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物故事——她每時每刻都可以敏銳地找到流行文化的時尚元素

王菲(Faye Wong),1969年8月8日出生於北京,中國女歌手、影視演員。

1987年底,王菲由北京到香港定居,經朋友介紹拜戴思聰為師學習唱歌。1989年,她以《仍是舊句子》在香港出道。1991年初,她惜別歌壇,遠赴美國修讀音樂。1992年,王菲重返樂壇,英文名由Shirley改作Faye並推出大碟《Coming Home》,其中《容易受傷的女人》在香港樂壇走紅。1994年,首次獲得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獎。1998年,在春晚上演唱歌曲《相約1998》。2002年與Sony Music簽約。2003-2005年,舉辦菲比尋常演唱會。2005年5月,王菲的經理人陳家瑛表示:王菲已開始“無限期休息”。王菲是首位登上美國《時代週刊》封面的華語歌手。

2005年與演員李亞鵬結婚生子後一度隱退,2010年,她重返舞臺復出。2013年9月13日,與李亞鵬離婚。2014年9月,謝霆鋒王菲複合消息被證實。

中國人物故事——她每時每刻都可以敏銳地找到流行文化的時尚元素

1975年9月1日,王菲就讀於北京地壇小學,1980年北京市東直門中學,雖然擁有音樂天賦,但曾是煤礦文工團女高音的母親夏桂影一開始卻並不同意王菲走上音樂路,母親不許她加任何表演,但這並不妨礙自己喜歡唱歌。

王菲喜歡小學裡形式多樣的文藝和體育活動,被選為班上的文藝委員,每逢節假日,她便在老師的領導下,引領著一幫同學排節目。

王菲藝術生涯第一站是中央電視臺銀河少兒藝術團,1983年在央視的六一晚會上登臺獨唱《大海啊故鄉》《小百靈之歌》等歌曲。1984年,王菲升入東直門中學,高中二年級,王菲就出版了她的第一張專輯《風從那裡來》。儘管是翻唱及模仿鄧麗君的作品,但是受到了很多的好評,以至於後來很快又有了《迷人小姐》和《鄧麗君故鄉情》等後續作品。

1987年,18歲的王菲放棄廈門大學生物系的錄取跟隨父親移居香港,並拜師香港“音樂教父”戴思聰學習聲樂。他讓王菲參加了當時由唱片公司舉辦的唱歌比賽,並讓失利的王菲懂得僅會唱歌還不行。不久後,王菲簽約“新藝寶”,但發了三張唱片也沒能大紅,這對歌手和經紀公司來說都是個打擊。於是,戴思聰給王菲支招,重新為她包裝定位,王菲終於在第四張唱片中成功翻身。

1989年,王菲走進了位於金佰利道的錄音室,也是這個時候,王菲結識了香港音樂監製梁榮駿,並改叫藝名“王靖雯”。在經歷了北京特有的文化薰陶及搖滾營養後,王菲的出現,彌補了香港流行樂壇普遍的文化底蘊不足。香港給了王菲開拓的視野,充足的成長空間,而王菲給了香港人一種思想和文化層面的反差。她的歌聲中並不只是靡靡曖昧的吟唱,而是西洋流行音樂與港式文化的結合,還有北方文化那種喜歡探尋音樂意義的追索。在香港人眼裡,這個叫“王靖雯”的女歌手,雖然聲音很棒,但是打扮老土,脾性上與本港人士格格不入,按照流行的淑女風潮來看,王菲就是歌紅人不紅的代表。

中國人物故事——她每時每刻都可以敏銳地找到流行文化的時尚元素

1989年,王靖雯以一首《仍是舊句子》在《亞太金錚流行曲創作大賽》決賽中獲銅獎。並於10月推出首張個人大碟《王靖雯》,銷量突破3萬,獲金唱片。

1990年發行第二個人大碟《EVERTHING》,以及8月份發行的《YOU ARE THE ONLYONE》,並獲得得“叱吒樂壇流行榜女歌手銅獎”。

1991年,由於唱片公司出現問題,王菲赴美學習。1992年,在恩師戴思聰斡旋下,王菲從美國回到新藝寶,開始了演藝生涯。

1992年7月王菲推出第四張專輯《Coming Home》,專輯推出銷量衝破三白金。其中歌曲《容易受傷的女人》受到歡迎,不僅在香港各大排行榜名列冠軍,還在年終頒獎禮上獲得了多個獎項。

1993年2月5日,以王靖雯名發行粵語專輯《執迷不悔》,專輯曲風有靈魂樂式的演唱色彩,造型前衛,濃重的妝容,主打歌《執迷不悔》是她首次嘗試歌詞創作,而執迷不悔更是她個性的真實寫照,並讓王菲獲得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十大勁歌金曲。

中國人物故事——她每時每刻都可以敏銳地找到流行文化的時尚元素

1993年,王菲回港,並發表了《十萬個為什麼?》,雖然封面署名還是“王靖雯”,但她已經越來越多地以“王菲”本名面對媒體,也會以本名出現在詞曲作者中。

1994年4月,發行首張國語大碟《迷》,第二週登上臺灣金曲龍虎榜國語銷量榜冠軍,並在前十名停留14周。主打歌《我願意》被眾多歌手翻唱,是被翻唱成最多外國語言的中文歌曲。臺灣累計銷量突破80萬,上半年以45萬的銷量成為女歌手銷量冠軍,亞洲累計銷量突破200萬張。

中國人物故事——她每時每刻都可以敏銳地找到流行文化的時尚元素

1994年6月,推出粵語專輯《胡思亂想》。王菲將英倫元素融入之中,開創了香港英倫音樂主體風格的新紀元,大碟以不全的漢字為封面。王菲在改編歌曲《夢中人》中大量使用咽音技巧,併成為後來其標誌性唱腔。專輯獲香港IFPI唱片銷量榜3周冠軍,並在前十名停留7周,在港銷量累計破三白金15萬張。

1994年11月,發行第二張國語大碟《天空》,唱片推出第二週便登上臺灣金曲龍虎榜國語銷量榜冠軍。在主打歌《天空》中王菲展現了空靈通透的聲線,該專輯也成為眾多專業發燒人士試音首選。《棋子》是香港電臺冠軍歌曲,清唱開頭的《矜持》和拖音吟唱的《天使》,亦清新脫俗。《天空》在臺灣金曲龍虎榜銷售榜前10名停留23周,臺灣年度銷量近80萬張,臺灣累計銷售點數78660點,臺灣累計銷量衝破100萬,全亞洲累計銷量突破350萬張。

中國人物故事——她每時每刻都可以敏銳地找到流行文化的時尚元素

1994年12月,發行粵語大碟《討好自己》整體凸顯英倫風格,王菲在專輯中全面展現她特立獨行,無拘無束的個性,並首次嘗試作曲,創作了《討好自己.》和《出路》。張亞東寫了《飄》,該專輯在香港IFPI唱片銷量榜前十名停留10周。香港累計銷量突破三白金。

1995年,發行翻唱專輯《菲靡靡之音》,王菲用自己的風格和全新的編曲去演繹。專輯在臺灣金曲龍虎榜國語銷售榜前10名停留16周。臺灣累計銷量達70萬張,香港達雙白金逾10萬張,在香港IFPI唱片銷量榜前十名停留8周。新加坡逾6萬,亞洲累計銷量突破250萬,該專輯是新加坡年度女歌手銷量冠軍。

1995年12月,推出粵語專輯《Di-Dar》,第二週登上香港IFPI唱片銷量榜冠軍,並在前十名停留10周,在港累計銷量衝破三白金15萬張。

1996年5月,發行國語大碟《浮躁》。王菲徹底拋棄商業考慮,《浮躁》是王菲最圓滿的藝術嘗試。

中國人物故事——她每時每刻都可以敏銳地找到流行文化的時尚元素

1996年,王菲錄製了《玩具》和《自便》兩張EP,其中收錄的歌曲是王菲於1996年在新藝寶公司錄製了10首粵語歌曲,因為王菲懷孕,結婚,導致不能進行唱片宣傳,再加之與新藝寶的合同到期,新藝寶便一張專輯的歌曲打散出版於兩張EP中,以對抗王菲之後所簽約的百代公司。

1997年,王菲生下竇靖童後,正式以簽約費6000萬港幣與百代唱片簽約,王菲的要求是:不再出粵語專輯。同年,她在百代的首張國語專輯《王菲》推出。

1998年春節,王菲與那英在春晚合唱一曲《相約1998》,讓這首歌成為1998年的大熱。1998年秋,王菲推出《唱遊》,整體風格比上一張大氣活潑很多,聲線也一掃之前的慵懶風格,大肆運用美聲、顫音、拖音、假聲、氣聲等技巧。

1998年9月,推出全新大碟《唱遊》,專輯中王菲大量運用美聲、顫音、拖音、假聲、氣聲等技巧。專輯概念定位天馬行空,無拘無束。

1999年9月,發行國語大碟《只愛陌生人》。大碟在香港IFPI銷量榜蟬聯雙週冠軍,新加坡年度銷量冠軍大碟。亞洲累計銷量超過200萬張。

中國人物故事——她每時每刻都可以敏銳地找到流行文化的時尚元素

2000年,發行國語專輯《寓言》。這張專輯割裂為兩部分:前5首用複雜宏大的編曲和沉重的背景樂表達了一個完整的概念;後5首中也有流行度很高的“笑忘書”。“寒武紀”厚重的風格類似電影配樂、“新房客”偏向明快的電子風格。

2001年,王菲推出在EMI最後一張的中文唱片《王菲》,與在百代的第一張《王菲》同名。這次,王菲開始嘗試與各地音樂人進行合作,包括新加坡的蔡健雅,臺灣的伍佰和深白色,內地的三寶、金武林,以及香港的人山人海,謝霆鋒為她創作的《迷魂記》也收錄其中。這張專輯得上是王菲曲風最多元化的一張。

2002年,王菲與Sony Music簽下四張唱片的合約,並在2003年推出新專輯《將愛》。

中國人物故事——她每時每刻都可以敏銳地找到流行文化的時尚元素

2003年底,王菲再於香港紅磡體育館連開8場《菲比尋常》演唱會,隨後的2004年至2005年在上海、西安、北京、杭州、臺北、廣州等地召開巡迴同名演唱會。

2005年5月底,王菲的經理人陳家瑛向媒體表明:王菲已開始“無限期休息”,而張亞東也對媒體透露,她已經不打算再唱歌了。

2008年至2009年間,已經宣佈“無限期休息”的王菲進行了兩次登臺表演。第一次為2008年5月18日晚,她參與央視為汶川大地震募捐的賑災晚會,與陳奕迅、楊乃文、阿牛一起合唱《但願人長久》。第二次是在2009年5月8日晚,王菲參加陝西法門寺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的大型文藝晚會彩排,現場演唱歌曲《心經》。這場大型晚會第二日正式演出時因天氣原因被迫取消。

2010年王菲正式復出歌壇,並於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唱歌曲《傳奇》 ;同年,在北京五棵松體育館舉行5場演唱會,演唱會開票10天內的預售成績達1888萬元,打破中國內地演唱會門票的預售紀錄 ;11月,在上海世博演藝中心舉行五場演唱會 。

2011年1月,與陳奕迅共同演唱愛情片《將愛情進行到底》的主題曲《因為愛情》 ,並獲得第4屆華語金曲獎年度最佳國語歌曲獎、第8屆中國金唱片獎數字音樂金曲獎等獎項 ;3月,在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5場個人演唱會,並演唱了《約定》、《給自己的情書》等代表作;同年,在武漢、哈爾濱、成都等地舉行巡迴演唱會 。

2012年1月,發行單曲《願》;2月,在重慶奧體中心舉行個人演唱會,演唱會以“重生與四季”為主題,展現了王菲的音樂之路 ;同年,獲得第8屆中國金唱片獎數字音樂類歌手獎。2013年,演唱愛情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主題曲《致青春》 ,並獲得第9屆中國金唱片獎金曲獎 ;同年,王菲開始處於半退隱狀態 。

2014年9月10日,王菲與梁朝偉在香港出席佛教活動,在臺上合唱《心經》。11月8日,發行歌曲《匆匆那年》的MV,發行首日播放量達到627萬,創下電影宣傳視頻的單日播放量紀錄 ,MV推出5天后播放量超過2000萬 ;同年,演唱愛情片《觸不可及》的主題曲《愛不可及》 。

2015年2月,在英國市場研究公司YouGov公佈的調查中,王菲位列“全球最受仰慕的女性第17名” ;5月,在第5屆全球流行音樂金榜頒獎禮中,憑藉歌曲《匆匆那年》獲得年度最佳電影歌曲獎、年度二十大金曲獎;9月,發行單曲《清風徐來》,這首歌曲也是喜劇片《港囧》的主題曲 。

2016年7月22日,發行個人填詞的單曲《塵埃》 ;12月30日,在上海舉辦唯一一場幻樂一場演唱會。 演唱會還通過直播平臺進行全程直播,並通過虛擬現實(VR)技術,實現360全景網絡直播。 本次演唱會更是同步全球166個國家,直播期間總觀看人數超過2000萬,累計總播放量達3.5億,且“收割”了56萬條彈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