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法國姑娘是「阿姨」的迷妹,於是她們爲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雜誌|100 個有想法的人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不仔細看的話,《迷妹》很容易被認為是那種從舊紙堆裡翻出來的老雜誌。封面褪色,紙張暗淡疏鬆,排版要麼引發懷舊情緒,要麼讓從未看過這一類出版物的年輕人莫名其妙。

然而這裡面每個元素都是新的,包括它的主題:“阿姨”。

早些時候,來自法國的兩個女生 Elsa Bouillot 和 Monique Fei 對“阿姨”,準確說是退休年齡前後的中老年婦女,產生了興趣。

Monique 13 歲開始學習中文,15 歲第一次來中國,隨後在 2010 年定居上海至今。最開始的時候是來中國讀研究生,攻讀管理專業,畢業之後在廣告公司工作了 6 年,最近辭了職。

現在,她每週會和阿姨們一起跳廣場舞,她把這當作一種運動,“這還是免費的,去健身房很貴。不知道為什麼要去健身房,你只要去公園就可以了。如果你要放鬆,就打太極拳。如果你想要運動,就去跳舞。” 2 年前, Monique 在街上看阿姨隨著音樂跳舞的時候被阿姨請去一起跳,阿姨跳著跳著突然做了一個劈叉,周圍人都“哇”驚歎不已,然後 Monique 也跟著劈叉,大家都看樂了。這個畫面她記憶深刻。

Elsa 5 年前就開始隨手拍阿姨了。她和 Monique 因為共同的朋友認識,在這之後她倆發現彼此都喜歡阿姨的衣服,都覺得阿姨的生活有意思。有一天兩人約在公園見面,她們決定一起開始這個項目——做一本與“阿姨”有關的雜誌。

兩個法國姑娘稱自己是“阿姨”的迷妹。

《迷妹》的卷首語這樣寫道:“‘迷妹’刻意結合了女性主義和追星雜誌兩種‘陳腐’的名詞概念,並應用一些傳統雜誌元素呈現如:專欄、教程、遊戲、海報、對話氣泡、偷拍照等。我們並非刻意去表現理解這個群體的關鍵詞,但我們想要通過一些幽默而狡黠的方式聚焦阿姨群體的亮點,因為她們值得被更多人關注。”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雜誌的粉紅色封面上是一箇中國阿姨頂著一頭髮卷棒,腿上放著一個紅色的盆在路邊摘菜。 Elsa 走在路上的時候注意到了這個阿姨,她想拍下她卻又覺得不好意思,最後鏡頭移到阿姨身上的時候,阿姨正好抬頭朝她看了一眼,就有了這個她認為“再也不會發生的瞬間”,“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刻”,所以她選做了封面。

7 月 5 日,為了慶祝首期發佈,《迷妹》在愚園路的一個居民區裡舉辦了一場派對,同時也展出了 Elsa Bouillot 和 Monique Fei 的作品。開幕這一天陸續有人來看展,人數沒有很多,其中中國面孔更少。

整體展覽空間並不大,分成乳膠製作成的衣服作品,以及用吊衣架展示的攝影作品,牆上也掛著幾幅攝影集,地上的角落放著 Monique 縫製的袖套與鞋子。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Monique Fei 和Elsa Bouillot 在開幕現場,照片由Monique提供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雜誌內頁模特Onajia,照片由Monique提供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雜誌的排版、語言、圖像都呈現出了八九十年代的風味。你能從裡面看到老式染髮香波、上海縫紉機四廠的廣告,還有“新新美髮廳最新發型”、“街上流行夢娜衫”的時尚解析,有迷宮、答題和可以做手工的“給阿姨穿衣服”模版。

這些靈感的確都來自老雜誌,有 7 張圖片乾脆就是從老雜誌複製而來。老雜誌是 Monique 在自己居住附近的二手市場淘來的。她們都很喜歡這些雜誌復古的氣息。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運用的 7 張老雜誌圖片包括 1988 年的《生活創造》, 1982 年的《大眾攝影》, 1984 年的《八小時以外》,甚至還有 1991 年的《當代檢察官》。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Monique 說她喜歡這樣紅綠的對比色,非常豐富。右邊是她根據老雜誌內的樣式,自己製作的袖套製作指南——“你需要怎麼做”

在《少女的化妝》這一頁裡,用詳細分解圖教你如何畫眉毛、上眼影、夾睫毛、畫眼線和塗口紅,一個完整的妝容需要 12 個步驟。 Monique 說,阿姨愛漂亮。在法國,大家都上 YouTube 看視頻學習,從來沒有見過用一張張圖片做分解的。並且她喜歡老雜誌上色彩的豐富性和複雜性。

雜誌內頁裡,有一半篇幅是 Elsa 拍攝的時尚大片。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Elsa拍攝的時尚大片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照片裡模特穿著 Monique 自己做的袖套和鞋子,不同的服裝還搭配了不同的妝容。模特是倆人的朋友 Onojia 。

Onojia 是一個馬來西亞男生,但是她們覺得“他身上非常有阿姨的感覺”,他也會跳舞。 Onojia 之前在東華大學學習服裝設計,畢業之後從事舞蹈表演。

這組照片裡一共呈現了 Monique 設計的三種袖套,分別是用乳膠、絲綢和針織製作而成的。 Monique 說袖套是一件非常實用的東西,一般大家都用棉製作。而她選擇用好看的、貴的、時尚的材質來做袖套。雖然明知道絲綢很珍貴也不好打理,針織的材料會露出衣服,這些都與實用相違背,但她還是照用不誤。

“我喜歡這種衝突和對比(contrast)。”Monique 說,她認為乳膠是種非常性感的材質。

私下裡, Monique 也喜歡用乳膠進行創作。她會從七浦路買絲巾,然後用液體乳膠模仿著畫一些她喜歡的圖案。在展覽裡,其中一排陳列都是 Monique 製作的乳膠製品,有衣服、桌布,還有內衣。其中有一條乳膠製作成的內褲上畫上了一個阿姨的頭像,寫著“乳膠阿姨”, 這其實是以雜誌中一個阿姨為原型繪製的。當然,阿姨自己並不知道自己被畫在了內褲上。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Monique和她的乳膠作品,攝影: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陳莉雅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大片拍攝的地點在上海新閘路石門一路的老弄堂裡。說到老房子, Elsa 露出了一絲惋惜,“我們發現了這個基本沒有人住的老房子,只剩幾個阿姨了。這幾個阿姨看起來很孤獨。我們覺得這個地方很有意思,這以前是阿姨和叔叔活動的地方。但是現在他們都走了,還留下傢俱、海報在房子裡。這是為什麼我們選擇這個地方拍攝的原因,還有阿姨的氣息在。但是上海改變得太快,我覺得很難過。這樣的房子他們都遺棄了,他們要住新房子。在法國,保護老房子是很重要的。如果上海都是高樓的話,那就沒勁了( boring )。”

Monique 住的附近樓下有阿姨開的小店,可是現在也關掉了,未來會建一個新的購物廣場,“他們把所有的小商店都關了。如果有小飯館和小商店,你可以買各種各樣的東西。可是有一天,只是一天的時間,這些店就沒有了,他們把門都封掉了。你之前每天都會對阿姨說‘你好啊’。但是有一天,你就沒的說了。我感到傷感。比起新式大樓,我更喜歡小房子,它們是溫暖的、是中國式的。你看,我們喜歡老東西、老人、老事物。可是阿姨很喜歡現代的東西。”

Elsa 至今用著爺爺的美能達膠片相機。膠片讓 Elsa 感到真實。“當你使用膠片拍攝的時候,你會有更多的思考。不用 PS ,一切都是它們原來的樣子。膠片本身會和你的拍攝對象有很多的連結。你要等上幾天才能看到你拍攝的照片。這組照片我和 Monique 第一次一起看的時候,非常激動。” Elsa 指著《迷妹》中一張雙重曝光的照片,“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意外,因為忘記過片而導致的重曝賦予了照片更多的可能性。”這是一張 Onojia 和阿姨重合在一起的照片,是一個真實的阿姨和一個阿姨的幻象的重合。“你可以覺得是阿姨在幻想她年輕的時候,也可能是 Onojia 扮演的阿姨老了之後的樣子。這似乎是一個圖像和真實事件的結合。”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Elsa無意中重曝了的照片,“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意外”

拍攝之前, Elsa 告訴 Onojia 這是一組關於“阿姨氣質( spirit )”的照片。然後 Onojia 自己放起了音樂,在石門一路的老弄堂裡跳了起來。 Elsa 和 Monique 在邊上都看傻了,差點都忘記了拍照。 Onojia 非常享受拍照跳舞的整個過程, Elsa 則在一邊抓拍。

除此以外,她們分享了一些關於阿姨的故事和看法

1、

阿姨想要我做的袖套

Monique 覺得袖套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這是一個非常實用的設計。她自己用絲綢做了一系列袖套,並且想請阿姨們來試穿。當她去中山公園讓阿姨穿她自己做的袖套的時候,阿姨們覺得很好玩,竟然有兩個老外讓她們穿袖套。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阿姨們穿上了Monique製作的袖套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Monique 問阿姨:我們做了這個袖套,你們要穿嗎?

阿姨一開始說不要,然後就會問:你們自己做的嗎?隨後阿姨還會對此評論一番“你做得不好,太單調,太簡單,沒有圖案”。還有阿姨看上了 Monique 製作的真絲袖套,並且表示如果拍完不把袖套送給她,就不讓她們拍攝。

2、她每天都穿好看的衣服

在中山公園裡,能看到很多阿姨在一起跳舞。但是有一個阿姨每天都是一個人。她每天都穿著好看的衣服來跳舞,有很多花紋、很多顏色。 Monique 住在中國之前,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衣服。在法國,大家都穿得比較簡單,一般來說是黑色的。隨即她們指著《迷妹》裡一個人跳舞的阿姨,她帶著棒球帽,架著墨鏡,穿著上下不同花紋的上衣和裙子,白色絲襪搭配黑色系帶皮鞋。在穿上 Monique 製作的深紫色真絲袖套之後,她擺出了一個 pose 讓她們拍她。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3、她們是一個 community

“中國阿姨真的不一樣。我們喜歡她們總是像一個團體一樣( community ),她們好像很幸福,因為她們每天都一起見面、一起跳舞、一起旅行,看起來,她們似乎並不需要她們的老公。”

在法國,這個年紀的女性雖然也會每週和朋友們活動,但是她們一般都是自己在家裡,不會在路上活動。法國沒有這樣的社群。而中國阿姨們會在公共空間裡展示她們自己,這在歐洲是非常少見的。就好比法國的公園裡也有椅子,但大家不會無端和坐在上面的陌生人聊天。

法國的很多老人在老人院,老人和孩子不怎麼待在一起。Monique 說,“老人應該要住在中國。”她認為,法國老人年紀大了,在家裡做飯、看電視、看書,都是非常個體的、安靜的活動。但是中國阿姨有很多社交活動,所有阿姨都很有活力。

4、她們在路邊打麻將

Monique 經常會在路邊看到叔叔和阿姨打麻將,有時候是一個阿姨和三個叔叔,她們的表情非常嚴肅。

5、她們把大大的內褲掛在路邊

Elsa 和 Monique 發現在路邊總是能看到很大的內褲,這讓她們覺得非常特別。在法國,衣服都是放在自己家裡曬的。可是在中國,大家都可以看別人的內衣。後來有人告訴她們“曬衣服是在對蟎蟲做燒烤,你能聞到烤蟎蟲的味道”。現在 Elsa 和 Monique 也會學著把衣服曬在外面了。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在開幕派對上,院子裡的照片用夾子夾著,掛在繩子上的設計,就是模仿路邊曬衣服的場景。Monique 認為,在中國人會變得比較放鬆,人們似乎並不會顧忌太多。

6、阿姨覺得 iPhone 最好

除了想要快速抓拍阿姨的時候會用手機,很多時候 Elsa 拍照都用膠片相機。但是用手機抓拍很有“迷妹”追星的感覺。如果用膠片拍攝,阿姨都無法當場看到照片。 Elsa 和阿姨表示可以加她們微信,之後把照片發給她們。可是阿姨們都擺擺手說,“不用不用,我們有 iPhone 。 iPhone 是最好的。”阿姨從膠片時代走來,她們並不覺得膠片有什麼意思。 Monique 說,阿姨們通常喜歡新的事物,但是她和 Elsa 對老事物著迷。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7、“大姨媽”的時候,有很多講究

《迷妹》裡有一頁專門介紹“大姨媽”。有一回 Elsa 表現出了不適,公司裡的阿姨隨即給她泡了一杯紅糖水。隨後她發現中國人對“大姨媽“特別講究。

她們將聽來的“大姨媽”注意事項分成了三大類——足浴( foot bath )、喝熱茶( herbal tea )以及保暖( kettle )。 Monique 說,在法國只聽過在肚子上熱敷這一種方式。

两个法国姑娘是“阿姨”的迷妹,于是她们为此做了一本叫《迷妹》的杂志|100 个有想法的人

Monique 聽說過“大姨媽”期間“不能吃冰,三天不能洗頭”的說法,這讓她感到非常吃驚。法國的朋友對生理期間的不適會選擇吃藥,但是她覺得西藥是不自然的,中國的多種講究也許是有那麼些道理的。

她們從百度百科上查到了“大姨媽”這三個字的由來,用英文在雜誌中寫出了緣由,在故事下方用圖片形式展示了三類“大姨媽”注意事項,對此的描述是“為了度過這段困難時期,我們給你一些應對肚子痛的小建議和放鬆方式”。

8、阿姨有個小秘密

Monique 在交通大學的時候,經常會去一個小公園。每次她坐在公園椅子上的時候,她都會看到同一個阿姨。她一直覺得這個阿姨挺神奇的,每天就坐在那裡。直到有一天,阿姨的兩個朋友來了,她們看到坐在椅子上織衣服的 Monique ,當發現她會說中文的時候,就開始和 Monique 聊了起來。阿姨們還讓 Monique 看她們的朋友圈,看她們的同學,看她們一起旅行的照片。 Monique 止不住好奇想問阿姨怎麼每天都坐在這裡,這時有一個人跑過來買香菸, Monique 一下明白了,“原來阿姨每天看著很放鬆的樣子,其實每一刻都在嗅著商機啊。我終於知道了阿姨的小秘密!”

Monique 說,和阿姨的相處是一點一點累積的,先是瞭解阿姨的外在,然後是阿姨的內在。那個時刻嗅覺商機的賣煙阿姨後來還表示要教 Monique 上海話。

9、阿姨們都看過這本雜誌嗎?

阿姨們基本沒有看到這本雜誌。阿姨說,你們可以拍照,但是微信“ No ”。只有《阿姨生活的小秘訣》板塊裡的三個阿姨看過雜誌。

Elsa 和 Monique 問了很多人,但是阿姨們都不太願意說自己的故事。《阿姨生活的小秘訣》裡面用中英文講述了三位阿姨第一次見到現在老公時的場景,以及她們結婚二三十年的感悟。阿姨們分享的秘訣有:“女性要始終不斷修煉外在和內在的氣質,有包容心和愛心。要始終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要有自己主宰的事業和生活。”“我和老公也有過磕磕絆絆,我也抱怨沒有名牌包包,沒有名牌衣服,更沒有好的護膚品去保養,可是,抱怨過後,靜下心來,想想當你抱怨你沒有鞋子穿的時候,你是否看見世上還有沒有腳的人呢?做一個知足的人何樂而不為呢?”“小秘密嗎?告訴你,我覺得初戀是最美好的回憶。”

Monique 說,“我們沒選擇特別的阿姨,我們選擇我們喜歡的阿姨。”

在做雜誌的時候,她們以為只有老外會喜歡。但是之後發現中國人(大多都是年輕人)也喜歡。中國年輕人看了都說,“啊,我要給我的媽媽看,她肯定很喜歡。”所以,“老少皆宜。” Monique 邊說邊笑。

Monique 的中國朋友的媽媽們確實喜歡《迷妹》。 Monique 說,“因為我們是老外,如果我們去說別人的文化,別人會覺得為什麼你們要來說我們的文化。但使用迷妹視角,阿姨們都能接受。迷妹是我們很喜歡她們,而不是對她們哈哈大笑,不是批判性的,不是審視,不是說‘啊唷,你看,她們這樣。’我們是真的喜歡。”

10、你們有各自最熟悉的阿姨嗎?

Elsa :在武定西路有一個阿姨。小時候那棟房子的 3 層都是她家的,但是現在只有頂層是她的。她和 Elsa 說了很多故事,還送她蠟燭。阿姨分享了不少關於她的故事,關於她年輕時的往事和她家庭的故事、房子的故事和鄰居的故事。這很有意義。

Monique :我男朋友的媽媽。她幫我很多,幫助《迷妹》很多。她住在郊區,和很多阿姨一起住(同一社區)。每天早上 5 點就起床去舞劍。一般來說,是男人喜歡舞劍。所以我覺得她很特別,很獨立。她自己決定她的生活怎麼樣。她自己不知道,但我覺得她很獨立。我覺得中國阿姨都很獨立。她們可以不用兒子和老公,她們自己就很獨立。” Monique 男朋友媽媽的第一個老公因為她生的是女兒就不要孩子,她就離開了他,來到上海市區生活。“這很特別,沒有很多人會這樣。一個人帶個孩子,在上海很難過。然後她找到了我男朋友的爸爸,然後有了我男朋友。我覺得她很厲害。雖然現在離婚很普遍,但是在那個時候,這很不容易。”

11、你們如何看待時尚?

Monique 最近在申請英國的學校,申請的專業是紡織品設計( textile design )。

“我喜歡在中國,時尚比較自由。出去的時候,人們都穿得很 crazy 。在法國,人們很喜歡批判。在中國,每個人都不在意別人(‘是好意的’, in a good way )。在中國比較自由,你什麼都可以穿,你可以穿很短的褲子,很重的衛衣,頭髮是兩個顏色的。”

這種自由對 Monique 來說是時尚的一部分。“自己可以表達自己,就是時尚。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阿姨很時尚,因為她們非常自然地穿著她們喜歡的一切。這一切同時也是實用的,阿姨們總是展現出她們的自信。”

Elsa 則會選擇用鏡頭表達自己。“對我來說,攝影是去拍一些再也不會發生的瞬間。我用一個瞬間表達我當下的感受。我熱愛色彩,喜歡事物和空間的相互作用,以及人們怎麼和空間、事物以及它的環境發生關係。你可以用視覺藝術記錄色彩和故事。你可以將你遇到的事兒用視覺表達出來,比如阿姨。我覺得我們一起把這本雜誌創造出來很好,靠我自己這事兒不能做到這麼好。”

Elsa 和 Monique 之後還要做另外一期《迷妹》,但主題有可能是關於叔叔的。“我們本來真的是阿姨的迷妹,不是叔叔的迷妹。但是我們看阿姨的時候,發現她們身後都有一個叔叔。比如在靜安寺花前拍照的阿姨,她們會說‘你來一下’,然後就會有叔叔跑過去給她們拍照。我們發現,沒有叔叔的阿姨不一樣。阿姨需要叔叔。”

第一期《迷妹》首印的 80 本已經全部售罄,目前又在加印 80 本。

在採訪結束之後, Monique 說:“我覺得大部分的年輕人有比較重的西方思想,但是阿姨沒有。”

題圖來自《迷妹》翻拍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好奇心日報出品,首發於今日頭條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