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養生五大原則,前兩條最關鍵!

雖說暑去涼來,但素有“秋老虎”的說法,總體趨勢是逐漸變涼的。以前,民間流行“貼秋瞟”。

如今,大家生活好了,可就沒必要隨便貼了。

立秋養生五大原則,前兩條最關鍵!

▼▼▼

溫燥之邪優思之慮最傷肺

立秋時人容易受到溫燥之邪的影響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進入秋季以後燥邪就會影響身體,因為還有長夏的餘熱,所以立秋時人會容易受到溫燥之邪的影響,什麼是溫燥呢?

溫燥偏熱,溫燥傷肺的症狀會使人出現燥熱,身熱頭痛,口乾咽燥,咽喉癢痛紅腫,聲音嘶啞,乾咳頻繁,乾咳無痰的症狀,這個是時候去看他的舌頭會發現舌紅少津,脈象也是脈浮數為主。

立秋養生五大原則,前兩條最關鍵!

立秋養生五大原則,前兩條最關鍵!

立秋養生五大原則,前兩條最關鍵!

秋季也是感染性疾病的高發期,天氣轉涼後,由於寒冷的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功能發生紊亂,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被擾亂,胃酸分泌失調,容易引起燒心、反酸、腹痛、腹脹、腹瀉等胃腸功能失調性疾病;氣溫下降可以引起胃腸黏膜血管收縮,致使胃腸黏膜缺血缺氧,營養供應減少,破壞了胃腸黏膜的防禦屏障,容易引起急慢性胃炎、潰瘍病的發生或復發,立秋時要注意飲食健康衛生,忌食生冷以免對脾胃造成損失。

另外中醫認為秋季在五行中內應於肺,而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容易生悲憂的情緒,看到樹葉落下,如果在異鄉,一種悲涼情緒油然而生,這樣人往往會想不開,我們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立秋養生,五大原則

秋季以晚 9~10 點入睡、早晨 5~6 點起床為宜

1.早睡早起保養陽氣

立秋養生五大原則,前兩條最關鍵!

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在起居上應做到“

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太過。

秋季適當早起,還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對於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生有一定意義。一般來說,秋季以晚 9~10 點入睡、早晨 5~6 點起床為宜

2.經絡養生按太淵

立秋養生五大原則,前兩條最關鍵!

立秋時節,我們要養肺陰,可以選取太淵穴。在我們腕部橫紋,靠拇指的根部動脈搏動的地方,就是太淵。

我們將手指的指腹輕輕地放到太淵的附近,感覺到這來的動脈在跳動,對這血管壁一個輕微的按壓或者擠壓就可以了。

3.飲食需滋陰潤肺

立秋養生五大原則,前兩條最關鍵!

飲食方面,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

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4.切忌悲憂傷感

立秋養生五大原則,前兩條最關鍵!

秋是肅殺的季節,五行中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立秋後在精神方面要做到內心寧靜、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心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形容萬物豐收的景象)之氣。

5.健脾應以潤燥為主

秋季燥邪為主。秋者陰氣下,萬物收,其氣清肅,其性乾燥。

立秋養生五大原則,前兩條最關鍵!

健脾應當以潤燥為主。燥氣太過,易傷津液,表現為各種乾燥、澀滯的症狀,如口鼻乾燥,咽乾口渴,皮膚乾澀,甚則皸裂,毛髮不榮,小便短少,大便乾結等;易傷肺,表現為乾咳少痰,或痰黏難咯,或痰中帶血,甚則喘息胸痛等。

由於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津耗傷,大腸失潤,傳導失司,可現大便乾澀不暢等症。立秋健脾不但可以改善以上多種症狀,還可以提高抵抗病邪的能力。

私人訂製個性化的節氣養生茶服務

百年程氏的養生經驗方——四季健脾方的再次升級

立秋養生五大原則,前兩條最關鍵!

資深醫生遠程診斷

根據五運六氣和個人體質特別定製

使用藥食同源的本草

真正做到“因人、因時”而宜

購買前請先諮詢醫生:王永強,中醫學碩士,執業醫師,程氏針灸第五代傳承弟子(微信:wyq4726)

—— END——

文字 | 程氏針灸

圖片 | 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