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有希望改變歷史的太平天國,爲何會失敗?悲劇系自己「作死」

太平天國轟轟烈烈的造反活動受到除清廷外所有進步人士的積極評價。太平軍起事於金田,建都於天京。前後14年,規模空前絕後,造成的破壞也是史無前例。這次起義與歷朝歷代都有所不同,因為洪秀全起事之初的理念就非常先進,什麼有田同耕地,有錢同花。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前期創業起步,大家齊心協力,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建立天京後,苦日子已經過去,大好的未來正在展望,於是,順其自然的,領導階層也開始了作死之旅。

本來有希望改變歷史的太平天國,為何會失敗?悲劇系自己“作死”

可能每個政權剛剛建立都有這毛病,奮鬥時怎麼的都好,一到了分權力果果的時候就開始自相殘殺,而且一個比一個下手狠。關鍵是太平天國還沒成功呢,大清國還在統治大半個中國呢。這邊已經提前預熱了。可謂革命還未成功,同黨已起內訌。上帝的傻兒子洪秀全越來越看楊秀清不順眼,天王權力日漸式微,就剩下一副神聖的外殼了,東王卻隱隱有超然其上的趨勢。

本來有希望改變歷史的太平天國,為何會失敗?悲劇系自己“作死”

有一次,東王楊秀清假託自己是天父下凡,將天父之子,天王洪秀全結結實實的杖打一頓。從此威風日盛,不知道收斂。洪秀全有苦說不出,自己是至高無上的天王沒錯,但是楊秀清自稱的是你爸爸。怎樣?父親打兒子,揍你沒商量。而楊秀清是洪秀全自起兵時一手提拔起來的。東西南北翼諸王皆被東王楊秀清節制,這樣不合理的初始設置註定了他們二人日後的對立。

本來有希望改變歷史的太平天國,為何會失敗?悲劇系自己“作死”

1856年,楊秀清會同石達開麾下眾將順江而下,接連攻破清廷雄兵守衛的江南,江北大營。總督向榮兵敗自盡,周圍城鎮望風歸降。楊秀清一時志滿意得,已經絲毫不把天王放在眼裡。仗著兵權在手,以為萬無一失。豈不知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結局就是為他量身定做。

本來有希望改變歷史的太平天國,為何會失敗?悲劇系自己“作死”

7月,已經賞無可賞,賜無可賜的楊秀清,遭到洪秀全授意的韋昌輝等王的聯合絞殺,楊秀清所屬的本部兵馬二萬餘人一夜之間全部被滅。富麗堂皇的東王府以後只能用籠養亡魂了。楊秀清的春秋大夢忽然覺醒,但是為時已晚。估計回金田燒炭是他死前最真實的理想。

本來有希望改變歷史的太平天國,為何會失敗?悲劇系自己“作死”

這時的太平天國從兵強馬壯到陡然生變,短短几日,天京城內人心惶惶。這時候,翼王石達開聞訊回京,對這種大敵未破,先起內訌的做法非常不滿。責備了一通韋昌輝。韋昌輝以滅楊功臣自居,已成了楊秀清第二,焉能聽的下去?反而伺機準備連翼王一起收拾。石達開不願意刀兵相見,率領本部人馬出走。

本來有希望改變歷史的太平天國,為何會失敗?悲劇系自己“作死”

別看翼王年輕,那確是真英雄,大丈夫。不但行軍打仗在行,武術造詣也頗為神勇,而且太平軍上下一致擁戴。石達開出走不是懼怕韋昌輝,而是實在不願意看到本集團的利益受損。不然十個韋昌輝也不是對手。但是韋昌輝不這麼認為,已經殺紅眼的韋屠夫將魔爪伸向翼王的家眷,可憐留守天京的石家老幼盡被屠戮。這樣不分青紅皂白的血腥暴力徹底喪失了軍心。數萬精銳兵馬拋棄天京的混亂,投奔出走的石達開。天京城內的可用力量大損,更為重要的是人心以亂。東王北王相繼被戮,最有才能的年輕翼王出走,天王老東西驕奢淫逸,越老越腐敗。上層統治的自取滅亡早已成為大眾認知。剩下的抵抗已經是最後絕望的掙扎。

本來有希望改變歷史的太平天國,為何會失敗?悲劇系自己“作死”

總有人說,如果太平天國有很大希望成功改變歷史,然後我國就會提前進入資本主義時代。小編表示不服,太平天國不失敗?怎麼可能不失敗?試想一下,即使成功建國。皇帝老人家昏聵腐敗,娶得媳婦一千多號。手下的大臣除了翼王,和幾個後起之秀外,全都手握兵權瞪著眼睛做空夢。一心想著取代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就是例子,別說這幫瘋子不會成功,就算成功了,也只能造成更大的災難。石達開十個腦袋都不夠給他們陪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