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引發熱議,「三歲看老」到底準不準,看看育兒大咖怎麼說

老話都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準不準確呢?

人的一生就這樣輕易的被孩提時候的表現定格了嗎?

對於這句話的理解,育兒大咖們也是各執一詞。

既有同意贊成的,也有認為這是不科學的。

一篇文章引發熱議,“三歲看老”到底準不準,看看育兒大咖怎麼說

三歲是孩子形成各種習慣的時期,脾氣、秉性也隨著年齡增加,閱歷增加逐漸的養成。

但是在人的漫長的一生這種脾氣性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在某一方面,孩提時的性子可能會伴隨他的一生。

比如說,急性子,慢性子,愛貪便宜,等這些骨子裡與生俱來的性格一旦養成可能就不是很容易改變。

一篇文章引發熱議,“三歲看老”到底準不準,看看育兒大咖怎麼說

若是說一些生活習慣,比如說,閱讀,鍛鍊,等一些需要堅持做的事情,可能就很容易受到後天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擾影響而改變。

當然了,好的習慣還是要從小要堅持培養的。

若是這些習慣在他的生命裡有了根深蒂固的印象,他也就習慣了這些事情。

習慣是一件非常可怕又可愛的事情。改變一種習慣也是需要長時間積累的。

一篇文章引發熱議,“三歲看老”到底準不準,看看育兒大咖怎麼說

但是人與人自身條件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生來生活就優越,不用拼搏奮鬥就可以享受最好的待遇,生活。

有些人生來貧窮,但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後天努力,也能讓自己過上富足的生活。

當這些人站在比較高的一個位置的時候,誰還能看到他們不足的地方呢?

所以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只能從片面上大概推測出一個人將來的性格,品行如何。

這個人的成就是不能看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