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曾在多個國家出仕的文臣武將大全1

春秋戰國時期是才人輩出的年代,出現了一大批作出傑出貢獻的名人。他們或是利用政治奇才改變一國國勢,使之由弱變強的文臣,或是利用自身的戰爭奇才改變一國的危局,使之由危轉安,或是乾脆一手拿筆,一手舞劍,來個文物通吃,在這個詭秘百變的年代,秀出了一場場精彩的表現秀,總之,這些人都以自身的才能,給後人留下了一筆筆深厚的精神財富。

春秋戰國時期曾在多個國家出仕的文臣武將大全1

而對於這些在歷史中留下華麗身影的名人裡,作為後代,我們大多關注的只是他們展露才華的那段歷史,至於他們之前的或是默默無聞,或是達到人生高峰之後,因各種原因流亡他國的,我們大多不甚了了,然而只要我們翻開史書,仔細查看他們的整個人生,就會發現在他們當中,其實是有很多人都是因為各種原因而命途多舛,輾轉多國,最終才得到重用的,或者是被迫逃亡。筆者仔細查找了歷史,然後將這些名人一一列出來,以供大家分享。

1.吳起

春秋戰國時期曾在多個國家出仕的文臣武將大全1

吳起

衛國左氏(今山東定陶西)人。年輕時曾在孔子徒弟曾參門下學習。初為魯將,前412年,齊軍攻魯,吳起率軍打敗強大的齊國,然而戰後魯國國君受讒言影響,對他甚為猜忌,吳起只好入魏為將,被一代英主魏文侯魏斯任命為西河的守將,抗拒秦國和韓國。

前409年,吳起先在河西少梁築城,作為前進基地,然後率軍攻取秦河西地區的臨晉、元裡,並增修此二城。次年,攻秦至鄭,築洛陰、合陽,盡佔秦之河西地,置西河郡,任西河郡守。這一時期他曾與諸侯大戰76場,全勝64場,其餘不分勝負,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特別是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激勵士卒,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這是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也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大的諸侯國。

春秋戰國時期曾在多個國家出仕的文臣武將大全1

魏文侯魏斯死後,吳起遭丞相公叔痤和大夫王錯設計陷害,被迫於前383年投奔楚國。先任宛守,一年後升令尹,掌軍政大權,主持變法。吳起針對楚國積弊,剝奪舊貴族政治、經濟特權,裁減冗員冗費,用於選練軍隊,以求富國強兵。僅一年,貧弱的楚國開始強盛,向南平定百越;向北兼併陳國和蔡國,並擊退了韓、趙、魏的擴張;向西征伐秦國,兵威四方。前381年,楚悼王熊疑死,反對改革的舊貴族追殺吳起,他無處可逃,於是趴在楚王的屍體上,被貴族們亂箭射死,屍體又被車裂。

總結:吳起一生先是生於衛,後入魯,再仕魏,最後在楚國展露了一番才華後身死。

2.田忌

春秋戰國時期曾在多個國家出仕的文臣武將大全1

田忌

生卒年不詳,生於齊國,媯姓,田氏(亦作陳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又名陳臣思。

田忌以田齊宗族的身份作齊將,他很賞識孫臏的軍事韜略,向齊威王舉薦孫臏,威王任孫臏為軍師。田忌在孫臏的謀略和協助下指揮了兩次著名的戰役。

春秋戰國時期曾在多個國家出仕的文臣武將大全1

田忌賽馬

一次是前353年的桂陵之戰。此戰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軍八萬救趙。田忌採納孫臏“圍魏救趙”、“批亢搗虛”的作戰方針,趁魏國國內防務空虛,直搗魏國都城大梁,迫使攻趙的魏軍“釋趙而自救”,待魏軍回兵時,中途予以截擊。結果,在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大敗魏軍。

春秋戰國時期曾在多個國家出仕的文臣武將大全1

田忌影視形象

一次是前342年的馬陵之戰。此戰魏將龐涓伐韓,韓請救於齊。齊威王採納孫臏應在韓、魏兩敗俱傷時出兵的意見,在關鍵時刻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十萬兵力救韓。齊軍仍以攻其必救的“圍魏救趙(這次是救韓)”戰法,直奔魏都大梁。在龐涓聞訊揮師回援,企圖配合魏太子申率領的十萬大軍,與齊軍進行決戰。田忌採用孫臏提出的減灶法,大敗魏軍,擒魏太子申,龐涓憤愧自殺。

這一仗,魏國遭到嚴重打擊,從此一蹶不振,而齊國則逐漸強盛起來。

春秋戰國時期曾在多個國家出仕的文臣武將大全1

田忌影視形象

後田忌因與齊相鄒忌不和,於馬陵戰後的第二年逃奔楚國,封於江南。前306年,田忌在楚滅越的戰爭中獨當一面,闢為大將軍率水陸大軍十幾萬,殲滅由越王姒無疆親率的二十多萬大軍,幫助楚國吞併了吳越之地。後在秦趁楚滅越之際的房陵之戰中,幫助了楚國對秦國的反擊戰。

前320年,齊宣王即位後,得知田忌是被陷害後,才召田忌回國復職。

總結:田忌一生先是生於齊,後流亡於楚24年,最後在齊宣王繼位後才又回到齊國。

3.廉頗

生卒年不詳,生於趙國苦陘(今保定定州市邢邑),嬴姓,廉氏,名頗,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春秋戰國時期曾在多個國家出仕的文臣武將大全1

廉頗

趙惠文王初,東方六國以齊最為強盛,齊與秦各為東西方強國。秦圍欲東出擴大勢力,趙國當其衝要。為掃除障礙,秦王曾多次派兵進攻趙國。廉頗統領趙軍屢敗秦軍,迫使秦改變策略,實行合縱。前283年,廉頗帶趙軍伐齊,長驅深入齊境,攻取陽晉(今山東鄲城縣西,本為衛國領地,後屬齊),威旗諸侯,而趙國也隨之越居六國之首。廉頗班師回朝,拜為上卿(上卿為當時最高級的文官,相當於後來的宰相),秦國虎視趙國而不敢貿然進攻,正是懾於廉頗的威力。此後,廉頗率軍征戰,守必固,攻必取,幾乎百戰百勝,威震列國。

春秋戰國時期曾在多個國家出仕的文臣武將大全1

廉頗雕像

前278年,廉頗向東再攻齊國,破其一軍。前276年,又伐齊,攻陷九城。次年廉頗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陽南二十里),安陽城(今河南安陽縣西南四十三里)。

前260年,秦國進攻韓地上黨。上黨的韓國守軍孤立無援,太守馮亭便將上黨獻給了趙國。趙孝成王命廉頗統帥20萬趙軍阻秦軍於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參見長平之戰)。趙軍森嚴壁壘,秦軍攻三年而無計可施。趙王求勝心切,中秦反間計,罷廉頗職,用趙括為將。

春秋戰國時期曾在多個國家出仕的文臣武將大全1

負荊請罪

前251年燕國舉兵攻趙。廉頗率領趙軍大敗燕軍主力,陣斬慄腹。燕軍主帥被斬,驚慌潰退。廉頗抓住燕軍敗退之機,立命趙軍乘勝追擊,長驅500裡,於前250年進圍燕國都城薊(今北京市)。逼得燕王答應趙國提出的割讓5城等全部要求,向趙國求和。廉頗因功封信平君,為相國。廉頗任相國前後約六七年,多次擊退入侵敵軍,並伺機出擊。前245年,帶兵攻取了魏地籠陽(今河南內黃縣西北)。

春秋戰國時期曾在多個國家出仕的文臣武將大全1

前245年,趙孝成王卒,其子趙悼襄王繼位。襄王聽信了奸臣郭開的讒言,解除了廉頗的軍職,派樂乘代替廉頗。廉頗因受排擠而發怒,攻打樂乘,樂乘逃走。廉頗於是離趙投奔魏國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

廉頗入魏卻不得重用,後被楚王迎入楚為將,最終在楚鬱鬱而終。

總結:廉頗生於趙,後受排擠至魏,不得志,得楚王迎入楚,最終鬱鬱而終。

4.孫武

孫武祖先為陳國陳厲公之子陳完,其在陳國內亂之中逃亡齊國,後其家族發展成為齊國貴族,並改為田姓。孫武祖父田書因伐莒有功,被齊景公封於樂安,賜姓孫氏,孫書(田書)便是孫武的祖父,孫書生憑,憑生孫武。

春秋戰國時期曾在多個國家出仕的文臣武將大全1

前532年齊國發生內亂,作為貴族的孫武因不得志,於是前往南方的吳國避居,期間潛心鑽研兵法,著成兵法十三篇。前512年經吳國謀臣伍子胥多次推薦,孫武帶上他的兵法十三篇晉見吳王,得吳王看重授以客卿身份並闢為將軍。

公元前506,吳楚大戰開始,孫武指揮吳國軍隊以三萬之師,千里遠襲,深入大國,五戰五捷,直搗楚都,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為吳國立下了卓著戰功。

春秋戰國時期曾在多個國家出仕的文臣武將大全1

孫武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進攻吳國。吳軍由伍子胥、孫武策劃,在夜間佈置了許多”詐兵”,分為兩翼,點上火把,向越軍襲擊,越軍很快大敗。接連吃了幾次敗仗後,逼得勾踐只得向吳屈辱求和。

春秋戰國時期曾在多個國家出仕的文臣武將大全1

山東惠民孫子兵法城

孫武五十多歲的時候,至交好友伍子胥被殺,孫武不再為吳國的對外戰爭謀劃出力,轉而隱居鄉間,修訂其兵法著作。伍子胥被殺後不久,孫武可能也因憂國憂民和鬱郁不得志而謝世了,他的卒年當在公元前480年左右。從退隱到壽終,孫武一直沒有離開吳國,死後則葬於吳都郊外。

總結:孫武生於齊國,後因為齊國內亂而避居吳國,最後在吳國將《孫子兵法》的精妙在歷次戰爭中呈現。

5.伍子胥

春秋戰國時期曾在多個國家出仕的文臣武將大全1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員(一作芸),字子胥,本來是楚國人,後其父伍奢因受費無極讒害,和伍子胥兄長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是姑蘇城(蘇州城)的營造者,至今蘇州有胥門。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成為諸侯一霸。

春秋戰國時期曾在多個國家出仕的文臣武將大全1

伍子胥雕像

公元前494年越國進攻吳國,伍子胥助吳王大敗越軍並生擒越王勾踐,伍子胥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夫差不聽。公元前489年夫差急於進圖中原,率大軍攻齊,伍子胥再度勸諫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遭拒。夫差聽信太宰伯嚭讒言,稱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在伍子胥死後九年,吳國果真如其所言為越國偷襲所滅。

春秋戰國時期曾在多個國家出仕的文臣武將大全1

伍子胥墓

總結:伍子胥先是生於楚,仕於楚,後受政治迫害逃亡吳國,並在吳國得展才學,最終因為耿直忠心不得善終。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早期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時期,社會在變革,思想出現大爆炸,言論自由,加上各諸侯因為統治的需要急需人才,所以造成當時人才流動性很大。而且當時國家意識尚未形成,賢才良將大都將忠君和愛國一分為二來看,不在乎為誰服務,而在乎怎麼去伸張自己的才學,所以當時“朝秦暮楚”這甚多,要想將這些人一一列舉出來介紹,限於篇幅關係,只好分篇連載了。如果大家對於這些當時的賢人良將的出仕經歷感興趣,可以繼續關注後續的文章,也可以在評論區給筆者留言,以免筆者遺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