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萬人被騙150億,非法集資案爲何屢屢得手?

最近,非法集資騙局接連曝光。前有善林金融600億龐氏騙局

曝光,後有一樁金額高達185億6785萬多元的詐騙案敗露。

5月3日,備受公眾關注的“易乾系”集資詐騙案,在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南京市秦淮區人民法院分別公開開庭審理。

近10萬人被騙150億,非法集資案為何屢屢得手?

非法集資案形勢嚴峻

本起詐騙案的主人公於2013年成立“易乾寧”公司,不到3年的時間,共向95067人非法吸收資金共185億6785萬6千4百元。

經審計,截止目前,仍有74億4865萬1千9百元非法集資款沒有兌付。

據相關媒體報道,“易乾寧”公司採用僱傭他人向社會不特定公眾發放宣傳單等方式進行虛假宣傳;使用重複配置轉讓債權列表等欺騙方式,以支付5%-14.9%不等的利息向社會不特定公眾非法集資。

近10萬人被騙150億,非法集資案為何屢屢得手?

事實上,這樣的模式相當傳統,與文章開頭提到的善林金融集資手法如出一轍。

筆者瞭解到,善林金融也是通過廣告宣傳、電話推銷及群眾口口相傳等方式,以允諾年化收益5.4%至15%不等的高額利息為餌,向社會不特定公眾銷售所謂的“鑫月盈”、“鑫季豐”、“鑫年豐”、“政信通”等債權轉讓理財產品。

近10萬人被騙150億,非法集資案為何屢屢得手?

然而,恰恰是如此簡單的手段,竟然就讓老百姓深陷其中。案件曝光後,仍有不少投資者執迷不悟,為公司打氣。

另外,據聯席會議辦公室統計,2017年全國新發涉嫌非法集資案件5052起,涉案金額1795.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8%、28.5%,2018年1-3月,新發非法集資案件1037起,涉案金額269億元。

可見,非法集資案形勢十分嚴峻。

有什麼共性呢?

為了避免更多的民眾被騙,筆者整理了不靠譜投資品的共性?不外乎以下幾點:

1. 承諾固定收益

首先,承諾固定收益、保本收益是違反我國有關監管規定的。近日,央行、證監會等4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新規明確了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

很多老百姓都是銀行理財的“忠實粉絲”,主要原因就是保本保收益。而資管新規實施後,銀行理財不再允許保本保收益。因此,各位以後碰到有機構宣傳說自家理財產品保本保收益,就要小心了。

此外,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此前也提醒廣大投資者,聽到“保本、高收益”這個說法要舉報,因為保本就不可能高收益,這樣的說法屬於金融欺詐。

2. 收益率偏高

越不靠譜的投資品,收益越是高的驚人。上述曝光的兩起非法集資案承諾的收益遠超過市場的平均水平。

據如是金融研究院統計,以股票為例,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近10年的年化收益率均在5%-6%之間,包含上證市場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的藍籌股的上證50年化收益率也僅為7.19%。但股票資產近250周波動率均在20%以上,風險遠遠高於債券、商品等資產。

近10萬人被騙150億,非法集資案為何屢屢得手?

3.其他綜合

遇到諸如不辦理企業工商註冊的理財項目一定要謹慎。而且,很多非法集資公司喜歡以“扶貧”“慈善”“互助”等為幌子,招攬群眾。另外,就是“投資”“理財”公司、網站及服務器在境外的,並且要求以現金方式或向個人賬戶、境外賬戶繳納投資款的。

總的來說,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當你以為躺著就能賺錢的時候,你的錢袋子就危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