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龍潭,讓我們虛度一段光陰

来龙潭,让我们虚度一段光阴

來龍潭,讓我們虛度一段光陰

龍潭鄉,依傍在天柱山的後山,汽車離開宜城進入潛山境內,在距離潛山市區20公里的一個岔口,我們進入鄉間小路,從這裡通往龍潭。

来龙潭,让我们虚度一段光阴

鄉間水泥鋪就的小路窄而蜿蜒,道路兩房是人家,由於正值假期,許多屋外停了各地牌照的車輛,現在村村通,外在打工的鄉親也逐漸富裕,每逢節假日想念最多的去處就是回家,那是世間最美的風景。

来龙潭,让我们虚度一段光阴

百年楓樹在村頭站立成一道歡迎的風景線,狗兒散歡地跟在主人的後面,鄰家的幾個少女趁著放假聚在門前,似在說著彼此的情愫,紅暈泛起,悄然飛上臉頰。

来龙潭,让我们虚度一段光阴

車子一直向山內延伸,空氣明顯越來越好,搖下車窗,清風拂面,頓時神情清爽,空氣中瀰漫著鄉村泥土特有的味道,都市鋼筋混泥土的心漸漸鬆軟,在我們的心房呈放鬆的姿態。春末夏初交替之際,很多自然景物在季節前華麗轉身,油菜地褪去一襲金黃,等待收穫;麥田似愣頭青的小夥子,正在竭力生長,等待黃袍加身;很多應季的蔬菜不約而同地到來,熱鬧了整個田頭;

来龙潭,让我们虚度一段光阴

路邊的一顆野生櫻桃樹,紅通通的掛滿枝頭,引起了我們全車人的歡呼,熱情的鄉親爬上枝頭,摘下一大串熟透的果子,洗,自然不必,在這裡,連放在衣服上蹭一下都省了,迫不及待地丟進嘴裡,酸酸甜甜,想起了小時候男孩們敏捷地上樹,坐在樹上邊摘邊吃,還故意嘴巴吧唧聲老大,樹下是仰著脖子,不斷地吞嚥口水,巴巴等待的女孩;路邊遇見棉棒加工廠,趁人不備,同行的女伴們每人抓起一把,圍聚在一起,重溫小時候玩得最歡的的挑棒棒冰棍的遊戲,吵吵嚷嚷,玩得不亦樂乎。時光倒流,恍然如昨。

来龙潭,让我们虚度一段光阴

越往上進入龍潭的深處,水泥路消失在盡頭,密集的農戶在我們身後漸漸遠去,取而代之的高山,竹林,河流、小橋,我們棄車步行,登高遠眺,天柱山峰與龍潭咫尺距離,正值黃金假期,無論怎麼想象前山天柱的熱鬧和遊客如織都不為過,但是這後山,這龍潭,卻是一片靜美和安然,如深閨中柔美的女子,不施粉黛,素顏朝天。在崎嶇的山路上慢慢行,細細看,沿途隨處可見的翠竹,竹枝和竹杆勻稱、挺拔,修長,亭亭玉立,婀娜多姿;順著竹子的長勢向下望,竹子從山下最深處拔地而起,直衝雲霄,竹葉如纖纖玉指,一襲綠衫包裹,那種融融的綠,綠的蔥蘢,綠得飽滿。搖曳生姿,透過陽光,竹葉縫隙陽光折射成五彩斑斕的顏色,像碩大的萬花筒,隨風來回轉動。

来龙潭,让我们虚度一段光阴来龙潭,让我们虚度一段光阴

一路走來,竹子從未離開我們的視線。撫摸路邊的竹子,手感光滑涼潤,竹節處細細絨絨,竹子的紋路清晰可見,一陣風吹過,竹林沙沙作響,竹香蓋過泥土,清香撲鼻。沿石階而上,兩旁竹子密密匝匝,竹林深處,愈發幽深迷離,喧譁浮躁似乎從未來過這裡,只有我們的笑聲在竹海中迴盪,快樂在竹葉間縈繞,隨性相互拍照,哪裡還顧得上大師們教的光影,速度和構圖,我喜歡的就是最好的。索性赤足在竹林間漫步,溫涼的感覺讓初見竹海的興奮慢慢消停,浮躁慢慢沉澱,大腦空靈,恍若處在一個清修的空間裡,靜以修身,此乃天賜。朋友素裙、禮帽、披肩,在竹林間看得出神,《十面埋伏》中,也是這樣一片無邊的竹海,如環似陣,浩渺蒼茫處,華仔在子怡額前深情一吻;金城武拉著子怡一路飛奔,一陣風來,竹海琴音,似情如竹,蕩氣迴腸,原來大導演張藝謀也迷戀竹海,而我來這裡,在龍潭,是為尋找我心中的那一片竹海。

来龙潭,让我们虚度一段光阴

拾徑而上,聽見潺潺水聲,緊走兩步,見林間小溪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瀲灩,如同少女的明眸,顧盼流轉,溪澗怪石叢生,溪水在岩石上縱身跳躍,飛濺出或大或小的浪花,小草,藻類植物奮力在石頭的夾縫中探出身體,點綴過於清秀的溪石,憑添一抹綠,景色亮了起來。

来龙潭,让我们虚度一段光阴

順著山路上山去尋找瀑布的最高處,上山的路並不好走,腳深深淺淺踩在鬆軟的土地上,繞石、踩竹、涉水,愈往上,路愈發的艱難,最美的風景總在最險處,最美的風景是我們執著的追求,終於,我們看見瀑布的真顏,百米的落差,寬大的水幅,順著岩石一路向下傾瀉,彙集到腳下的水潭,慢慢溫順下來,在潭間緩緩流動。我們忘卻了來時的艱辛,不停地歡呼雀躍,沸騰了龍潭。掬一捧甘泉滋潤心田,絲絲甘甜,心如林間的花兒舒展。

来龙潭,让我们虚度一段光阴

來龍潭,讓我們虛度一段光陰(下)

《潛山.龍潭》

来龙潭,让我们虚度一段光阴

來到楊家老屋,正值中午時分,五月的陽光有些烈,在老屋的門前,兩個老人靜靜地坐著,看我們來,不驚不擾,任由我們隨便走,到處看。祠堂始建於清初,經過兩次修葺,抬梁式磚木結構,斑駁得能見木頭紋理的老門和鏽跡斑斑的門環依舊能見當年的精美,從前的門是風景,窗是風景,連門上的鎖都是風景,鑰匙精美有樣子,一把老鎖,精緻古雅,鎖住了一段歲月的靜好。

来龙潭,让我们虚度一段光阴

老屋三進兩廂,現在還住著五戶人家。踏進老屋,感覺陰涼了很多,隨手推開一扇門,一陣吱吱呀呀,跨門檻進去,便見一灶臺,由於年久,又沒有瓷磚鋪面,盡失明亮之色,卻收拾的井井有條,牆面上的草帽、杆稱、大盤籮篩都是最樸實的農家生活,主人不在,回頭卻見二進的門檻上有兩個小女孩在玩著我們小時候拍手的遊戲,想著靠近,卻見兩個小女孩一對眼神,起身跑開,我尾隨進了一間臥室卻不見人影,正欲轉身,身後傳來格格的笑聲,小女孩們從床底鑽出來衝著我笑,背後的小手裡多了一隻紙折的千紙鶴,是對我們百里之外尋來表示驚喜和問候。

来龙潭,让我们虚度一段光阴

坐在百年的戲樓的看臺中央,抬頭仰望,明明空無一人卻感覺無比的歡騰,無數鳳冠霞帔,長袖當舞在我眼前,歲月是一首不老的歌,雖已塵封卻無比鮮活,不經意與現代撞了個滿懷,總會憶起當年的好。

来龙潭,让我们虚度一段光阴

大山深處的人總是很淳樸, 主人熱情好客,土灶火焰塞得正旺,映紅主人喜悅熱情的臉龐,歡迎著我們遠道而來的客人。趁著主人在忙活,我們屋前院後到處溜達,窗外院庭內竹子隨處可見,竹葉隨風或瑟瑟作響或悠然飄落,無論哪一種形式都搖曳生姿。屋外轉角處是青石臺階,一直延伸到田地,門前一顆大樹和藤蔓纏繞,藤蔓倚樹攀爬,沿樹枝往上,在最高處垂吊下來與石階似觸非觸,惹得我們在此暫時收起本性,裝腔作勢來一段文藝風,喜歡這種帶點歲月滄桑和纏綿的味道,不薄也不厚,正好經得起我們把玩。

来龙潭,让我们虚度一段光阴

門外的車鳴讓我們不由自主地回望,只見好長的一根竹子,這是要把竹子做菜?我們詫異地瞪大眼睛。主人並不理會我們,拿來一個鋸子,我們更是驚訝,只見來人將竹子打橫,鋸子在竹子上來回拉動,這時才開口向我們解釋:這是這裡的特產—竹酒,選用原始深山毛竹,將純糧優質63℃原酒用高壓微創的技術手段,注入幼竹竹胎內,伴隨竹子自然生長,上吸天然氧吧,下引地下泉水,飽吸竹子精華,經過兩到三年,才能自然釀造成竹酒,成品的竹酒度數在38℃—45℃不等,酒色從白色透明變成晶瑩淡黃,酒的烈性也因與竹子精華融合而改變,竹酒性涼,入口甘爽,舒適清雅,沁人心脾。

来龙潭,让我们虚度一段光阴

山裡人總是輕易就能做一桌可口的菜餚,沒有開席的客套,隨意落座輕鬆吃,一邊喝著竹酒,一邊聊著關於龍潭的故事,端酒品茗,在這天柱的後花園恣意揮霍一段美好時光。

来龙潭,让我们虚度一段光阴

入夜,整個龍潭明顯涼了很多,車子盤旋上山,送我們來到上峰禪林借宿。第一次夜宿寺廟,心中還是充滿敬畏,看見師父,趕忙雙手合十,連稱打擾。師父倒是隨和,笑著舉手合十回禮,引我們一行來到房間。撩開竹簾,打開門,我心一下子與寺廟親近很多,不大的房間,三張床,床品清一色淡藍格子,厚實鬆軟,還有陽光的味道,每張床的旁邊都有一張小木桌,方便我們擺放用品,一盞節能燈懸掛房頂中央,陳設簡單、整潔、素雅、簡樸。許是這寺廟地勢太高,推開窗戶,星星點點,彷彿觸手可及,周圍一片寂靜,偶爾有蟲鳴竹林的聲音。

来龙潭,让我们虚度一段光阴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李白的《夜宿山寺》說得就是這樣的場景吧?晨起,推門信步下樓,習慣早起的師父已經準備好了豐富的早餐,等著我們一道用餐。九道小菜做得精緻,就著稀飯和烙餅,向來喜用寺廟的飯菜,不知不覺也就多用了些。用齋飯,聽梵音,聞檀香,看喜鵲豋簷,陪師父在門前的水池捶打洗衣,一聲聲棒槌捶打衣服也嘣嘣嘣敲擊心靈。從佛前走過,與佛對視,世界在塵世之外,我只聽得見內心的我。臨走的時候,師父拿出親自手工炒作的山茶,讓我們每人泡上一杯,嘗一口,清苦卻隱隱有甘甜,像修行的人,苦其心志,生清淨心。車子漸行漸遠,回望廟宇,飛簷翹角的後面是高山,廟裡有佛,便高出了大廈,也無畏高山了。

来龙潭,让我们虚度一段光阴

穿越龍潭,縱情竹林,尋找瀑布,逛祠堂,聽老戲,品竹酒,暫時告別都市的喧囂,躲進這寧靜的龍潭去虛度一段光陰。虛度,不是荒廢,是對緊繃的都市生活的一種調適。如果你也容許自己虛度一段光陰,那麼,龍潭是不錯的選擇。

圖文 \ 塔影橫江 陶紅

来龙潭,让我们虚度一段光阴

✬旅遊 攝影 攻略✬

来龙潭,让我们虚度一段光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