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機構合力調研量子生物

好股【機構調研0806】統計顯示,7家上市公司被機構調研,其中量子生物等1家受明星機構青睞。

10家機構合力調研量子生物

8月3日博時基金,大成基金,易方達等10家機構對公司進行調研:

調研詳情

1、睿智在醫藥外包行業的發展策略是怎樣的?

三個詞概括基本態勢——

1)保持。保持目前CRO業務的快速增長,保持生物藥這塊毛利率的水平。CRO佔比比較高,在已經比較高的情況,CRO業務的收入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規模溢出效應會體現。

生物CRO毛利率比化學CRO毛利率高,但在過去的十幾年一直是化學的毛利率遠遠高於生物CRO,這三年才反超了。因此何時發力、後來居上很重要,如果十年以前生物業務不去開展的話,今天很難想象所處的行業位置。2)加速。我們要加速發展CMO業務,尤其是大分子CMO。CMO比較特別,需要保持一定的投入和產能。CMO的訂單週期比較長,現在已經在落實2019年的訂單。我們不是追求一單生意,前期的開發項目做的很多,主要貢獻是後端的商業化生產。3)開拓。對生物藥業務來說,臨床前大部分業務已覆蓋,對於沒有開拓的客戶要開拓高質量的服務;尤其注重國內的合作伙伴,如何集思廣益,除了固定的FTE、FFS收費模式以外,是否能創造更多的互惠共贏的局面。希望睿智品牌能在業界成為最純粹的CRO、CMO,但如何在利益共享方面做出更多的嘗試,還在跟合作伙伴商討中。

2、睿智的未來發展方向,是否精力會放在大分子生物藥?

2017年睿智生物版塊佔比超過50%。我們未來並不是只做生物藥,化藥也是會繼續做的。客戶所需要的服務,睿智都會提供。正如藥廠很難劃分大分子藥或小分子藥,這些實質都是以靶點區分的。我們堅持科學為先,技術為本。客戶不是一次性的,隨著靶點驗證的越來越多,生物版塊的生物業務,個性化需求鮮明的新靶點業務等,國外的客戶如舊金山需求明顯上升。未來不管如何革新,靶點決定了下一個藥在哪裡。我們永遠跟最優秀的客戶、大學、研究所去合作。建立在前面的基礎,有信心和能力把後面的五年、十年做好,趨勢只要不跟丟,就不會落下。CRO繼續投入新的技術,CMO是我們的發力點。

3、未來CRO生物板塊+CMO比例會遠超現在的?

CMO基數低,未來佔比會提高。睿智跟創新的源泉——美國安德森腫瘤醫院,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美國最大的私人研究所(HHMI)、麻省總醫院,這些頂尖研究所裡面的大牌科學家、實驗室合作。CMO是相對程序化的東西,要有訂單和團隊,它的發展會是多年厚積薄發、大浪淘沙的自然結果。大分子CDMO國內競爭格局不一樣,這方面人才建設挑戰比較大,但這塊訂單/市場需求旺盛。

4、睿智與藥明系的規模體量差距體現在哪些方面?

規模上的差距主要體現在:1)我們CMO沒有藥明做的好。其實我們DMPK做的不錯,生物這塊差距不大;化學成熟業務,在體量方面有差距;2)在業務覆蓋面上,藥明擁有安評業務,也外延式開拓的收購了臨床CRO、製劑等公司,這點是我們有差距的地方。我們安評這塊業務沒有介入,每年轉包給昭衍的不少。總體來說CMO目前是短板,希望能補起來。

5、CMO後續會投入多少?

具體要討論。主要投入會在2方面:1)人才團隊。2)產能。對資金的需求比CRO多,CRO會有節奏地擴張,不需要大的資本投入。

6、將來行業格局是怎樣?公司的競爭力如何?

市場不可能一家獨大的,這是從客戶角度講的。對於量子和睿智,目標不是在國內跟誰競爭,現在新藥研發、健康產業都是全球化的。我們是在成熟的全球市場對標,如何在全球市場分一杯羹、站穩腳跟,抱著開放的心態跟最聰明的投資者、教授、研究所合作。關鍵是品牌、名聲,我們很多客戶靠的是口口相傳。

7、現在是1.5億的CMO,3-5年後能去到多大的規模?

我們有信心,但需要過程,前期客戶很多,怎麼能繼續跟下去不把訂單跟丟,這是我們在做的。CMO是變現機制,是前期積累轉化的結果。

8、睿智化學的技術優勢體現在哪?

我們是覆蓋靶點範圍最廣的 CRO 企業之一,覆蓋200多個靶點的新藥研究方向。我們擁有業界領先的體外生物分析平臺能力:包括超過 1000 個細胞株模型,400多個生物分析實驗方法,可使用200 個CDX 動物模型及300 個PDX動物模型。我們的腫瘤藥物研發平臺、腫瘤免疫藥物篩選平臺、藥代動力學研究平臺、抗體藥物研發平臺,以及化學服務的多肽合成技術、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SSBD)、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CADD)都是業界領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