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大棒」連盟友都打,川普緣何如此任性?

5月3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對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稅。這是在近期中美多次交鋒之後,美國再次祭出關稅大棒。但這次不同的是,美國揮向的是自己的傳統盟友(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尤其是後兩者,最近美國還在同他們進行新一輪的北美自貿協定的談判。作為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將其商業談判手段淋漓盡致的發揮到了國際政治交往中。但商人崇尚契約精神,而特朗布的美國向全世界展示了什麼叫“棄約精神”。從剛上臺就宣佈退出TPP、巴黎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到伊核協議,美國一言不合就毀約的做法正逐漸削弱著美國的國家信譽。但美國究竟有何底氣能如此肆無忌憚呢?那就讓我們從美國的國際貿易現狀來看一下吧。

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17年貨物進出口總額為38896.4億美元,比上年(下同)6.9%。其中,出口15467.3億美元,增長6.6%;進口23429.1億美元,增長7.1%。貿易逆差7961.7億美元,增長8.1%。按世界銀行統計的2017年美國GDP195558.74億美元計算,對外貿易依存度不足20%,其中,出口依存度不足8%、進口依存度不足12%。這表明進出口貿易惡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相對來說較為有限,美國有底氣敢於冒著進出口惡化的風險去跟主要逆差來源國進行貿易談判,以為其爭取更多的優惠條件。

在出口方面,分國別(地區)看,2017年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和日本的出口額分別為2824.7億美元、2429.9億美元、1303.7億美元和677.0億美元,佔美國出口總額的18.3%、15.7%、8.4%和4.4%,增長5.9%、5.8%、12.8%和7.1%。在進口方面,自中國、墨西哥、加拿大和日本的進口額分別為5056.0億美元、3140.5億美元、2999.8億美元和1365.4億美元,佔美國進口總額的21.6%、13.4%、12.8%和5.8%,增長9.3%、6.8%、8.0%和3.4%。

“關稅大棒”連盟友都打,特朗普緣何如此任性?

數據來源:商務部,Yowins研究所

上圖為,美國的前四大貿易逆差來源地依次是中國、墨西哥、日本和德國,2017年逆差額3752.3億美元、710.6億美元、688.5億美元和642.5億美元,變動幅度分別為8.1%、10.4%、0.1%和-0.8%。這四個國家也正是美國近期“關稅大棒”揮向的地方,如聲稱要對中國價值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關稅,對日本、歐盟和墨西哥的鋼產品和鋁產品加徵關稅等措施。為了削減貿易赤字,美國總統甚至不惜對其盟友進行下手。

那麼美國如此囂張加稅是否真的能達到迫使對手讓步的目的?答案恐怕是肯定的。尤其是美國近期宣佈對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徵收25%和10%關稅的對象國,其對美國的出口依賴度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這進一步限制了其與美國進行談判時的籌碼。以加拿大和墨西哥為例,2017年墨西哥和加拿大對美國的出口額佔該國全部出口額的比例分別為76%和79.6%,真的是到了美國打一個噴嚏,墨西哥和加拿大就得感冒的地步。

“關稅大棒”連盟友都打,特朗普緣何如此任性?

數據來源:商務部,Yowins研究所

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的經驗和教訓

始於2018年3月23日的中美新一輪貿易戰發展到今天已經過去了72天,期間各種神劇情跌宕起伏。美國先是意欲提高價值500億的從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結果遭到了中國的等值反制。而此後美國又以給中興斷供七年為籌碼進行談判,企圖達到從中國的身上攫取一些帶血籌碼。經過一系列緊鑼密鼓的中美貿易磋商後,雙方達成了互不發動貿易戰的聯合聲明。但這一聯合聲明到底有多大效力呢?雖然中興禁令事件暫時由禁售轉為罰款,但就在會談結束的十天後美國總統宣佈繼續對中國500億美元的產品加徵25%的稅。

其實,對於美國特朗普的這次變臉用我國商務部的回應來概括再合適不過了,即“出乎意料,但也在意料之中”。從長遠來看,中國的崛起必然會對美國的霸權造成威脅。歷史上,16次國際霸權的更迭中有11次引發了戰爭。因此,中美之間也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摩擦和衝突。

“關稅大棒”連盟友都打,特朗普緣何如此任性?

當然,對於兩個都擁有核武器的軍事大國來講,爆發大規模軍事戰爭的概率不大。但在臺灣問題、南海問題上挑起爭端,發起貿易戰阻擊《中國製造2025》等方面,美國已經開始行動。而且在中興事件上,美國已經看到了掐斷核心技術產品的出口對中興毀滅性打擊的威力。在中國銀行業加快開放、股市加入MSCI等金融業再開放的大背景下,我們還需提防美國採取金融打擊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