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事情,此人連續潛水3天3夜,中國歷史上沒第二個做到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段比較混亂的時期,割據林立,稱王稱霸。錢鏐所建立的“吳越”國,是“十國”之一,其所佔據的地盤相當於今天的浙江省,加上上海、江蘇南部、福建北部。與他接壤的主要勢力是北面的楊行密和南面的王審知。

公元909年,農曆四月,楊行密派周本為主將,率淮南大軍進攻吳越國的蘇州城。兩軍展開一場攻防戰。

淮南軍採用了一種叫“洞屋”的攻城設備,這種東西像一個小屋子一樣,頂部蒙上牛皮,用以抵擋箭石,士兵躲在裡面向前推進,可以直達城下而不受損傷。

真實事情,此人連續潛水3天3夜,中國歷史上沒第二個做到

蘇州守將名叫孫琰。為了應付“洞屋”,他命令士兵做出了一種特別的東西,在長竹竿的頂端裝一個滑輪,然後在輪子下安置大鉤子,整體形狀像一個大的釣魚竿。孫琰用這種巨型釣魚竿去勾“洞屋”頂部的牛皮,使得“洞屋”沒有了卸力功能,攻方士兵重新暴露在蘇州守軍的箭石攻擊之下。

除了“洞屋”之外,淮南軍還採用投石機攻城。孫琰同樣有針對性的防禦方法,他命令士兵張開巨型大網,將敵軍投來的石頭接住。投石機的威力也就大大減小。

淮南軍在進攻蘇州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但他們的兵力較強,還在頑強進攻。

吳越王錢鏐派將領杜建徽增援。

如何與蘇州城內守軍通上音訊,成了援軍將領杜建徽的難題。經過研究,杜建徽發現蘇州城內的河流可以利用,這條河和外部是相通的,可以派人潛水入城。

但淮南軍對此水路進行了嚴密的防備,他們在水裡攔了好幾道漁網,網上掛著銅鈴。一旦警報響起,淮南軍會立刻收起漁網。如果是魚蝦碰的,那麼撈上來吃掉;如果是人碰的,那麼撈上來打死。

正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吳越援軍中有一個能人,會一門獨門絕活,本來這一生都未必能派上用場,但此時卻能大顯神威,此人叫司馬福,他的絕技叫做潛水。

我說出“潛水”這兩個字的時候,似乎一點力量都沒有。都怪史書沒有給他的絕技起上一個霸氣的名字,使得他被歷史遺忘了。他的潛水絕技絕不是我們常人可以理解的範圍。

因為,他一潛就是三天三夜!

為了應付淮南軍的銅鈴漁網,司馬福煞費苦心。他潛到水底之後,先用一根長竹竿去推漁網,使得漁網發出警報。淮南軍聽到水中報警就把漁網拉起來。但他們什麼都沒能撈到。

司馬福就趁著敵人收起漁網的剎那間,迅速穿過漁網封鎖線。

這個操作我給滿分。

真實事情,此人連續潛水3天3夜,中國歷史上沒第二個做到

但僅僅就這樣,根本就不夠。

淮南軍所設置的漁網封鎖線不止一道。這個時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你不可能立刻就故技重施,去過第二道網,這樣很容易引起敵軍懷疑。

怎麼辦?

潛在水裡不許出來。

等過好長時間,再繼續玩這一招。水流也有可能會使得銅鈴發出聲音,所以,淮南軍也並不會懷疑。

司馬福就通過這樣的辦法一層一層地往前闖,闖通關的全部時間累計為三天三夜。

秀!

真的秀!

此時此刻,我想起一個人,《水滸傳》中的浪裡白條張順,被稱為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生吃魚蝦,面不改色。《水滸傳》是小說,張順的水上功夫也是虛構的。

不過,司馬福的絕技卻是被歷史所記錄的,不信的大可去翻閱《資治通鑑·後梁太祖開平三年》。

其實,我也不信。

一個人潛水三天三夜是違背科學常識的。司馬福在水底一定是採取了必要的呼吸裝置的,比如用長的空心竹竿伸到水面上來吸氣。但即使是這麼做,也是有風險的,而且難度極大,所以,要想順利完成這項任務,司馬福就必須儘量加大自己的閉氣時間,減少呼吸時間。

我也曾想過吃飯問題怎麼解決,但這個似乎並不算重點,因為夜裡他可以略微探出水面,問題應該不算太大。

總之,一門獨門絕技外加頑強的毅力、靈活的應變能力,最終讓司馬福大功告成——他進城了。

不可思議!

真實事情,此人連續潛水3天3夜,中國歷史上沒第二個做到

水裡泡了三天三夜,他終於上岸了。

司馬福的到來使得蘇州守軍軍心大振,他們得知了城外援軍的部署安排,同時也約定了內外兩軍的通信暗號。

這使得吳越軍接下來的戰鬥如有神助。蘇州守軍和城外的援軍居然配合得天衣無縫。

淮南軍大驚:他們是有神明庇佑嗎?

四月十六日,吳越軍內外夾擊,大破淮南軍,生擒淮南軍將領三十多人,俘虜戰船二百多艘。

淮南軍的主將周本連夜率兵逃走,吳越軍一直追到黃天蕩,再次大破淮南軍。

眼見追兵緊追不捨,淮南軍中負責斷後的將領鍾泰章採用了疑兵之計,他帶領手下僅有的二百多人在水邊的茭白叢裡插上大量旗幟。

吳越軍看到這些旗幟,不敢過分追擊,於是撤回。

吳越軍在蘇州保衛戰中獲勝。

《中國古代戰爭100場》系列之蘇州保衛戰

劉弘文為您全面解讀中國古代戰爭,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