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三日隨想

明代竟陵派領袖鍾惺曾雲:“山水者,有待而名勝者也。曰事,曰詩,曰文,之三者,山水之眼也”。山川風物因名人而勝,因名篇而傳。我對鄱陽湖的想象,早在歷朝歷代的詩人對它的反覆歌詠和讚歎中形成了一個如夢如幻的立體畫面。然而,現代社會人類對於自然的征伐,讓許多本已脆弱的原生態環境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鄱陽湖是否面目全非,不復舊觀?我不知道這趟鄱陽湖之行,會不會給自己的記憶增添些許不一樣的色彩。

   車行了一里又一里,漸行漸近的時候,我感受到越來越清新的空氣鋪面而來,這個時候,我已經毫不懷疑,鄱陽湖不僅沒有遭到破壞,而是變的更宜人了,當我置身於鄱陽湖溼地公園這座天然氧吧的時候,好像完全失去了所有的重量,輕如羽毛,身體從內到外、五臟六腑,全都被清新溫潤的空氣洗滌一新。在這個由300多種鳥類、200多種植物組成的完整生物鏈的世外桃源,我貪婪地呼吸著無限的氧氣,企圖讓自己真的羽化成仙。

鄱陽湖三日隨想

在那個溫和潤澤的冬季,我與鄱陽湖的溼地無限親近,頃刻之間就墜入那浩蕩的柔波之中不能自拔了。我真的萬萬沒有想到,在這婉約纖細的江南,居然會有如此博大幽深的景緻。當鄱陽湖的上空掛起一輪江南的月,橫無際涯的溼地公園飄蕩出豪放的情懷。這時,滿湖的蘆葦、荻、荷都睡了,我乘一條划船在其中緩緩而行,隨風搖曳的草木傳來的聲音便輕輕地撩起我的鄉愁。當清晨的一輪紅日從東邊冉冉升起時,我的烏蓬船已經淹沒在這青春的海洋裡了。

   十月的鄱陽湖湖泊星羅棋佈,草洲溼地碧綠一片,相映生輝;魚蝦螺蚌豐富,水草野花飄香。有水光粼粼,有蔥綠幽深,在一片寧靜中,隱藏著的是森羅萬象的生物世界。千百湖泊裡盛放著植物生靈的青春,這浩蕩盎然的青春,由清水烘托,與藍天相擁,無邊無際。微風過處一片綠波盪漾;柔弱金黃的荻杆、雪白純潔的荻花在陽光、綠海的襯映下搖曳成了自然美的使者,成片的蘆葦像水草綠洲上天然的屏障,粉白的葦穗像北方的蒲公英,漫天飄絮,似雲似雪,為茫茫綠洲草原披上了一層最朦朧的詩意;早起的白鶴,白鸛,白天鵝也知道享受清晨的鄱陽湖,隨心所欲地在花紅水綠之間遊戲,高興時便發出一串串婉轉動聽的歌唱。它們把自己變成了生態國度裡一群多情的王子。似乎,這群北方的鳥也貪戀起江南的溫情來。

鄱陽湖三日隨想

在這裡,不論是隨風搖曳的蘆葦和荻花、展翅群飛的鶴鸛鵝、以至水底和灘上穿梭不絕的小生物,都彷彿告訴我們,如此和諧的場域永遠充盈勃發著澎湃的生機。鄱陽湖在至大至美的景象中已經成為一個美的生命意象,它是一隻最大的天鵝,那60公里狹長的湖,是天鵝頎長修美的頸,鵝嘴在湖口有力地銜住長江,那北起松門山、南抵波陽、縱橫五六十公里的湖面,是天鵝健美的身軀。我從它休憩的姿態中,看到了飽滿、精緻和活力,從它平和沉穩的表情上,讀出了溫柔、多情和恬淡。

   在這豐沛的草木水澤間,我猛然發現,鄱陽湖的美,鄱陽湖的神奇,已經不需要我這個外人手中的筆來抒寫,因為在我之前的幾千年間,都有名人大家來寫過。“一帆風力如飛疾,千里湖光似掌平。”這種浩蕩和美麗的形容是多麼貼切和簡潔;“茫茫彭蠡青無地,白浪捲風溼天際。”描寫出了何等雄偉氣魄的壯觀景色啊!“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日,落時不見湖邊草。”在不知名詩人這樣吟唱中,湖沼地中萬鳥飛騰的壯觀景象又在我的腦中栩栩如生起來。

   萬幸在鄱陽湖的枯水季節來到這裡,讓我體會到了一望無際的精美絕倫與柔情似水,然而又遺憾的是錯失了盛水期那猶如野馬奔騰般的澎湃浪湧與豪情萬丈。鄱陽湖在不經意間,已經兼容了南北的婉約與豪放。它一陣子奔放,一陣子柔情,一會高亢悲壯,一會低吟淺唱,雖然亦剛亦柔,變化莫測,但都生機盎然,這才是鄱陽湖美的全部。

   從生態澤國回到現代都市,那仿古牌樓、現代建築融合組成的建築群正嫋嫋婷婷地倚立在水鄉澤國那溫柔的懷裡,到處是茶店、酒樓、地攤、百貨,歷經了多少年,浮樑的茶葉、景德鎮的瓷器、乃至本地的棉花、大米、大豆、芝麻都曾經在某個街角弄口出現,那些拖著長辮的,穿著長衫的,打著領帶的,他們魚貫而入,來到這個地方,又在另一個時空裡消失。最初或許僅僅是因為生存,後來變成為了祭奠曾經的生存。這就是市井之地孕育出來的文化。一個餛飩擔,也包含了面料肉餡、鍋桶匙碗、油鹽醬醋、小灶柴火等各種所需物件。酶豆腐、炒田螺、燈芯糕、牛皮糖薯幹這些如今依舊隨處可尋的吃食裡,得到的僅僅是對美味的回憶。

鄱陽湖三日隨想

走在街道上,聽到左近傳來一支莫名的漁歌聲,在韻律節奏的鼓聲中,我聽到了婉轉有情,聽到了奔放有力,似乎青瓦飛簷之間也厚厚地落滿了一層歌聲的訴說。我敢斷言這正是千萬年來鄱陽湖文化的魂。正是鄱陽湖的婉約與豪放,給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水患、潤澤,千百年來,人們從而頑強的鬥爭與生存,婉轉的柔情與愛戀,才能在現代化建設的浪潮中,有大勇力大懷抱大智慧,這樣的文化精神就像湖泊裡的水生植物莖蔓無數,順著湖水流淌了千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