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突厥國與突厥人

看到資治通鑑對突厥的記載,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

突厥首次在資治通鑑中出現是545年,“魏(西魏)丞相泰遣酒泉胡安諾盤陀始通使於突厥。”據史書記載,突厥世代居住在金山(阿爾泰山)之南,“為柔然鐵工”,因金山形似兜鍪(dōu móu,即頭盔),在當地語中稱頭盔為“突厥”,這是突厥一詞的來歷。

552年,突厥土門(姓阿史那)襲擊柔然,土門自稱伊利可汗(伊利在突厥語中為從屬、聯盟的意思),555年柔然滅亡,突厥統一漠北,建立突厥汗國,突厥的大幕從此拉開。此後突厥汗國分裂成東突厥汗國和西突厥汗國,7世紀時先後為唐朝所滅。而東突厥復國後形成的後突厥汗國也在8世紀為回紇滅亡。其實這都是狹義上的“突厥”,僅指以突厥命名的政權,是國家的概念。廣義上的突厥則體現在語言上,現代突厥人有以下幾個集團:

1.原始突厥人西遷中亞後,遊牧突厥人很少跟波斯人混血,主體還保留原始突厥人血統,還是蒙古利亞類型的人種,比如: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等民族。

2.原始突厥人西遷中亞後混入波斯語諸民族的白種血統,農耕突厥人演變成歐亞混血的人種,比如:烏茲別克人,土庫曼人,維吾爾人等。

3.歐亞混血人種的中亞伊斯蘭化突厥人繼續西遷,西遷至高加索以西的歐亞混血突厥人混入了亞美尼亞人,希臘人血統,演變成白種人南歐型人種,比如:土耳其人,阿塞拜疆人等。

4.歐亞混血人種和蒙古利亞人種的中亞伊斯蘭化的突厥人繼續北移,進入斯拉夫人的東歐,演變成東歐韃靼民族。韃靼人有兩個人種:斯拉夫人種的韃靼斯坦人,伏爾加韃靼人。歐亞混血人種的克里米亞韃靼人,西西伯利亞韃靼人。

5.突厥西遷後的留守突厥人,即後世的蒙古人。

史書中記載的少數民族非常多,比如匈奴、東胡、羯、氐、羌、鮮卑、柔然、突厥、蒙古、契丹等。由於長期以來的漢族意識,很多人認為這些少數民族都是不同的民族,但從歷史事實和分子遺傳學角度看,這些民族屬於同種同源,民族名稱只是個政權稱呼,這在語言學和分子遺傳學中都可以獲得證明注。作為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下、處於不同時代的人而言,多個不同的民族在邏輯上也是不通的。

匈奴是這些少數民族的共同祖先。突厥屬於北匈奴人,突厥帝國建立後才誕生了突厥民族,蒙古屬於突厥,蒙古帝國建立後,才誕生了蒙古民族,這是基本的歷史事實。與中國史書描述不同的是,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紇、蒙古類似於一個國家的不同朝代,與夏商周、秦漢晉、隋、宋、明的傳承並無區別。

在漢族意識的影響下,我們往往認為唐朝是漢人建立的,而且經常與漢朝相提並論,所謂“漢唐盛世”。但實際上唐朝皇室是純種突厥人,屬於阿爾泰遊牧民族,在基因上並沒有漢族成分,而且歷史記載李淵、李世民都會突厥語,所以唐朝史中有大量突厥等少數民族的記載,唐朝因此而顯得非常開放。

實際上,經歷五胡亂華、南北朝與五代十國,漢民族早已和北方少數民族融合在一起,特意區分民族並無意義。從歷史角度看,沒有誰的血統更高貴。

注:2006年,在法國遺傳學家ChristineKeyser-Tracqui的名為"Population origins in Mongolia: genetic structure analysis of ancient and modern DNA"的研究當中,用2300年前的古匈奴貴族屍體與現在蒙古地區的蒙古人群體,以及現代安納托利亞的土耳其人群體進行的Y染色體、線粒體、常染色體脫氧核糖核酸分析。結果表明,古匈奴和當代蒙古人為延續世系,而現代土耳其人與蒙古人更多的是文化和語言學上的交流而非基因上的交流。

2007年的另一項名為"Genetic analyses on the affinities between TuobaXianbei and Xiongnu populations"的研究中,遺傳學者用拓拔鮮卑的mtDNA與匈奴進行對比,結果兩者高度吻合,證明匈奴與鮮卑的基因傳承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