酷的現實讓他不得不放棄了心中一直熱愛的音樂,所以來這裡,想撒歡兒地玩一把,彷彿回到從前和音樂玩耍的快樂時光。所以,我們看到了越來越灑脫的波叔,越來越放的開自我的吳秀波,最後一場總決賽,粉色的外衣,粉色的笑臉,給人以粉粉的青春感。譚維維以一個小迷妹的姿態這樣評價:這首歌我第一次聽,你是唯一的版本。

跨界歌王:只因敬畏音樂

用音樂打開自我,讓音樂找回自我,這是吳秀波在這個舞臺的突破,只因敬畏音樂,感恩音樂。

然而,這場美妙的視覺盛宴終究結束了,感動我的不是每一首經典被如何演戲地完美,而是每一個原本和唱歌毫不相干的人在不斷地突破自我,重獲成長與蛻變。這是音樂的魔力,更是人的強大。

因為敬畏,所以緊張不安,所以膽怯猶豫,所以勇敢突破。願這舞臺上的每一位歌者都將曾經的緊張,膽怯和勇敢裝入行囊,揹著她走向人生的每一站旅程。

跨界歌王:只因敬畏音樂

彌足珍貴!感謝音樂,感謝跨界。

最後改編一段我特別喜愛的文案:

歸零,關掉燈光,琴鍵,歌唱,此刻,過去的100多天將被丟失,或曾迷航,曾遺憾,曾開懷,曾發光,都將和今夜的萬水千山一起封藏。

照例地擁抱、道別,拳拳離愁,銜枚疾走,在劇烈的愛恨中,感恩這一場偶遇。也許,所有的不完美才是對的,人生中最大的遺憾不是錯,而是錯過。謝謝音樂和跨界歌手,給了我們一整個夏天的重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