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是百姓?百姓是什麼意思?

中國現在早已不是貴族的社會,但貴族在中國並未磨滅!

在中國,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家族標誌。《說文解字》中言“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從女,從生,生亦聲。”《白虎通德論》言“姓者,生也,人稟天氣所以生者也。”訓詁學家段玉裁注“姓”字時說:神農母居姜水,黃帝母居姬水,舜母居姚虛,因以為姓。故從女生。

什麼樣的人是百姓?百姓是什麼意思?

可見姓是中國古人為明確血緣而發明。它可以明確一個姓的血統、與其它姓的親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族徽”。它的產生起到了“別婚姻”,“明世系”、“別種族”,大致在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時期就有了。

後代的學者為考校中國古代比較原始的姓氏有多少,曾從很古的古籍中整理出八十餘個姓,著名的思想家章太炎在各類古文獻中整理出52個姓。但姓的數量必然不止這些,歷史中必然會湮滅許多姓。這些姓多帶女字旁,標明濃厚的母系氏族色彩。

什麼樣的人是百姓?百姓是什麼意思?

後來的姓數量多到用百姓統稱,而有姓的一般不是一般人。姓在當時生產力十分有限的年代中是貴族身份的象徵,有姓的是貴族。在戰國之前百姓是對貴族的統稱,戰國之後漸成平民的通稱。

《中國官制大辭典》講:西周統治者繼承商代的制度,利用家族公社的軀殼來組織周部族,同姓構成宗族,婚姻關係產生姻族。不同的族姓都由族長控制,他們成了百姓的代表,故以百姓指不同族姓的族長。

這些族長有的成為官吏,所以百姓一詞有時也指百官。比如國語·周語中富辰曰:“百姓兆民”。有注:“百姓百官也;官有世功,受氏姓也”。而兆民則是平民。這裡是運用了漢語詞語相對的對舉。

戰國時期地主階級成長,取代世系的領主階級,沒落的領主階級落位成平民。同時戰爭也使一些國家滅亡,該國後人有以國為姓成為普通人,這也是姓的來源渠道之一。

什麼樣的人是百姓?百姓是什麼意思?

與百姓有相同遭遇的還有黎民一詞,黎民有一種說法曾是戰俘。當年炎黃大戰蚩尤的九黎族,抓住的戰俘成了奴隸,奴隸後來也有成平民。當然也有另兩說。一是蔡沈集傳: “黎,黑也。民首皆黑,故曰‘黎民’。”二是鄭玄箋:“黎,眾也。”

總之,擁有高貴象徵的百姓失去地位,成為平民也有的東西。

今天的社會往昔的百姓不見,有的則是今天的百姓;今天的百姓則成為了社會的動力,真正的貴族。

提問:你還知道哪些姓氏的來源,發表在評論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