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一個乳腺疾病患者必須面對的問題

性|一個乳腺疾病患者必須面對的問題

在臨床工作中,常常會碰到這些疑慮和問題,如“夫妻生活會導致乳腺癌的復發”、“性生活是否對病人身體有害”、“腫瘤是否會通過性生活傳染”等。這些顧慮與擔心是多餘的,特別是所謂性生活會促使癌症復發轉移的說法是錯誤的,恰恰相反,適度、和諧、有規律的性生活不但對身體無害,而且可增強病人的自信心,有利於維持患者內分泌功能的平衡,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也能融洽夫妻關係,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有利於病人的康復,甚至能有效預防乳腺癌復發。因為腫瘤疾病不是傳染病,所以不會通過性生活而傳染給對方。性能力的恢復,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整個機體的恢復。

大多數乳腺癌術後,最常見性功能障礙是性慾低下或無性慾。主要由心理和軀體各方面引起, 與正常人的性功能障礙具有明顯的差異,以性心理障礙為主。表現為性功能障礙發生突然, 一般是在癌症確診後或治療後出現, 多是以軀體障礙或形體改變造成,這些病人在診斷和治療前, 性生活是正常的。分析這種性功能改變主要原因:

①由於乳房切除而引起的器質性的功能性改變和自我形象的改變。乳腺癌病人的乳房切除後,經常對自己的形體美產生顧慮和擔憂,甚至認為自己不再是“完全的”女性,擔憂丈夫是否還愛自己。患者往往因而產生某種失落感和自卑感,心裡充滿了矛盾和哀傷,對性的表達失去信心,對性生活表現被動,長此以往甚至可能發展成為性冷漠,影響性生活的和諧。

②由於患者及其配偶對乳腺癌缺乏瞭解或存在錯誤認識,如性生活的刺激會引起癌症的復發和轉移和擔心癌症可能通過性生活加重,夫妻之間存在不平衡的心態。

③治療上副作用(包括手術、化療、放療等) , 使病人出現心理精神壓力、疲勞和體力不支等。在Ganz對227例早期乳腺癌術後1-3年的調查報告中,性吸引力下降54%,對性生活不感興趣44%,性生活頻率減少佔58%。

國內調查結果有58%的患者完全停止性生活,而我們對198例術後一年至一年半患者進行問卷調查顯示有79%術後未有過性生活。另外年齡越小、知識水平越高, 對形體改變越重視, 造成性功能障礙的比率越高,可能因為由於病人年輕、學歷高者和自我價值感較高,注意形體美, 形象受損時更會引起心理失衡, 造成術後病人嚴重的心理反應,對丈夫的反應較敏感,多為職業女性、白領階層, 對自身形象較重視。

什麼時候恢復性生活最合適呢?性生活的適度如何把握呢?

一般難有統一標準的答案,需要視病人病情恢復程度,因人而定。在治療期間及處於虛弱狀態下的病人是不宜進行性生活的。 一般而言,以性生活不感到勉強,並在次日不感到疲乏為宜。至於性生活的頻度,有時與病前性生活的頻度及病人的體質、年齡、病種及康復程度有關。即使恢復較好,也應適當低於病前的性生活頻度,以免體力過分消耗,影響身體康復。過早地恢復性生活或無節制的縱慾,不利於疾病的康復,而且會導致機體的虛弱加劇。因此,乳腺癌患者完全能擁有和正常人一樣的性生活。不要縱慾過度,也不必強行剋制,順其自然,適度的性生活能預防乳腺癌術後復發,這才是正確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