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滿分學霸自述:如何從怕物理到高考滿分!

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一篇學霸小哥哥寫的高考物理滿分經驗,相信能幫後進同學找回自信,實現逆襲!

學霸秘籍

高考物理滿分學霸自述:如何從怕物理到高考滿分!

一說到物理,很多同學都會認為很難,並將其列為自己的弱科或者其中之一。其實,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在物理學科上你有最大的提分空間。

也有人會嘆息:說的輕巧,做起來談何容易?的確,任何提高或者進步都依賴於一個人的努力,但我想證實的是:物理滿分不只是個遙遠而美麗的夢!

同你們中的一些人一樣,對物理我也從害怕開始,因為它並非我的強項,而且作為女生,還額外承受著一種潛意識裡的壓力,致使前半個高三我的物理一直在低谷徘徊,一百分的試卷經常得八十多分,這一度使我很害怕。高考物理要佔到理綜試卷的120分,拿這樣的成績去迎接高考結果肯定會以失敗告終的,這就是 6-1=0理論。

於是我開始“惡補”物理,高三的一輪複習我感覺有些吃力,因為以前留下了太多的知識死角,我甚至連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區別都搞不清楚。在這樣薄弱的物理基礎上,我付出了比別人多許多的努力,最後終於拿到了高考物理的滿分。可以說,除了物理,沒有哪一科可以更好的見證我的高三。

但並不是每個人的付出和回報總成正比,這裡面有很多規律可循,我只介紹幾種比較使用且有效的。

要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關鍵在於有一個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我認為,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包括四個主要環節:預習、聽課、複習、做題。

高考物理滿分學霸自述:如何從怕物理到高考滿分!

下面分別介紹一下這幾個環節。

▐ 首先要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

通過預習,可以抓住本節的難點,從而在上課聽講時“有的放矢”,主動地獲取知識,而且通過預習,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這也正是學習物理的目的之一。

學物理不僅在於學習物理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掌握物理的這一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預習並不是簡單地看看書就完了,而是應當認真閱讀課本,反覆琢磨每一句話,仔細推敲各個物理定律,直到弄懂為止。實在不懂的,應當做好標記,這正是你上課聽講的重點。因此通過有目的地預習,可以變被動為主動,為牢固掌握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聽課是學習的最關鍵環節。

▐ 聽課時,一是要注意教師強調的重點

這往往是各類考試的主要目標;其次要注意預習時標記的不懂之處。當教師講到該處時,一定要仔細聽,積極思考,一般來說是會明白的。如果實在還不懂,則不要思考過多而耽誤聽課,可以等課後再向教師請教。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上課除了認真聽講外,還要記好筆記。因為筆記往往是教師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下來的重點和難點的條理化、具體化,凝聚著教師的心血。此外,記好筆記,也便於複習時抓住重點。

▐ 聽完課後,及時回顧

大腦中的知識點就像一個個漂亮的珍珠散落在地,必須通過“複習”這根線,把它們連成一串美麗的項鍊。複習時應當對照筆記上的重點,預習時的難點來仔細咀嚼課本,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定律應牢記在心。

複習時就不能像預習時那樣只侷限於本節,因為物理學中有許多規律是相似的,許多概念、定律都有著內在的聯繫,例如物體在重力場和電場中的運動,萬有引力定律和庫侖定律的平方反比性,波動和振動的聯繫與區別等等。這就要求我們在複習中要注意前後聯繫與溝通,從而更好地掌握它們的性質。

▐ 複習完後,再加鞏固

複習完了,並不是大功告成,你現在只是知道了物理定律,但它在具體情況下如何運用,運用時有何技巧,還有任何一個物理定律都有它的適用範圍。超過這個範圍,該定律可能就不成立了,就要用更精確的理論來代替它。這些你可能並不知道或不熟悉,這就得通過做題來鞏固所學知識,運用物理定律解決實際問題,在做題中積累經驗,熟才能生巧。

我並不主張搞題海戰術,而是應當少而精,多做幾種不同類型的題。每次做題前要先認真審題,分清題型,從而找到適合於某類題型的通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高考物理滿分學霸自述:如何從怕物理到高考滿分!

▐ 總之

預習是做一個準備,聽課是獲取知識點,複習則是將知識點聯成線,做題是進一步把線復連成網,從而使知識融匯貫通。

只有把握好學習的四個環節,才能在學習中得心應手,取得優異的成績。

有人曾說,優秀的物理學家同時也是數學家。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物理中有許多知識是需要嚴謹的數學來推理驗證的。

要做一定數量的習題。我不提倡題海戰術,但做一定數量的習題對學好物理大有好處。多做習題不是重複上十幾遍地做幾道題,而是從題的本身發掘它的內涵,充分理解題所描述的物理環境是和什麼定理、定律有關,應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解決。

高考物理滿分學霸自述:如何從怕物理到高考滿分!

解決物理問題的最好的方法是運用能量的觀點(包括動量觀點),因為自然界中幾乎全部的物理現象都與能量或動量有關,用能量或動量的觀點來解決物理習題會比其它方法簡捷一些。

但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不能一味地追求能量或動量,能有什麼方法解題就用什麼方法,這樣可能會省很多時間的。

另外注重空間想像能力的培養。分析一種運動,有時要藉助圖形。但圖形是死的,而且一些複雜運動根本無法用圖形表示。這就需要在頭腦中建立起物理情景,讓物體“動”起來。這時,如果你已將所有的條件都加到了情景之中,第一感覺往往是正確的。培養空間想像能力,首先應從立體幾何開始,首先考慮角度變換,再逐步發展為圖形的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