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河記憶館: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傳習熱

“這是我們的‘工分手冊’,在70年代,每個人都要參加集體勞動,通過勞動掙工分的方式養家餬口,勞動是最光榮的……”8月3日上午,一場精彩的文明傳習講堂在崖頭街道沽河社區記憶館舉行,78歲的民俗收藏家戴玉山給10多名社區協管員、樓長和青少年上了生動的一課。

沽河記憶館: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傳習熱

沽河記憶館: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傳習熱

榮成市紮實開展新時代文明傳習工作,健全組織架構、構築傳習陣地和發展傳習隊伍。沽河社區依託已有資源,打造紅色基因傳習基地和傳統民俗及非遺傳習基地。

沽河記憶館: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傳習熱

沽河記憶館: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傳習熱

沽河社區居民戴玉山是家喻戶曉榮成近現代文物收藏者,他收集了抗戰時期的書籍、報刊、圖片、信件及各種實物等數萬件,民俗物品數千件,大量的珍貴實物記錄了膠東地區的紅色歷史、海洋文化和傳統民俗文化,對於教育廣大市民、傳承文明,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都具有現實的意義。

沽河記憶館: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傳習熱

沽河記憶館: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傳習熱

“這是我們的彭調大鼓來歷。”在介紹一份盲文資料時,戴玉山聲情並茂地講述了膠東大鼓盲藝人彭潤之的愛國英雄事蹟。彭潤之不僅是一位出色的藝人,也是一位傑出的愛國者。抗戰爆發後,他將榮成"盲人三皇會"這一傳統行會組織改組成"榮成縣三皇抗日救國會",並親任會長,組織40多位盲人,利用大鼓書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由於出色的工作業績,彭潤之被譽為榮成抗戰史上的三大傳奇人物之一。聽到了這些,大家無不感慨鼓掌,原來身邊的黎明村就有這樣的英雄和精彩故事。

沽河記憶館: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傳習熱

沽河記憶館: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傳習熱

記者看到,沽河記憶館的展品目前還不是很多,但是品類比較豐富,有各類抗戰時期的書籍、文件,自行車證等如今看不到的證件,還有根雕作品,有手藝人在現場免費傳授大家設計和製作根雕。所有的展品都蘊含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和鮮明的地域特色,貼近實際、貼近生活。

戴玉山告訴記者,這裡的民俗物品還沒有擺放完,他還會再充實這裡的藏品。其中石島黨支部和成山黨支部的會議通知、交納黨費的單據、各界抗日救國會的書籍,每一個藏品背後都有榮成人艱苦卓絕鬥爭的歷史故事。

沽河記憶館: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傳習熱

沽河社區黨總支書記姜麗告訴記者,目前記憶館的物品還在繼續完善,下一步沽河社區還將安排更多的人走進記憶館,並通過巡迴宣講的方式把我們身邊的民俗及紅色文化帶出社區,推向學校,推向全社會,讓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新時代鮮活起來代代相傳,讓文明在社區深入實踐下去。

--- END ---

威海晚報記者 劉新剛

通訊員 曲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