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魚弟」自殺,一時「網紅」何以沒有改變他的命運

一家之言

8月3日晚7點,蘇州市立醫院東區衝進來兩個神色匆忙的赤膊少年,醫生一問才知,其中一個男孩與家人發生爭執後,竟然一氣之下服用了劇毒農藥百草枯。更令大家意外的是,這名男孩就是幾年前爆紅網絡的“殺魚弟”孟凡森。2010年底,一段視頻在網上風傳,視頻中,一名小男孩在自家魚攤上手持菜刀,熟練地將一條條魚開腸破肚。純熟的殺魚技巧,倔強犀利的眼神,網友戲稱他為“殺魚弟”。

“殺魚弟”是山東蒼山縣蘭陵鎮人,自幼隨父母一起到蘇州打工。9歲便因輟學“殺魚”而成網紅,今年也就17歲。這是他的父母沒有履行《義務教育法》規定的監護人責任,以及採取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而沒有被追究責任,包括連批評教育也沒有,所有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導致了今天悲劇的發生。

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我國必須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要求家長必須履行監護人責任,讓孩子完成義務教育。同時,在家庭教育中,不能體罰、家暴孩子,要嚴肅追究不履行監護人職責的監護人的責任,直至剝奪不合格監護人的監護資格,這該成為全社會共識。

據報道,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原本輟學的“殺魚弟”也曾重回課堂,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可鄰居告訴記者,沒過多久,因為跟不上學校節奏,小孟的父親又讓孩子回來殺魚了。問題來了。對於輟學的學生,地方政府應該依法責成其監護人送孩子進學校接受義務教育,這不需要好心人的幫助。因此,需要追問當時有關部門是否批評教育其父母必須送孩子接受義務教育。

為何孩子上學後又輟學,難道教育部門和學校視而不見?即便是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流入地政府教育部門也有責任給孩子提供義務教育,而不能縱容其輟學、失學。這是對學生不負責,也是對社會不負責。適齡兒童不完成義務教育,將影響他們融入社會,也會成為社會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一些地方出現新的讀書無用論,在網絡上,也出現支持貧困地區、貧困家庭兒童早輟學打工賺錢的觀點。理由是,讀完初中,還是一樣要打工,讀書沒有意義。其實,當年與“殺魚弟”一起走紅的還有合肥的“燒烤弟”,也是輟學打工,沒有完成義務教育。

輟學的惡果,已經在“殺魚弟”身上顯現無疑。據報道,“殺魚弟”輟學回家後,封閉的圈子,幾乎沒什麼朋友可以溝通。到了青春叛逆期,“殺魚弟”和父母間的爭吵越來越多,進而演變成如今的尷尬境地。

通過這起事件,我國社會應該深刻認識到,輟學對未成年孩子的傷害不是一件小事,全社會應該形成合力,降低我國農村學生的輟學率。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3.8%。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切實降低農村學生輟學率,成為發展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

最新消息顯示,“殺魚弟”經醫院搶救已移至普通病房。但他帶有悲劇色彩的人生髮展軌跡,警示我國落實《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還任重道遠。讓適齡孩童都回到校園,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不再有輟學的“殺魚弟”、“燒烤弟”,這是發展現代教育的底線目標。

□熊丙奇(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