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用什麼辦法讓世界油價下跌的?

kbnol


原油作為戰略性物質,影響其價格的因素有很多。美國作為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和出口國之一,油價對其經濟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1、美元。美元與原油牢牢地綁在一起,因此油價的漲跌對美國的影響非常大。三次石油危機可以解釋這一點。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引發了1973-1975的經濟危機,危機中美國工業生產下降了14%;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美國工業生產下降了11.8%,失業率最高達9.2%;

1990年,第三次石油危機爆發,美國經濟再次受挫,美元持續下跌。

三次石油危機期間,油價都出現了暴漲,而美元指數暴跌。因此原油和美元基本是呈負相關的(理論上是,但實際在2016年10月,原油價格的上漲會推高美國通脹預期及長期利率,因而提振美元)。美元貶值,原油上漲;美元升值,原油下跌。

因此,美國想要控制原油,把握好美元匯率就是了。而操縱美元匯率的手法就很微妙了,比如調整利率,加息使得全球資本回流美國,一旦美元走強,其他國貨幣相對貶值,包括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就會下跌。

此外還有供需關係,這是所有商品價格變動的規律,原油也不例外。然而原油上漲之後,勢必會讓進口國向產油國施壓復產,產量一旦上升,油價又再次下跌。

2、原油期貨。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市場需求是100噸原油,而美國得知OPEC未來會產油90噸,市場供應不足,原油預期會漲價。於是美國這時便拋售手中原油期貨,相當於向國際市場“投放”了原油,流通原油增加,進而達到讓油價下降的目的。

相反也是一樣,大舉買入原油期貨。因為大資金的入場往往創造額外的原油需求預期,進而抬升原油價格。據《華盛頓郵報》08年8月的報道,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ET)調查指出,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81%的原油合約是金融公司在進行投機。截至08年7月底,4家掉期交易商持有所有NYMEX未平倉石油合約的三分之一。通過掉期進行的投資從03年的130億美元迅速膨脹至08年的2600億美元。

3、原油替代品。美國一直在大力開發頁岩油,作為原油的替代品。2007年-2015年美國頁岩氣產量逐年上升:

美國頁岩油產量大增搶佔了原油市場份額,加上先進的工藝和低廉的成本,而OPEC也希望通過增產打壓油價拖垮美國頁岩油,進而雙重因素整個拉低了原油市場的價格。


小白讀財經


一表盡攬石油價格與發展歷史

石油取代

煤炭,成為全球主導性能源時間點:1966年。

石油成為主導性能源後,共經歷2輪大規模價格上漲。

石油價格上漲的決定性驅動力:造城浪潮帶來的超級訂單。

NO1:1950年至1980年,全球範圍內的戰後重建+城市化建設,涉及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涉及人口44.34億人,城市化率達到39.09%。換算=17.33億人成為城市居民。

全球粗鋼累積消費142.7億噸。產量從1951年的2億噸增長至1980年的7億噸。

石油需求從1950年的5億噸,增長至1980年的30億多噸,增幅高達5倍。

每桶石油價格從1至3美元,暴漲至39美元。暴漲分兩次完成。

NO2:2001年至2016年,中國城市化建設 涉及14億人口,城市化率超過50%。

中國累積消費粗鋼接近100億噸,鋼材產量由1.5億噸增長至11億噸。增幅733%。

2002年全球原油需求38.8億噸,2011年全球原油需求增至45.5億噸

請注意,原油價格暴漲與鋼材需求暴漲(造城浪潮)基本保持神同步。說明市場需求是決定價格的決定性因素。動輒把原價漲跌歸罪於陰謀與投機是缺乏對數據的研究與分析。


1、兩次城市化之前,最大漲幅源自美國汽車普及的需求拉動。

關鍵時間節點:1913年,福特開始使用流水線生產,1917年,美國汽車人均保有量達到中國2007年的水平,T型車的售價已經降至260美元/輛。同步一戰需求刺激,促使原油價格有一次快速上漲。

2、認知的誤區

I:但到1937年,石油的年產量才突破1億噸。也就是說,我們以為石油一直很牛,但實際石油取代煤炭成為主導性能源則是1966年之後。

II、我們以為我們的汽車是決定石油需求的決定性因素。但從1973至2002年,全球汽車保有量翻了一倍多,但石油需求僅增長20%左右。

III、我們以為(因為稀缺)未來石油還會有巨大的漲價空間,但實際全球城市化率已經在2008年越過了50%的拐點,並且電動智能汽車已經來了。因此,長期趨勢供過於求,石油價格長線下跌的趨勢已經難以避免,石油正在走下主導性能源的王座!


3、5%的蹺蹺板

油砂的開採成本約70美元/桶,供不應求,才需要開採油砂類油田,定價依據成本最高的開採區域。定價權在賣方——成本決定油價輕鬆破100。

沙特原油的開採成本5美元/桶,一般的原油開採成本20多美元/桶。供過於求,低價跌至大部分油田的盈虧平衡點,就無法繼續下跌,因為越開採越虧損的生意沒有人幹。

因此,沒有5%以上的需求激增拉動,原油價格會在40美元/桶左右波動。只有大規模城市化浪潮才能短期打破5%的平衡。

能源結構性變化趨勢

中國煤炭需求佔比

2016年,世界煤炭產量下降了6.2%,2.31億噸油當量,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降幅。中國的產量下降了7.9%,1.4億噸油當量,也是有史以來最大降幅。美國的產量下降了19%,8500萬噸\n油當量。全球煤炭消費下降了1.7%, 連續第二年下降。最大的跌幅在美國(3300萬噸油當量,下降8.8% ),中國(2600萬噸油當量,下降1.6%)和英國(1200萬噸油當量,下降52.5%\n)。

可再生能源

2016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不包含水電)增長了14.1%,略低於十年平均增速,但是,這是有記錄以來最大增量(5290萬噸油當量)。風能提供了一半以上的增量,而太陽能則貢獻了幾\n乎三分之一的增量,儘管它僅佔總量的18%。亞太地區貢獻了60%的增量,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國。可再生能源發電佔總發電量的比例從2015年的6.7%上升\n到2016年的7.5%。歐洲及歐亞大陸可再生能源發電佔其發電份額達到11.8%,是全球佔比最大的地區,但2016年的發電份額增幅卻是有記錄以來最小的。

綜上,世界太大,對世界控制的成本遠高於控制所取得的收益。

信任未來者,樂觀者,發現未來,開啟未來,獲得未來!懷疑未來者,悲觀者,現在正確,丟掉未來。

空間上的未來是Others。


高金波


實際上,並不是美國刻意用了什麼辦法,不過首要推手確實是美國頁岩油開發成本下降、產量大增。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原油消費國,此前也是第一大原油進口國(今年被中國超過)。隨著本國頁岩油產量大增,美國原油進口大大減少,以後甚至可能成為出口國,這使得美國面對原油價格應該漲還是跌的問題上更加遊刃有餘。

從14年開始,原油價格確實出現了急劇下降,下跌的原因有很多,核心是供求關係。明知供過於求,還要增產,那肯定會導致油價下跌,相反,OPEC每次減產或者戰爭導致油田停產,油價都會上漲。但原油的供求關係不同於其他大宗商品,還受到政治等複雜因素控制。石油作為戰略資源,動不動就會被當成經濟制裁的工具,比如最近,美國就一直想讓中國停止給朝供給石油。這些政治因素導致原油價格走勢影響因素十分複雜。

普遍分析來說,這幾年原油疲軟的關鍵因素在於以下兩方面:

一個是OPEC和美國之間利益的博弈。以沙特為代表的OPEC國家嚴重依賴石油經濟,一直把握對原油的主要定價權。這些年美國頁岩油產量大增,搶佔了世界原油市場份額和話語權,沙特就有擔憂,不想像以往一樣限產保價,反而希望油價下跌能重創頁岩油商(其生產成本大大高於中東各國)。而美國頁岩油商卻意想不到地十分頑強(還是技術的力量強大,成本持續降低)。沙特等國後來發現對油價下跌幅度失控,並且低油價下自己本國的經濟都支撐不住了,又不得不重新開始了減產協議,這次甚至還拉上了俄羅斯。

二是這幾年的世界經濟形勢並不好。中國,巴西,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也有點放慢的趨勢。美,歐,日等經濟復甦存在不確定性,使得原油需求增速下降。

如今原油價格緩慢恢復,回到了一個供求關係上相對理性的空間,不僅OPEC能緩口氣,其實美國頁岩油商也能喘口氣,此前硬剛兩年,雖然沒有垮掉,但也依然是虧損累累。


更多能源資訊及財經觀察,請關注:藍藻能源


藍藻能源


石油也是一種商品,而商品的價格的波動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美國想讓世界油價下跌無非就是從這兩方面下手。美國有那麼大的本事去影響世界石油的供方和需方嗎,還別說,美國不真有這個本事。

先看供方,

在原油出口的國家中,老大沙特、加拿大、挪威、英國加上被打服氣的伊拉克等,基本上都和美國的步伐保持一致。在供方中美國有很大的話語權。

再看需求一方:

這方面中國和美國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美國隨著頁岩油改革的成功,石油產量在不斷的增加,2017年已達到近100萬桶/日,2018年年初至今增至144萬桶/日,最高周度出口量則達到210萬桶/日以上。美國的原油淨進口量在不斷的減少,隨著頁岩油產量的提升,美國正逐漸從第一大石油進口國轉變為石油出口國。

在石油供給一方美國通過威逼利誘,各種手段加大石油輸出國的產量;而在需求一方,搞個貿易摩擦,弄個反傾銷調查等手段,減緩世界經濟的復甦速度,經濟發展慢了,那石油的需求量也就少了,再加上美國頁岩油產量的爆發,美國本身的進口在逐年減少。

美國就通過在供需方同時發力,來影響世界油價下跌的。

看好點贊,腰纏萬貫,謝謝點評,我是禪風。


淡淡禪風


一件商品的價格不是由他本身的價值來決定的嗎,而是由這款商品的供需關係來決定的,石油也是如此。在石油成為工業血液之後,中東地區那些產油大國就基本上掌握了世界上石油的生產,他們成立了歐佩克組織,統一的分配石油產出份額,控制著石油的產出,控制著全球石油的價格,石油的價格也在08年金融危機前達到了接近150美元/桶的歷史最高紀錄,但是隨著金融危機爆發,石油價格一路走低,在2008年底,價格達到每桶接近150美元歷史最高記錄的5個月後,價格下挫到40美元以下,之後開始觸底回升,在2011年達到115美元,之後寬幅震盪,截止到1月4日,也就是每桶不到70美元。

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由於經濟下滑導致石油需求下降,石油價格下降,這很正常,但是隨著世界經濟回暖,石油的需求上升,到目前世界經濟總量已高於金融危機前的世界經濟,但是石油的價格卻還不足高位的一半,這就有很大的說頭了。

首先,應該是美國頁岩油技術的成熟,全球頁岩油儲量約為3450億桶,而美國就有580億桶,之前由於開採技術不成熟,頁岩油的開採成本高昂,所以只有油價高才有利潤,但是由於開採技術成熟,降低了頁岩油開採成本,低油價下,頁岩油廠商也可以生存,美國甚至會在2018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可與歐佩克組織爭奪市場,而歐佩克這些原油出產國的開採成本遠低於頁岩油的開採成本,為了擠壓頁岩油市場,歐佩克一直維持著石油產量不減產,使石油價格維持低位運行;

第二個方面則是原油產地變多,中東大國伊朗在西方解除對其的經濟制裁後,開始與歐佩克中的其他成員國爭奪國際能源市場份額,同樣這樣做的還有俄羅斯,都在與歐佩克組織內部的其他成員國搶奪國際能源市場,因此造成成員國內部疑慮重重;

第三個方面則是現在各國對於新能源的大力支持,現在世界主要的大國,特別是西方國家都已經做出了計劃要在多少年內禁止生產汽油車,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再加上許多國家支持發展新能源,這或多或少的影響了石油的需求,當然這個目前還稱不上是主要的原因,佔不了多大的比重。

目前,石油價格低位運行從以上可以看出就是為了爭奪世界能源市場份額導致的,供大於求,所以油價一直在低位運行。


Freed4om


國際原油價格從歷史最高的147美元每桶下跌到目前的70多美元左右,已經跌去了一半,然而國際原油的下跌並非完全是美國的功勞,下跌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供求關係的改變是主因:

2007年7月,國際原油期貨創造了歷史最高價147美元每桶,當時原油上漲的原因主要是中美日等主要原油消費國消費需求旺盛,以及當時幾個產油國局勢動盪,再加上當時部分投資者擔心美元貶值而大筆買入原油避險,現在原油下跌也主要是受供求關係的影響:沙特、俄羅斯及OPEC成員國增加了原油產量,而2016年中期以來,美國原油產量提升了25%,因而原油出現了下跌的走勢!

二、頁岩氣等替代品的出現:

美國一直在尋找原油的替代品,大力發展頁岩氣的開發,原油作為傳統的能源面臨挑戰,受到了一定的衝擊!附:2007年-2015年美國頁岩氣產量及增長速度:

三、消費觀念的轉變:節能環保被廣泛認可:

原油曾經是人類的主要能源,但是隨著大氣汙染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環保問題被提上議事日程,目前全球都在倡導綠色出行,都在致力於開發新能源來代替原油,隨著新能源的開發、新能源技術的普及,原油將逐漸淡出人類主要能源的名單,當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另外,強勢美元也是原油下跌的一個次要原因。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美國用的辦法就是自己多生產油,自給自足我不高價賣油了,賣油的乾著急去吧。美國不高價從世界買油了,賣油國就得降價甩賣,這樣價格就下去了,美國用的是明謀不是陰謀,因為美國石油儲量足夠美國使用,再加上頁岩油開發成功讓更多的企業加入競爭,讓油價更加合理,如果哪天中國石油能夠自給了,那麼國籍油價可能降到0。中國能夠放開石油開採領域,中國的企業創造力也是無法想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