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中餐外賣店職員遭歧視欺凌 被白人顧客潑食物

華人世界

歡迎點擊上方“CCTV華人世界”關注我們!

1.紀念司徒美堂誕辰150週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6月14日,由致公黨中央主辦的紀念司徒美堂誕辰150週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出席會議並講話。

萬鋼在講話中回顧了司徒美堂先生致力為公、不懈追求進步與真理的一生。

1868年出生於廣東開平的司徒美堂,是著名華僑領袖和中國致公黨創始人之一。司徒美堂一生追求光明、進步,為團結海外僑胞、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和推進建國初期的恢復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愛國旗幟、華僑楷模”。

2.英中餐外賣店職員遭歧視欺凌 被白人顧客潑食物

英中餐外卖店职员遭歧视欺凌 被白人顾客泼食物

事發地點是位於西約克郡Meltham的“Wonderful”中式快餐店。另一位食客在場目睹事件全經過,並將之拍下,上傳到社交網絡,情況令人震驚。

從畫面可見,這名中年白人婦女埋怨快餐店的訂餐服務惡劣,食物質量太差,威脅要上網投訴。她將店員已經準備好的飯菜全部倒在櫃檯。

一邊扔食物,那名女人一邊大聲叫罵說,“你看,這是生的,那麼粗糙!”女人向兩名女員工扔塑料袋。其中一名店員表示,“這裡不歡迎你,我立刻報警。”

那名白人婦女仍不罷休,繼續說,“你還能幹什麼?拉倒吧!”店員回應說,“請你立刻離開!”那女人反駁說:“不好意思,我是生在Meltham,長在Meltham的,而你,是坐船來的。”

3.澳學者:害羞、語言障礙使中國女留學生易被孤立

近日,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副教授馬丁(Fran Martin)正在對56名在澳留學的中國女學生進行調研採訪。結果顯示,孤獨、害羞、社交孤立,以及當地人顯而易見的偏見,容易導致在澳中國學生遭遇情緒困境。

馬丁指出,由於澳大利亞本地人通常與留學生保持“禮貌”距離,後者難以真正交到澳大利亞朋友,語言或許是造成該問題的重要原因。她認為,一些中國學生對自身英語水平並不自信,甚至以此為“恥”,這不僅會導致她們難以結交本地人,還會使她們在打工時更易遭到薪酬剝削。

4.27歲外教去世捐器官救助5人:酷愛中國民俗文化

5月9日,27歲的澳大利亞小夥菲利普在重慶離世,同一天,他的肝臟、腎臟和眼角膜等器官成功移植給5名中國人,菲利普的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在中國延續。據瞭解,菲利普是中國第七例外籍人士器官捐獻者,也是重慶市首位涉外器官捐獻者。

英中餐外卖店职员遭歧视欺凌 被白人顾客泼食物

在學生眼裡,菲利普非常熱愛生活,對中國民俗文化尤其感興趣。學生介紹,菲利普到中國四五年的時間,除了做英語老師外,還一直在中國各處旅行。在他的微信朋友圈裡,菲利普展示出到中國各地旅行的照片,並用中文做了介紹。其中一張照片裡,他身穿中國古代士兵的鎧甲騎著一匹白馬,英姿颯爽。

5.中國美食在世界範圍內有多火?

在美國任何一個有些規模的城市裡,初來乍到的人至少也能找到一家中餐館。根據華裔餐館協會(Asian American Restaurant Association)的數據顯示,在美國,中餐館的數量是麥當勞門店的3倍。這無疑是中餐受歡迎的表現。

在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發佈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6—2017》中顯示,中國整體形象好感度穩中有升,中餐、中醫藥和武術在海外受訪者眼中成為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三大元素。

調查顯示,近八成海外受訪者接觸過中餐,其中72%的體驗者給出好評。中餐已經成為很多外國人瞭解中國的一個重要的媒介。

6.10萬隻小龍蝦前往俄羅斯 多箇中國元素現身世界盃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今日(14日)開哨,球迷們又開始了四年一度的狂歡,雖然中國足球隊沒有踢進世界盃,但絲毫沒有影響大家的熱情,中國“網紅食品”10萬隻小龍蝦已“出征”俄羅斯。

13日,供應這批小龍蝦的電商平臺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介紹,這批總重2.5噸左右小龍蝦來自湖北荊州,經篩檢清洗、高溫油炸、液氮冷凍、零下18攝氏度低溫運輸,最終運輸至俄羅斯,讓世界球迷體驗“喝啤酒,吃小龍蝦,看世界盃。”

7.執著攀爬25層高樓 小浣熊一夜之間成“網紅”

英中餐外卖店职员遭歧视欺凌 被白人顾客泼食物

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的一隻浣熊在一夜之間成了“網紅”,因為它沿著外牆爬上了當地一棟辦公樓,而且一爬就是20多層。小浣熊的“驚險之舉”引發聖保羅當地民眾和媒體關注。人們都為它捏了一把汗,希望它能安全“下樓”。

根據消息更新,至當地時間13日凌晨,小浣熊終於爬到了大樓的頂層。

請長按識別二維碼

英中餐外卖店职员遭歧视欺凌 被白人顾客泼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